分享

新一线城市圈崛起系列丨武汉都市圈:武汉和他的小伙伴们

 山川网 2020-12-07

山川网:继续我们的2018年末收官,“新一线城市圈崛起系列”。今天我们的目光从华东转向华中,一起看看武汉都市圈的情况。

武汉城市圈,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武汉为中心城市,黄石为副中心城市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面积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组团之一。

沿革,循序渐进

相比同类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的属于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整体较快的类型。

2007年12月14日,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5年7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知识产权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印发《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这是国内首个区域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16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要求武汉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由于武汉都市圈成员城市的综合情况,所以现阶段我们谈到武汉都市圈时,更多针对的还仅仅是武汉一城一市,因为武汉在该城市圈中,各项资源的占比情况都非常之高,具有维度型优势,这点下文会有介绍。

规划,必然之选

武汉都市圈,全部成员皆由湖北东部地区城市组成。其实这一都市圈的形成,有其非常典型的必然性。该都市圈最大的特征是,武汉作为中心城市,与其他都市圈成员城市之间的距离明显较大,缺乏阶梯性排列。

目前阶段湖北省的区域经济格局是,鄂东地区武汉绝对中心,鄂西地区荆州、襄阳和宜昌,经济实力相近,各自发展。而在鄂东地区,除黄冈和孝感人口尚在500万以上外,其余各市如黄石、鄂州、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平均人口都只有200万上下。这一人口体量的城市,必然未来会长期定位于四五线小城,是城镇化较为初级的阶段。

而与此同时,距离这些城市仅数十公里的地方,就存在着一个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多方面资源汇聚于一身的强二线城市,不与之组成城市圈,似乎也并无其他道路可供选择。一起来看看武汉都市圈各成员城市的定位情况。

定位分工

武汉:作为城市圈的龙头,发挥其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比较优势,建成为中部崛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及产业化基地,以金融、物流、现代商贸、信息、科教、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黄石、鄂州:依托邻近武汉、沿长江和高速公路与铁路的区位及交通优势,重点建成以冶金(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建材为主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与武汉东湖开发区高新产业对接、互补,积极发展生物医药、金属深加工、汽车零部件、专用机械及港口物流业。

孝感及仙桃、潜江、天门:发挥连接武汉、宜昌、襄阳“金三角”的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建成为优势粮、棉、油、畜牧、水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工业、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汽车零部件、医药、专用机械和生活用纸生产基地。

咸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绿色农、林、水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轻纺、机电、中医药等生产基地,以及面向武汉市及城市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交通,天下之中

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2009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武汉是中国高铁客运专线网的重要枢纽,中国四大铁路枢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是京广高铁、沪汉蓉铁路两条国家级高速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地。

2013年,武汉铁路客运量首次超越北京、广州,达到1.2亿人次,居全国第一,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最大中转站。

2018-2020年,武汉将建成全国铁路路网中心。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两纵两横两连”十二个方向的高速铁路网络和“一环八向”的货运铁路网络,构建武汉与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1小时”、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2小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城市“5小时”的高铁辐射圈。

建成光谷火车站,启动新汉阳站建设,开展高铁机场站前期研究工作,与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一起形成全国独有的“六站”高铁枢纽格局。

截至2014年末,武汉市公路通车里程14520.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4240.69公里,高速公路633.5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80.85公里/百平方公里。

毋庸置疑,武汉都市圈成员城市无论在铁路还是公路上的便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武汉作为华中区域中心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利好影响。这一点,和环北京周边的河北地区有相似之处。

交通的便捷与不变,其实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是辩证的。一方面交通越便捷,进行商贸和物流活动越高效,促进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对于原本经济就孱弱的地区而言,一旦与周边距离较近的经济、资源明显较强地区交通打通,必然将进一步加剧本地人口与资源的外流,造成马太效应的加剧。

地铁,做大武汉

截至2018年10月,武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10条,包括1号线、2号线、机场线、3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阳逻线,共199座车站,线路总长288千米,线路长度居中国第5位。

截至2018年10月,武汉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11条(段),包括2号线南延线、蔡甸线、5号线、6号线二期、纸坊线、前川线、8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东段二期、12号线、16号线等线路,在建里程360公里。到2020年,武汉轨道交通将形成11条线路,总长达40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基本形成“主城联网、新城通线”的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截至2018年10月,武汉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超过300万乘次,最高日客运量达356.23万乘次,稳居全国第六,客流强度1.5-1.8万人次/公里,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过江客流分担率均超过40%。2017年末,武汉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9.27亿人次,日均客流253.97万人次,承载了全市23.5%的公共交通客运量。

从武汉市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线路和规划线路来看,轨道交通的数量和密度在国内强二线城市中都是十分出色。不过多大20余条的轨道交通线路,基本都是解决武汉市自身的交通需求,对于连接武汉都市圈成员城市,却是屈指可数的。

原因是方方面面,首先是武汉城区本身面积就十分庞大。长江和汉江的交汇,进一步加大了武汉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之间的交通成本。在这一点上,国内城市中只有重庆可与武汉相比。所以武汉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充分将武汉三镇之间的阻碍打通。

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武汉都市圈的城市阶梯性,其实是存在断层的。强二线城市武汉之后,全部都是四线甚至五线城市。这样一来,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便存在大面积的未建成区,城与城时间较远距离的“真空带”,使得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失去相关的基础。

还有就是武汉作为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周边城市多数已经通过高速铁路的方式,与武汉完成了连接。这样一来,自然在城际轨道交通上也就不必再进行重复建设。

从长期来看,武汉都市圈的前景值得看好。最大的利好条件,无疑是武汉都市圈距离目前综合实力较强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都市圈平均距离都较远,所以较为容易自成一家。

而作为中心城市的武汉,其位居长江中流,上可连接成渝、下可联系沪宁杭的区位优势,始终都是得天独厚,其余诸多城市圈都不具备的。

而随着武汉都市圈的迅速发展,未来与长沙、南昌之间的三角关系,还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想象。当然,这个三角能否成立,南昌能否尽快从三线城市中突围晋升二线城市,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注:本文部分素材取自百度百科,深表谢意!

新一线城市圈: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广东

城市:中国超级楼盘 丨 宜居指数 丨 经营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业城市榜 丨 中国县域指南 丨 各省龙头行业 丨 上海大都市圈 丨 高新技术企业 丨 初婚年龄提升 丨 汉江经济带 丨 各省市最低工资 丨 双十一大数据 丨 双十一省市之争 丨 青岛向南

人文: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