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一季度各省人均收入数据出炉:沪京浙蝉联前三,四省排名易位

 山川网 2020-12-07

不久之前,我们已经推送过关于全国一季度全国GDP增速情况: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3,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93元(月均283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8%。换而言之,一季度的人均收入增速,成功跑赢了GDP增速。

过去一段时间的各项改革与减税措施,已经开始全面体现在宏观经济数据上。

收入增长已跑赢GDP,为何你的感受却并不明显?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9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3元(月均3878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元(1533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

不过,一季度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还要略低于平均数: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158元,增长8.8%,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3%。

事实上,这也正是为什么近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在上升,但是大家的收入获得感却不够明显的原因:多数人的收入增长速度,是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而中国人均收入数据中位数低于平均数的情况,已经持续多年。当然,这也只是原因之一。

而第二个原因,我还还要关注国人的收入来源构成情况: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838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0%;人均经营净收入1486元,增长8.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5%;人均财产净收入721元,增长12.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5%;人均转移净收入1449元,增长7.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1%。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的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经营性收入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即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以上四种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除了转移性收入对应的是特定人群,比如失业人群,退休人群,并不在多数人主要关注方向外。其余的三项收入情况,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多头“开源”的方向。

但是从实际结果看,现阶段国人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占比还相对较高,占比总数57%的比例,超过其余三项收入的综合。而事实上由于转移性收入的特殊性,真正应该对比的更多是经营性和财产性两项收入。而截止2019年一季度,全国整体的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合计占比还只有26%,差不多只有工资性收入的一半左右。

其中,财产性收入目前是国人四项收入占比最低的,仅有8.5%。这从侧面反映的国人在合理配置资产与灵活使用资产能力的上的欠缺。其中,我特别想要指出的是,大家不要把财产性收入单纯理解为房产出租和理财收益,这只是相对初级的物质财产收益。

按照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精神类财产收益增长,才是下一阶段国人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增长极。什么是知识产权?通俗说,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对于多数人来说,日常生活中最常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产权,就是其中的版权类。比如你原创一篇文章,绘制一幅画作,拍摄摄影作品,都属于版权的部分。作为年轻人,要特别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创造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将知识和财富之间的关系梳理得更加良性畅通。

我个人的意见,作为优秀的“斜杠青年”,应该不断朝着降低工资性收入占比全部收入的比值为主,而非一味强调提高单一性收入(如工资性收入)体量的惯性思维。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总收入达到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是两个相对重要的门槛。如果能够让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现“三足鼎立”,那么收入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才会明显提升。

2018~2019年全国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收入的差异,既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更体现在区域与区域之间。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异,正是由其所在区域的平均收入情况差异造成的。

2019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93元,而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9个省级行政区超过了全国均值,由上到下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辽宁。

其中,上海继续蝉联上年的全国省级行政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冠军位置,2019年一季度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8704元(月均6235元),是同期全国人均收入均值的2.2倍。

不过由于基量较高的影响,2019年一季度上海人均收入同比增速为8.3%,低于全国平均8.7%的季度人均收入增幅。但是这一速度,放在全国31个省份中依旧是不错的成绩。

一季度人均收入最低省级行政区仍为西藏,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0元(月均1170)元,仅有全国同期均值的41%,全国同期最高上海的18.8%。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对比去年同期上海西藏收入倍数差,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侧面印证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多年后,对于广大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

在2019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各省的排名情况上看,整体上延续去年同期的位次,有四省市的排名出现了两两位置互换的情况。

其一是第10位和第11位的重庆、内蒙古两省市。2018年一季度省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内蒙古以7714元领先重庆的7657元,到了2019年一季度,重庆市则以8368元反超内蒙古的8309元。同期重庆市人均收入增幅为9.3%,领先全国均值0.6个百分点,距离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仅剩下一步之遥。

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从去年一直持续到今年,GDP增速相较于之前的突飞猛进明显有了回落。但是在此期间,旧的重庆支柱型产业(例如摩托车)正在加速被淘汰,新的产业正在加速成长。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虽然重庆GDP增速在回落,但人均收入增长仍旧突出的原因。

其二是第17位和第18位的四川、黑龙江两省。2018年一季度省域人均可支配收入黑龙江以6263元领先四川的6169元,到了2019年一季度,四川则以6752元反超黑龙江的6708元。同期四川省人均收入增幅为9.5%,领先全国均值0.8个百分点;而黑龙江人均收入增幅为7.1%,落后全国均值1.6个百分点。

成渝都市圈的崛起,通过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得到相应证明。同时,其他西南板块成员如云南贵州虽然当下的人均收入体量相对还较为落后,但是增速都保持了较高水平(云南9.5%,贵州10.6%)。

同期,东北板块和华北部分省份,在增速上都呈现出相对乏力的状态。

2019年一季度月均全国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一季度全国各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体量与增长趋势,我重绘了各省月均收入(季度值直接除以三)情况如下图表,请大家横屏查看。

其中除了正常的柱状图和折线图外,我还添加了两条参考线。分别是一季度全国居民月均收入均值线(2831元)和增速均值线(沿用季度值8.7%)。

按照上图中各省的月均收入水平,我们大致上可以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分为三个类别:明显高于全国收入均值区(超过均值20%以上),一般全国平均收入均值区(全国均值上下20%之间),明显低于全国收入均值区(低于均值20%以下)。

第一档,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

第二档,山东、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北、湖南、安徽、海南、吉林;

第三档,四川、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广西、河南、山西、宁夏、青海、云南、贵州、甘肃、新疆、西藏。

我们发现,和上文中我们曾提到的多数人收入增长速度是赶不上全国平均增速一样,多数省份事实上也明显处于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区间内。

由于第二档和第三档交界处的省份,事实上数据差异是比较小的,由各自省份的人口体量造成差异作用更明显。而第一档的七省市,其代表性显然更强。沿海地区的收入优势,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消失。真正随着时间有所改变的,是中西部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劣势的改善。

从折线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季度收入增长相对乏力的省份,比如那些季度收入增速低于8%的省份:天津、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西、新疆。

受限于本身产业结构的落后,北方省份经济增长的乏力,已经开始越来越深入影响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数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底气与信心

区域经济形势,对于普通居民而言,多数时候是比较感性的一个认知。那么居民的各项消费和投资行为,却是需要理性数据作为支撑的。

过去的几天内,我们陆续推送了2019年一季度部分省份的GDP数据,部分省份的社消数据,今天我们继续安排推送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数据。

透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日渐清晰感受到的事实是:部分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可塑性较强,政策利好明确,地方政府与居民又足够努力的少数省市区,在增速上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特色,使当地居民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但与此同时,强者恒强的情况不但不会被打破,而且还在进一步被巩固与加强。原因无他,我们的国家迫切需要足够体量的经济强省强市,确保国本根基的扎实稳固。

以上说的略显发散,我们不妨收一下来说。在最近的几年间,尤其是城市化阶段从过去的区域中心城市期发展到都市圈城市圈时期后,五强的格局日益清晰明显。所谓的五强,就是在几乎所有的区域经济相关排名中,这五地都是永远排在最前边的。是谁呢?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

这五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风向标。在经济改革的试错方面,在产业升级的模范方面,在文化思潮的开放方面,在人才人口的流动方面,日渐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维度优势。几乎国内绝大多数的新鲜事物,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商业,都会从这五个地区诞生。

包括今天我们分享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五强的优势依旧十分明显。除了天津以1500余万的常住人口较少优势,在人均收入数据上略超过了常住人口已过1.1亿人的广东外。事实上今天的榜单,头部依旧是被京沪粤苏浙所包圆的。

而真正让五强在国内省级行政区上屹立巅峰的,还在于其经济质量的出众和人才的蓬勃活力。这个时候我们再反过来看数据对这些经济头部地区的影响,我们会发现——

由于当地各项经济数据都明显优于全国,那么当地年轻人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投资、去创业、去开拓进取,不必心存过多的后顾之忧。他们对于所生活环境的未来发展前景自信心更强,对于未来的市场预期也普遍更为乐观。

我们可以进一步说,五强在构建区域经济的良性生态环境上,已经达到了在下个十年与世界顶尖经济体一决高下的阶段。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一季度消费大数据 丨 最值得从事行业 丨 一季度23省GDP 丨 省市环境指数 丨 新型人口流动趋势 丨 外来人口比全国第一 丨 2018中国机场排名 丨 收缩型中小城市 丨 开放落户 丨 广深高铁票价 丨 3月份房价 丨 2018各省市常住人口 丨 国家高新企业 丨 医院100强 丨 人口向南 丨 地铁集中涨价 丨 中国近一半人口 丨 盐城 丨 石家庄

人文: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