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3种能力很重要,但90%的人没有

 蘑菇心理学 2020-12-07


【 蘑菇心理  第1680天 】

  

文 | 实用菌

 01 

这个世界上,活得明白的人太少了。

很多人都说:傻人有傻福。

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他耿直,没心思。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像个憨憨。

但人家最后成为了兵王。

在现实中,很多人“傻”不到许三多的程度,可活得也没有明白人通透。

我们大多数都是活在中间的人,会经常性的感到迷茫、困惑与不安。

原因就是,既想要活得明白,却又缺少这方面的能力。

今天实用菌就来分析一下:

真正的“明白人”,他们的身上都有什么特点?

 02 

拥有易于常人的眼界。

陈丹青说:

“讯息不等于眼界。”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

眼界不在于广度,而在于看待问题的深度。

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减少了我们寻找有效信息的时间成本,也从主观上拓宽了世界。

但从客观上来说,大多数人更多的只是把它当成了一种娱乐媒介。

对于信息,也只是浅尝辄止,知道是什么,很少去想为什么。

所获取的信息,如果不能成为本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那也只是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

“肤浅”会让一个人逐渐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变得从众,变得懒惰。

在表达看法上,想要与众不同,就要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种能力,能够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直击问题的难点和痛点。

怎么才能培养这种能力呢?

实用菌认为,至少需要有2点作为支撑。

第一,需要一定的专注力。

很多人做不到深度思考,就是太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了。

做个“吃瓜群众”看似很快乐,但其实浪费了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要保护好自己的精力,就得把时间专注在值得思考的问题上,专注于一两件事,才能真正的获得成长。

第二,需要一定的归纳能力。

要看到本质问题,就不能武断的用一个事例来证明。

要善于总结和归纳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总结出共性的东西,以及个性的部分。

所谓眼界,就是能够看到共性背后的个性,以及个性蕴含的共性。

 03 

能包容一切,但也律己。

现在好像大家都普遍认同一个观点: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对此失望的同时,也让它成为了放纵自己的一个借口:

大家都这么做,我做又能怎样?

一边痛骂着“人性”,一边又享受着它带给自己的“福利”。

但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他们理解人性,但绝不屈从于人性的负面。

一个老友,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

“人性本没有那么脆弱,但因为现实中的变量太多,它的负面就被放大了很多很多倍。”

就像“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句话其实很对。

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真的不想弄湿鞋,干嘛非要往河边走?

走桥可以吗?换一条路走可以吗?

要知道,某些阴暗的欲望,如果你向它妥协,只会让自己陷得越来越深。

了解人性,看清人性,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去怀疑身边每一个人动机和目的。

这样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意义。

活得明白的人,正是因为理解人性,才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抱怨和偏见上。

而是选择坚守自己的底线,在保持尊严下前行

 04 

很少栽同样的“跟头”。

有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上会显得很“笨”:

错过一次的题,依然会一直错;

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之后依然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出现。

但其实,这并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惯性思维”很容易让我们顺理成章的犯错。

我们的情绪、思维、身体其实是有记忆的。

一个错误行为,一旦重复2-3次以上,就很容易陷入一种固定思维模式中。

遵循原有的行为模式,可以减少我们思考的成本,大脑也会进入一种舒适区的错觉里。

想要跳脱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拿我自身来举例:

实用菌在上高中的时候,就质疑过错题本的可行性。

每一次考试,我都会工整的把各科错题写到本子上,并且把正确的解题步骤详细的写上。

但我还是会在考试中做错相同的题。

后来,我观摩了学霸的错题本:

他把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正确步骤做了一个左右的对比;

写下了考试时的思路,并在旁边备注了新的解题思路。

其实新思路的整理,就相当于是一个正确逻辑的重新梳理

想要摆脱错误的惯性思维,只是简单的总结和归纳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要看清与复盘错误逻辑,并不断对正确逻辑进行分析,然后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善于总结逻辑性的方法论,能让一个人在世事中,不畏变化。

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这三种能力,看似简单,但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沉淀自己。

人难免有可怜自己的情绪:

想得太深,大脑疲惫;

坚守底线,被当成异类;

改正错误,违背惯性......

可生活中的假象太多,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自己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是否平庸,看的并不是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多少。

而是他本身,到底能不能看清自己,以及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如何做取舍、做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