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人说“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节气已至,明年天气怎样?

 历史子衿 2020-12-08

曾几何时,农耕经济才是这片古老土地的主人。几千年的历史变幻,在今人看来可能不过是一本书的厚度,然而这本书承载的却是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的无尽财富。

所以,每当我们追本溯源时,就一定会回到那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封建时代。伴随农业的发展,田间地头诞生了许多别样的底层文化,其中就有俗语、民谚。

发展至今,俗语已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包罗万千。恰逢大雪节气来临,须知二十四节气的本来作用,也是为了服务农耕经济。

远古时期的人民为了方便记忆,总结出了许多经典俗语,以达到预测天气的目的。那么,明年天气怎样?他们预测的到底准不准?

农村人说“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节气已至,明年天气怎样?

一、大雪晴天,立春多雪

适逢大雪节气,节气名称虽然取名“大雪”,然而在这一天除了我国偏北地区,相信大部分人连雪的影子都看不见。那么,古人为何要将此节气起名为大雪呢?这就有很深的历史和渊源了。

宋朝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重心一直都在北方,北方平原被称为关陇之地,是一个国家重心之所在,所以今天我国定都北京也是有很有讲究的。

二十四节气起源极早,且一直是服务于北方农业的。创造它的人大概没想到有一天经济重心会南移。所以南方百姓无法通过二十四节气来预测天气只能当做参考,那么它有参考价值吗?

答案是:有的。据我国气象部门数据显示,我国降雪量的峰值多集中在春季。

农村人说“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节气已至,明年天气怎样?

在传统认知里,似乎冬天下雪才合情合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降雪等同降水。降水又与下雨不同,因为下冰雹、下雪都可称之为降水。

不过降水又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天空云层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此外要形成雪花晶体又需要低温。

在满足水汽饱和和低温双重条件下,才会形成降雪。而在我国隆冬时节,大多时候天气干燥。在北方冷锋影响下,下雪的温度虽然满足了,但水汽却难以达到饱和。

开春后,随着冷高压逐渐褪去,南方海洋的水汽开始进入内陆,水汽条件达到。再加上低温尤在,故而在这段时间里最易降雪。由此说来,古人智慧的确让人敬佩。

农村人说“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节气已至,明年天气怎样?

二、大雪不冻倒春寒

“大雪不冻”很好理解,不冻人、水源不上冻都可理解为“不冻”,但是“倒春寒”,你知道是怎样一个气象吗?

准确的说,倒春寒是严重的气象灾害,是一种异常的天气状况。通常三月开始便意味着春天到来,此时气温回升较快,然而这并非表明冷空气将彻底一去不复返。相反,三四月份冷空气仍然活动频繁。

气象学中,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两度以上便可称其为倒春寒。倒春寒带来的灾难是恐怖的,尤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农村人说“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节气已至,明年天气怎样?

我们常说“瑞雪兆丰年”,田地里雪融化后便会带来水分,被雪覆盖在下的庄稼也能免于冻害。然而倒春寒是典型的“乍暖还寒”现象,意思是说,入春后天气回暖,雪水融化,庄稼露出地表,此刻老天爷瞬间变脸,又吹了一股冷风。

在低温下,大范围地区的树木和农作物将会受到持续的冻害。从而导致许多庄稼出现烂种现象,进而减产。

大雪节气已至,有的地方已到零下,而有的地方还在零上。出现“大雪不冻”也没必要慌张,毕竟现代农业技术已非昨日,就算出现倒春寒,只要及早预防也不会有太大危害。

农村人说“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节气已至,明年天气怎样?

三、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老话说:“春雷惊百虫”,春雷鸣动,惊醒了蛰伏在地下过冬的百虫,故名惊蛰。

显然,冬眠的动物不是因为惊雷被吓醒,而是因为温度。气温回暖,危及动植物生命的严寒终于逝去,动物们自然醒来。

如此来说,“惊蛰不开”就是指气温并未回暖,依然处在严寒下。

所以整句俗语连起来的意思便是指倘若在大雪节气这一天没有上冻,或者说温度不够低,那么动植物们便会推迟醒来,低温天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农村人说“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节气已至,明年天气怎样?

结语

今时不同往日,现代人们可凭借手机随时随地查天气,时代在发展,科技的确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正因此,回顾古人的经验之谈时我们才会更加的惊讶和佩服的五体投地。

古人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提出的俗语,哪怕是今日依然准确,充分说明了一句话,“存在即是合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