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城温州丨文物古迹遗存

 黄之中 2020-12-08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东瓯古国,永嘉旧郡。

温州,一座有着5000年鱼耕文明史,2200年城市发展史的悠悠古城。在这座古老的小城里,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厚重的历史人文,丰富的文化遗产书就了绚烂的瓯文化诗篇,传承千年,生机盎然。

温州历史悠久,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文物古迹相当丰富。

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7 处,市(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37 处。其中,鹿城、瓯海、龙湾三个区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2 处。全市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 1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4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镇 7个。市建成区现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49 处。全市有馆藏文物 5 万多件。全市普查古建筑6354 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93 处。

城区文保单位示意图

温州市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鹿城区新石器时代的曹湾山遗址,龙湾区的永昌堡、宋代的国安寺塔,瓯海区的四连碓造纸作坊。

温州市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鹿城区的叶适墓、文天祥祠、正和堂窑址、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城西基督教堂、程让平祖居、寺前桥、江心屿东西塔、江心寺、浩然楼、温州天主教总堂、谯楼、铁栏井 、夏鼐故居、永川轮船局旧址、飞鹏巷陈宅,龙湾区的汤和庙、张璁祖祠、王瓒家庙;瓯海区的陈傅良墓祠、圣寿禅寺、三垟周氏旧宅。

温州的文物古迹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一是历史序列完整,从新石器遗址到近现代重要史迹,各个时期的文物没有缺环。二是文物门类齐全,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六大类文物,即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在温州都有一定的数量。三是特色亮点纷呈,曹湾山遗址和永昌堡、国安寺塔,以及叶适墓、文天祥祠等,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四是点线兼备,既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也有以温瑞塘河为代表的线状文物分布带,还有一批历史街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五是涉台、涉外的纪念性建筑数量多,社会关注度高。诸如位于鹿城区的程让平祖居,是原非盟主席、加蓬原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让平父辈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温州文物古迹中另一亮点是抗倭卫所。14 世纪,倭寇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明洪武十九年(1386),汤和考察东南沿海地势后,决定从天津至福建沿海修建五十九座卫所,整个工程贯穿明代。温州一带是倭寇屡次入侵的重点区域,设有三卫即温州卫、金乡卫和磐石卫,温州卫辖海安所、瑞安所、平阳所,金乡卫辖蒲门所、壮士所、沙园所,磐石卫辖宁村所、蒲岐所、后千户所,后蒲门所、壮士所合并为蒲壮所。明嘉靖三十七年,由于备受倭寇侵犯,永强的民间自发修建了另一海防寨堡——永昌堡。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堡、蒲壮所城得到了完整的保留,金乡卫、宁村所、蒲岐所城址尚存,海防体系大体完整,成为中国“军民共建”的海防历史的重要佐证。

自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温州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先后颁发了《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温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温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温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施意见》等,加强了对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维修保护,加大了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力度,使城市历史文脉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湾山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类型:古遗址

地址:鹿城区藤桥镇渡头村曹湾山

亮点:面积近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孤丘型聚落遗址,为研究温州地区先秦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曹湾山遗址于 1985 年发现。2002 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曹湾山岗顶是该聚落的中心,岗顶西部为居住区,东南部为墓葬区。西部是连片石构建筑基址,呈东南—西北向排列,建筑规模大。发掘面积635 平方米,遗迹有连片的石柱基建筑遗迹、墓葬等。出土石器、玉器、陶器等 1000 多件文物和大量陶片标本。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如夹砂陶釜、鼎、泥质陶豆、壶、罐等。23 号墓还出土 件象征权力地位的镶嵌玉片的柄形器。

永昌堡


年代:明

类型:古建筑

地址:龙湾区永中街道

亮点:永昌堡雄伟壮观,设施完备,城上有城堞九百零八个,城垛(空心敌台)十二座;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开了大小二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其布局之合理,设施之完整,为南方古堡所罕见。

明代,温州沿海备受倭寇侵扰。嘉靖三十七年(1558),永嘉场(今龙湾永强)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在战斗中牺牲,王叔果、叔杲兄弟遂发起修建此堡以抗倭。城堡呈长方形,南北长 738 米,东西阔 445米,周长 2366 米,城墙高 米,基阔4米。用石块斜垒,中夯土。城中有城堞908个,敌台12座,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城堡整体布局合理,设有四座城门、四座水门。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开了二条南北走向的河流,上河宽 13 米,下河宽8米。河上筑有坡式的会秀桥、蛙式的联芳桥、直通式的井头桥等形式各异的桥梁,以利乡民来往。两岸以方块花岗石斜筑,以利水陆交通、灌溉、浣洗。居民分住渠之两岸,井然可观。堡内原有水田100多亩,危急时可生产自救,不怕久困,可见当时经划之妥善。该城墙已部分残缺。1982 年修复南北城门两旁城垛及城楼。永昌堡现存有都堂第、状元府第、圣旨门巷、世大夫祠、布政司祠、青石门台、花园古井、洞桥底40号、御史巷12号、大派宗祠、楼下派宗祠、状元里 号等多处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桥梁,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连碓造纸作坊


年代:明

类型:古遗址

地址:瓯海区泽雅镇北斗山脚

亮点: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泽雅山区水多竹茂,元明时代的先民在此顺溪建造水渠、碓轮及纸坊,与山水浑然一体。鼎盛时期有数千人从事造纸,到处是水碓和纸坊,所以泽雅在明代也被称为“纸山”。四连碓造纸作坊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北斗山脚龙溪中游,占地约 0.28 平方千米。元末明初,福建南屏人为避战乱迁居泽雅,从事生产“南屏纸”。四连碓造纸作坊利用溪流为动力资源,所引水渠长约230米,顺流分为4级,每级皆设水碓,进行捣浆等作业,设计极为精巧合理。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农耕民俗考察团、中国印刷博物馆等团体多次到此地考察,一致认为以四连碓为代表的泽雅纸山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2001 年,四连碓造纸作坊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泽雅造纸被列为国家指南针计划,全国首个“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示范基地”落户泽雅。

国安寺塔


年代:北宋

类型:古建筑

地址:龙湾区瑶溪街道皇岙

亮点:建造技术、雕刻工艺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地域文化的特色。

国安寺塔,又名国安寺千佛塔,位于瑶溪镇皇岙。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 1093)间。楼阁式石塔,平面呈六边形,九层实心。塔顶早毁。残高约 17 米。台基雕“九山八海”图案,须弥座上、下枭刻有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塔身各层每面壸门内浮雕坐佛,总计 1062 尊。塔檐翼角用老角梁、子角梁做法,并雕出方形椽和筒板瓦。倚柱第一层系瓜棱形,其余各层均为六角形,柱头置一斗三升,每面施补间铺作一朵。斗栱粗壮 栱瓣清晰。1987 年落架大修,并恢复副阶。2013 年 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适墓


年代:宋

类型:古墓葬

地址:海坛山南麓慈山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历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定”。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为永嘉事功之学的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等书。墓早年被盗,出土有青瓷墓志 方(现藏温州博物馆)。1952 年曾重修,1966 年被毁。今墓为 1981 年在原址东 30 米外重修。面积104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前有上下两层平台。墓丘呈圆形,直径 2.80 米,基圈用方形块石砌筑而成。墓前立青石墓碑一通,正面篆书阴刻“宋叶文定公之墓”七字,高 1.4 米。1963 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祠


年代:明

类型:古建筑

地址:鹿城区江心屿

文天祥于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受命与元军谈判,被扣留,脱险后辗转至温州,在江心屿留居一月,写下了著名的题壁诗《北归宿中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 年)建祠纪念。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天祥祠今祠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左右为廊屋。一进为门厅,硬山顶。二进正厅为悬山顶。正厅正中塑文天祥坐像,左右壁画叙生平事迹。两廊和正厅前檐廊陈列诗碑 22方,收刻文天祥诗四篇,其余 18 通刻后人题词之作。1963 年,该祠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正和堂窑址


年代:晚唐至五代

类型:古遗址

地址:鹿城区松台街道双桥村上桥

北宋瓯窑窑址。窑址约2000 多平方米,发现有碗、盘、杯,盏、瓶等器物。造型精巧,釉层多系淡青色,纹饰有荷花、蕉叶、花草等数种。该窑创烧于北宋时期,堆积层厚约 1.5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正和堂窑址米。出土有碗、盘、杯、壶、罐、瓶等产品,以碗、盘为主。胎质坚硬细密,呈色较白。釉色多为淡青色,亦有黑釉。纹饰有荷花、蕉叶、乳钉、垂云、草花、牡丹等,线条粗犷。窑具有匣钵、喇叭形垫座、垫饼和垫圈等。1989 年 12 月 12 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年代:晚清

类型: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鹿城区江心屿

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为通商口岸。次年 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馆。占地面积 309 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面宽 14 米,进深 11 米,中间入口小厅设主梯,两边各两间,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墙面,窗子砖砌拱券。1895 年又扩建一幢两层楼房,坐北朝南,面宽 11 米,进深 9米。1997 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西基督教堂


年代:晚清

类型: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鹿城区城西街 78 

温州市基督教城西堂是一座始建于19世纪的古老教堂,系温州市基督教“两会”直属的两个教堂之一(另一个是花园巷教堂)。1877 年,英国偕我会(1911 年改名圣道公会,1934 年又改名循道公会)传教士李庆华来温传道,1844 年甲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城西基督教堂申教案爆发时焚毁。1878 年在城西街建造教堂。1898年,重建城西堂(今存“重建圣殿碑”),包括前面的大堂(礼拜堂)和后面的小堂(福音堂)以及牧师楼,总建筑面积 1600平方米。大堂为哥特式,高13.46米,尖券长窗,立柱挺拔,饰以无花果。该堂至今保存完好,目前仍是温州市规模最为宏伟的基督教堂。1997 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程让平祖居


年代:清末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鹿城区藤桥镇临江平山村

程让平先生曾任非洲联盟主席和加蓬共和国副总理兼外长,祖籍临江驿头。程让平祖居是清末时期典型的温州民居,为程让平的曾祖父程增莲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程让平祖居所建,程让平先生父亲程志平即出生于此,已有百年历史。整栋建筑坐西朝东,是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的二进合院式建筑,梁架、槅扇雕刻精美。该建筑于 2005 年被列为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 年 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谯楼


年代:五代十国

类型:古建筑

地址:鹿城区鼓楼街、公安路交汇处

谯楼俗称鼓楼,为后梁开平元年 (907) 所筑钱氏子城南门城楼。楼高 11.1 米,通面宽19.5 米,进深 9.5米,建筑面积 356 平方米。层甍反宇,飞檐拂云。上设刻漏,击鼓报时。南宋建炎四年 (1130),宋高宗南奔来温,由谯楼入州治驻跸,并改谯楼为朝门。清康熙十二年 (1673) 重建,雍正、乾隆、道光间先后修缮。谯楼为钱氏子城重要的文物古迹,且为刻漏报更之所。1994 年 月按原貌修竣。总面积为 356 平方米,四周平台宽敞,外围的花岗岩雕花护栏与正中的仿清复原的楼阁遥相呼应,飞檐雕栏、青瓦红柱、梁柱粗壮、结构严实,底部用条石叠筑城门,用大青砖砌成拱顶,高4.20米,阔4.75米,加上谯楼新刻“东瓯名镇”的匾额,使整个建筑古朴壮丽,雄姿不减当年。2011 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铁栏井


年代:宋

类型:古建筑

地址:铁井栏 7 

井栏呈圆形,内壁铁铸,下圈铸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上圈铸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清咸丰元年(1851)于井栏外围以青石,口沿用扇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铁栏井形青石板平铺成环状,口径1.69 米。井腹似瓮,用青石垒砌,深约 5.6 米,井水清冽,常年不枯,是温州古城“二十八宿井”中最大的一口,古时温州城中重要的饮水源之一。1997 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傅良祠


年代:清

类型:古建筑

地址: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仙岩山积翠峰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瑞安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 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永嘉学派创始人之一,卒谥文节。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傅良祠1505)。现存建筑为民国初年重建。占地面积约 700 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房、正殿、东西厢房。门房和正殿皆面阔五间,达 16.6 米,门房进深两间,通进深4.5米。正殿进深四间,通进深 10 米。硬山顶。1997 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圣寿禅寺


年代:清

类型:古建筑

地址:瓯海区仙岩镇仙南村仙岩积翠峰下

圣寿禅寺,亦称仙岩寺,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敕赐“圣寿禅寺”额,故名,一时成为东瓯主要道场。现存建筑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和乾隆以后重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共有殿、堂、楼、阁、轩、厅与僧房等共一百二十多间。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千佛殿。山门设在寺院前左侧,上悬朱熹题“开天气象”匾额,庭院开阔,中凿佛陀池,广袤三亩,围以青石栏杆。天王殿面阔 间,尽间各有一楼一底,悬置钟鼓。大雄宝殿面阔 间,达17 米,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圣寿禅寺进深 间,达 14 米。重檐歇山顶,八角藻井,龙吻,花脊。寺内还藏有宋、元、明、清及民国碑刻。

三垟周氏旧宅


年代:近代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瓯海区三垟街道后垟村

三垟周氏旧宅为大地主周衡平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总占地面积约 2000平方米。建筑依次为门台、前厅及主楼。门台及前厅均为晚清时期所建,门台砖砌,单间悬山顶;前厅面阔九间,屋面硬山式,两端用观音兜山墙。主楼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面积达 102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 9间,深2间,四面回廊,地面为拼花石英水磨地面,北立面用科林斯柱,南立面用爱奥尼柱,门窗上部用券顶,立面额枋等处多用浮雕手法堆塑各式中西花草图案,二楼用宝瓶形栏杆,天花石膏吊顶,线脚装饰精美,屋面为歇山顶,施小青瓦,阴阳合铺。三垟周氏旧宅用材考究,制作精巧,建筑风格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是“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主楼是温州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近代单体建筑之一,对于研究温州地区的建筑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 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心寺


年代:清

类型:古建筑

地址:鹿城区江心屿

肇建于唐咸通年间 (860874),南宋绍兴七年 (1137),蜀僧青了填平中川,移建寺院于此,取名中川寺,俗称江心寺。从明正德以来,寺宇屡经修建。今址沿乾隆五十四年重修之旧,总建筑面积 3000 多平方米。分三进:前殿称金刚殿,左右建钟鼓楼,中殿名圆通殿,立有观音和十八罗汉雕像。左右有厢房、走廊。后殿名三圣殿,供奉弥陀、观音和势至,东西有厢楼。西侧方丈楼面阔 间,东西为 间厢楼,前有砖墙、门台,自成院落。现为对外开放寺院。2011 年 1月 日,江心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心东、西塔


年代:唐(东塔)·宋(西塔)

类型:古建筑

地址:鹿城区江心屿

江心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 (869),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间多次重修。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原高达30米,现高约28米,底径84米。原有木构塔檐和回廊,中间梯级盘旋,可登塔巅。清末塔下建英国驻温领事馆和巡捕房。英领事强令地方政府拆除塔檐、回廊,并盗走塔内佛经等文物。江心西塔在江心屿西塔山上。始建于宋开宝二年 (969),明洪武、万历、清乾隆间曾多次修缮。塔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中空;平面呈六边形,7层,原有楼梯盘旋至塔巅。高32米,底径 米,壸门内留有 16 尊石雕佛像。因塔身倾斜,1982年重修。2011年 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浩然楼


年代:明

类型:古建筑

地址:鹿城区江心屿

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以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句命名,或言为纪念曾到过江心屿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而得名。该楼原建于文天祥祠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浩然楼移建于祠东今址。乾隆五十九年(1794)曾改称“孟楼”,光绪元年(1875)进行修缮时恢复旧名。坐北朝南,木结构,面宽三间,重檐歇山顶。为“飞檐斗栱,曲槛回栏”、“抬阁式”的明楼。二楼匾额书“江城如画”四字。2011 年 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温州天主教总堂


年代:清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鹿城区五马街道周宅祠巷 40 

1876 年 12 月温州天主教会购买周宅祠巷大屋作为定点经堂,后于甲申教案中被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该堂包括大堂、圣心堂、主教楼、圣像间、神父楼及办公用房等,总建筑面积 4731 平方米。大堂系罗马式建筑,通面宽 17.5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温州天主教总堂米,通进深 36.5 米,高 35.5 米。坐北朝南,正面三门出入,堂内用大方石板铺地,弧形拱,梅花柱,粉壁长窗,伞状顶层。大堂上有四方体、六角攒尖顶钟楼一座。圣心堂十字平面布局 具有罗马风格。主教楼、神父楼的柱式和雕饰富有欧式建筑韵味。神父楼为法式两层楼房,前有花坛、鱼池,环境清幽。2011 年 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前桥


年代:南宋

类型:古建筑

地址:藤桥镇寺前村

肇建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 建成于淳熙六年(1179)。三孔梁式石桥,南北走向,跨藤桥江,长 33.3米,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前桥宽3.9米。石梁西侧直书阴刻“乾道八年壬辰岁季冬癸卯创始龙泉院乾僧师表”;东侧直书阴刻“淳熙六年已月丙子日记功广阳石匠游成”。因坐落龙泉寺前,故名寺前桥。2011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汤和庙


年代:明

类型:古建筑

地址: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

俗称城隍殿,为祀汤和而建。汤和(13261396),字鼎臣,安徽凤阳人。因战功进封信国公。明洪武十九年(1386),汤和在浙闽沿海筑寨城、卫所,民众赖以自保。死后,封东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汤和庙王,谥襄武。坐北朝南,木结构,五开间三进。通面宽 17 米,通进深 62.5 米。悬山顶,梁架明间抬梁式,次梢间穿斗式。照壁、水井、月台、大殿始建于嘉靖七年(1528),后殿建于清乾隆间(17361795),已毁,1997 年复原。2011 年 月 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瓒家庙


年代:明

类型:古建筑

地址:龙湾区永中街道殿前村

王瓒(14621524), 字思献,号瓯滨,永嘉县永嘉场李浦村(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殿前村)人。弘治九年(1495),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礼部侍郎。卒,谥文定,赠礼部尚书。王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王瓒家庙瓒家庙肇建于明朝嘉靖初年,原址在水潭村塘河边。明末毁于台风,清初迁建于今址。该庙坐西朝东,共二进,均五开间。正厅通面宽 11.5 米,通进深 12.85 米,悬山顶,梁架明间抬梁式,次梢间穿斗式。前厅、石构牌楼早毁,1993年复原。为区文物保护单位。2011 年 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璁祖祠


年代:明

类型:古建筑

地址: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沧河东岸

肇建于明嘉靖初年,祀张璁祖先。祠原建于永强普门,嘉靖三十七年(1558)毁,万历间(15731620)在今址重建,顺治十八年(1661)迁界,祠再毁,康熙三十二年(1693)又在今址复修,以后几经修缮。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张璁祖祠该祠共二进,均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七间,木结构,坐北朝南。通面宽 32.8 米,通进深47.2 米。重檐悬山顶。天井、月台、甬道均用长条石横铺。原有照壁、牌坊、圣旨亭、东西仪门等,1940 年毁,仅留仪门遗迹。照壁、牌坊在 1991年复原。2011 年 月,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飞鹏巷陈宅


年代:民国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鹿城区飞鹏巷 98

坐北朝南,由主楼、后楼外加围墙构成封闭的院落,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院内建有主楼和辅楼各一幢,门台为艺术装饰派风格,背面为六角半亭。主楼为三间带东、南两廊的二层楼房。正立面用石英砂浆抹面,其余三面用清水砖,屋面为四坡顶,铺青筒瓦。后楼为两层砖房,屋面为青筒瓦铺面四坡顶,具有典型的近现代建筑风格。原房主陈权东,字守庸,曾任民国政府北京、营口等地盐务官。2011 年 月,陈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川轮船局旧址


年代:民国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鹿城区永川路 9 

由门廊、耳房(含楼梯间)、正楼、院墙围成庭院式建筑,坐北朝南。门廊位于街巷转角处,平面为折边弧形。正楼面阔四间二层,南、北侧均设外廊,各间廊柱为方壁柱,柱间用连续券,由爱奥尼克柱式承托,柱表面以石英砂浆抹面,券上有券心饰。腰檐及屋面檐口挑出多层砖线脚,并有齿状饰。屋面女儿墙高出檐口,做成几何状漏砖装饰。二层外廊为宝瓶式栏杆。室内为木结构,铺木楼板,屋面由斜梁式梁架承托,上有方木椽。侧面玻璃窗外另有百叶式窗。屋面为双坡硬山顶。楼梯间设于东侧,有单跑木楼梯,楼梯间外另有单披檐耳房。

永川轮船局创办于民国时期,在“忠孝路”江边建造永川码头和仓库。置备轮船,经营航运业,往返于温州、宁波、上海等地。抗日战争爆发,轮船局停顿闭歇。“永川码头”在解放后经修理改作他用,而“永川路”即由此码头而得名。永川轮船局是温州近现代民间航运企业的发端,其遗存建筑是温州近现代史民间航运业的重要见证之一。2011 年 1 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夏鼐故居


年代:民国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鹿城区仓桥街130

夏鼐 (19101985),原名作铭,是我国考古学奠基者之一,杰出的历史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著有《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和科技史》、《中国文明的起源》(日文)、《汉代的玉器和丝绸》(英文 等。

夏鼐故居建于 1922 年。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四处院落组成,正中院落为由门屋、厢房、正屋组成的四合院式院落。西南、西北院落紧贴正中院落,为由门台、正屋、厢房组成的封闭式三合院落。东侧院落为前后屋排列。正中院落门屋面阔五间,为带西方风格的砖木建筑,砖砌抹灰立面,后带拱券外廊。门屋北为天井,天井东西各为三间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厢房,天井北为正屋,五间二层歇山顶建筑,前后带廊,廊柱均为砖砌抹灰方柱。正屋为夏鼐小时起居的地方。西南小院正屋二层为夏鼐小时读书的书房。2011 年 1 月 7 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分布图


来源:温州市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