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瓷器的装饰艺术有多少巧思?67图欣赏宋瓷之美(上)

 9tx22v工人 2020-12-08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大国,陶艺历史源远流长,其陶瓷装饰艺术亦历史悠久。陶瓷装饰艺术通过各种不同的工艺手段、样式等手法,使得装饰与器物造型相得益彰,更具美感。

在瓷窑林立的宋代,无论是精致富丽的定窑印花、笔酣墨舞的磁州窑彩绘,尽显宋瓷美韵。那么,宋瓷有多少种装饰艺术呢?67图品味宋瓷之美

宋瓷装饰艺术——刻划花

刻划花,即用刀具在半干的瓷器坯体上刻出各式各样的花纹。早在新石器时期,陶器上已有简单稚拙的刻花。

北宋 越窑青釉刻饕餮纹簋式炉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腹部刻饕餮兽面纹

发展至宋代,刻划花技术日臻成熟。著名的定窑的刻花瓷器、耀州窑刻花瓷器、景德镇青白瓷刻花瓷器等都是典型的案例。

北宋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碗 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藏

碗外刻划四层莲瓣纹,简单豪放;碗内一枝莲纹自然流畅,线条灵动,花叶细长,富有动感。

定窑刻花,多用双线刀刻,刀法细,花纹柔美,恬静柔美姿态。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故宫博物院藏,内壁口沿下印回纹一周,内底刻划蟠螭纹

宋代耀州窑器物各造型亦精美多姿,这一时期创新了许多构思奇妙、装饰精美的器物,留下了不少罕见的佳品。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凤穿莲纹提梁壶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该器物提梁饰龙纹,上塑一孩童端坐。壶身满刻凤穿缠枝莲纹,清晰可见刀法之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强。

耀州窑刻花,属单线刀刻,刀法宽再,给人以刚劲之感,作品的立体层次感强烈。

北宋 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吐噜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日本重要文化财

圆腹部满刻四朵缠枝牡丹花,构图饱满,花朵硕大,细刻花瓣纹路,层次明晰,罐瓷中的精品。

北宋 耀州窑刻花缠枝牡丹纹圆盒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圆形盒面刻卷草纹和缠枝牡丹纹,一枝四花,脉络清晰,花瓣饱满,刻划有力;从侧面看,盒沿及盒身均刻划连续瓣纹一周。

靖康之变的后影响,北方定窑许多制瓷工匠南迁,因此,景德镇所烧青白瓷逐渐替代定窑刻花瓷器。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卉纹碗 大维德基金会藏,碗内刻划一束花卉,花叶细长尖卷,妖娆生姿

景德镇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首创,景德镇青白瓷釉层使得釉下的纹样在迎光下若隐若现,故又称“影青”“隐青”“映青”。

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侍女枕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瓷枕枕面上刻缠枝牡丹纹,枕柱以浮雕仰莲瓣纹构成,人物形象与瓷枕浑然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景德镇刻花,花纹飘逸,清新潇洒的格调。

宋瓷装饰艺术——划花

划花,又称“线刻”,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器坯体上用尖针状工具(铁、竹、骨制品)浅划出细线花纹。

宋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故宫博物院,瓶身刻划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图案以外空白处戳印珍珠形小圆圈

该项装饰工艺始于唐代越州(今浙江余姚)越窑,纹饰线条较粗;五代至宋初,划花装饰较流行,纹饰线条纤细。

宋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 故宫博物院藏,枕面主题纹饰为两朵划花折枝牡丹,各居一侧

宋 白釉珍珠地划花折枝牡丹纹枕 故宫博物院藏,有卷曲枝叶充溢其间,纹饰外空白处以戳印细密珍珠状小圆圈

珍珠地划花是晚唐兴起于河南密县窑的一种装饰技法,装饰效果独特,北宋时期成为宋代北方民窑中的特殊产品。

北宋 磁州窑系白釉珍珠地刻花钵式盌 香港佳士得2017年拍品

划花传统装饰艺术,不似刻花艺术道劲健美,划花更显柔细、灵活。定窑划花至北宋中期即为定窑刻花所代替。

宋瓷装饰技术——印花

印花,利用陶范(即印花模具、亦是制坯的胎模),用木条拍打半湿半硬、扣在陶范上的泥坯,以印制各种花纹;最后揭范(即脱模)、修坯入窑。

北宋 定窑白釉印夔龙纹盘 大维德基金会,口沿刻划卷草纹一周,中心印夔龙纹,古代传说中一种神兽,与龙相似

宋代印花工艺以定窑印花最为出名。定窑特有的、透明度高的、乳白色薄层钙釉,经模印在坯面上的,产生深浅不一的色层变化,更有浅浮的装饰效果。

北宋-金 定窑白瓷印花蟠龙纹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内壁上缘印回纹,下缘印卷云纹一周,底面饰云龙纹

印花的陶范为阴刻,因此,最终印花瓷器的花纹为阳纹,类似凸起的浮雕图案。

北宋 耀州窑青釉印婴戏纹碗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碗内印纹清晰,两童子分别手持莲花,在花卉中作嬉戏之状

宋代耀州窑青瓷中婴戏纹较为常见,通常是不着寸缕的孩童,或戏于花叶中,或攀树折花...不拘一格,活泼可爱

印花花纹隐露透明釉下,较之刻花花纹,给人以含蓄、柔和的静态之美。

宋瓷装饰技术——剔花

剔花,首先流行于宋代北方窑口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先雕刻纹饰,再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分留花剔地、留地剔花两种。

南宋至元 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瓶 美国哈佛大学塞克勒博物馆藏

瓶身施黑釉,腹部剔刻出,一枝斜伸的梅花,露米黄色胎,并留黑彩做花蕊,胎色同釉面形成反差,质朴天然的色调。

南宋 吉州窑褐釉剔花三足筒式炉 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圆腹内外施酱釉,外壁剔花装饰,露出胎体本色,属于留地剔花,民窑色彩强烈。

典型代表是磁州窑的黑釉剔花、吉州窑褐釉剔花等等,当中磁州窑的白地黑彩剔花更是精湛的装饰艺术,在日本异常受珍视,称为“白地黑摇落”,是磁州窑最为名贵品种,视为至宝。

北宋 磁州窑白地剔黑缠枝牡丹纹梅瓶 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该器物的装饰技术属留花剔地,瓶身牡丹花形硕大,枝叶繁茂,刀工娴熟,风格粗犷,浮雕效果明显。

北宋 磁州窑白地剔黑花卉纹瓶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属于留花剔地,瓶身花卉纹立体感强烈,刀深见胎,剔除多余黑釉,露出白色化妆土层。

宋瓷装饰艺术——搅胎

搅胎,亦称绞泥,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泥料做坯,制成如羽毛或木纹纹理效果的装饰艺术。于唐代出现,北宋时期绞胎制瓷工艺发展到顶峰。

北宋 磁州窑绞胎碗 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藏

黑白两色胎泥相互交替糅合,在碗内形成如石理纹和水波纹,极具流动韵律之美。

绞胎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整器绞胎,通体呈现灰白交织、有规律的花纹;二是器表的绞胎装饰,俗称绞胎贴花,器物装饰部位呈现朵花绽开的形态。

金 磁州窑绞胎瓷碗 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藏,除碗口、圈足外,均以黑白胎泥绞出相互接连的朵花纹进行装饰

宋金时代的绞胎瓷,精致、美丽,仅纹理就有十多种变化,因其工艺的高难度,绞胎瓷成为当时王公贵族们的奢侈之物。

宋瓷装饰艺术——贴塑

贴塑陶瓷工艺是一种以模印、雕塑成型的物象贴于器物造型上的纯构件装饰。通常,贴塑的物像蕴藏一定的意义,用以表达情感。

宋 龙泉窑双鱼耳瓶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瓶颈部两侧各堆塑鱼形耳,形象生动

龙泉窑中类似的瓶诸多,还有凤耳瓶、摩羯耳、蟠龙瓶,贴塑装饰的瓶体,展现动、静相生之趣。

南宋 龙泉窑摩羯耳盘口瓶 日本私人藏,两侧有一对摩羯耳,即鱼化龙形象,摩羯耳数量稀少。摩羯又称鱼龙,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有吉祥辟邪之意

南宋 龙泉窑堆塑蟠龙莲瓣纹盖罐 上海博物馆藏

盖顶立着一只小兽,瓶的颈肩部堆塑一条矫健的苍龙,蟠龙瓶是南宋龙泉窑的特有品种,其地位尊贵显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