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武之道 一张一驰

 独屋王 2020-12-08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讲的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道理。即治理百姓应紧一阵,松一阵;执行法律应一阵,一阵;处理事务应快一阵,慢一阵。这个道理是孔夫子总结出来的,可是他老先生不知道运用,后世治国者知道运用的其实也很少。­

  为什么说孔夫子会总结而不知道运用呢?我们看他的治国主张就知道了。他周游列国,到处宣讲他的仁政,无论所到国家是安定还是动乱,是富裕还是贫困,是强大还是弱小,一概施以仁政,怎么能治理好呢?因此处处碰壁,没有一个国家重用他。“孔子西行不到秦”,恰恰是孔子鄙视的,施行法治的秦国不断富裕强大,最终统一六国,这更证明他不知道运用了。­

   为什么说后世治国者知道运用的也很少呢?考察从秦到清历代治国者的主张,他们无外乎崇尚儒、法两家。秦始皇用法制,把老百姓绷得紧紧的,统一六国后,筑长城,击匈奴,修宫殿,修陵墓,一点也不让百姓放松一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国家搞得散散的。其它的朝代,有的尊儒,有的尚法,有的用黄老。都不知道兼而用之。­

   诸子百家也非常片面。儒家一味强调仁政,法家坚决主张法治,道家主张无为。他们都不知一张一弛,一严一宽,一快一慢。为坚持自己的主张与他方争得面红耳赤。­

   我在想啊,周文王、周武王那时的治国道理,又有人能总结出來,为什么后世却很少人知道运用呢?究其原因,一是没弄清楚它的来历;二是运用它治国确实有点难。­

   它的来历是什么呢?孔夫子是用射箭的弓作比喻的。说把弦装上弓叫做张,把弦卸下叫做驰。弓是什么呢?是自然之物。既然是用自然之物作比喻得出的道理,就应该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让我们找几个自然界的例子,看是否如此:天晴久了就要下雨,雨久了就要天晴;热久了就要冷,冷久了就要热。动物睡久了就要起来动,动久了就要睡。植物荣久了就会枯,枯久了就会荣。一晴一雨,一冷一热,一静一动,一枯一荣,一张一驰,都是一个道理,都是自然规律形成的。­

  为什么又说运用它治国确实有点难呢?试想:一会紧,一会松,一会严,一会宽,一会儒,一会法,甚至一会上,一会下,一会左,一会右,似乎让人无所适从。把握起来难度很大。更有:什么时侯紧,什么时侯松;什么事情紧,什么事情松;紧多长时间,松多长时间;紧到什么程度,松到什么程度?就更难把握了。­

   那么,是不是自然界的规律不能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呢?显然不是的。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一种存在形式,也应符合自然规律。之所以把握起来难度大,是人们没有下大力气去深入思考和分析所处的时代和形势,更没有掌握所要处理事务时的量和度的标准。­

  因此,要想运用好文武之道,就必须非常清楚所处事务的时、势、量、度,并使这四种因素协调转换,使其达到产生最佳效果的程度。同时要认识到这四种因素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转化后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即:张中有驰,驰中有张;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快中有慢,慢中有快。­

   总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道理,最高妙的技巧。一个国家治理的好坏,就看政治家们能不能懂得这个道理,掌握不掌握这个技巧;能不能理解张中有驰,驰中有张,严中有宽,宽中有严,法中有儒,儒中有法;能不能娴熟、灵活、多变地运用,做到张驰有度,宽严相济,儒法兼用,左右平衡,上下和谐。­

                              ­

                                                                 二零零九年七月三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