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王》摘抄:在大唐的怀抱中<党项羌见证唐蕃间的如歌岁月>7

 金色年华554 2020-12-08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在吐谷浑降臣素和贵的内应下,吐蕃军队大破吐谷浑,斩杀无数,吐谷浑末代国主慕容诺曷钵(?~688)和弘化公主(622~698,唐皇室宗室女,其父可能是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明,640年受太宗之命下嫁给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为有唐一代第一位和亲公主,后因吐谷浑被吐蕃所灭,与其夫一道逃至凉州<今甘肃武威>,武则天时,因避则天长子李弘讳改封‘光华公主’,赐姓‘武’,晋封‘西平大长公主’,698年病逝于灵州<今宁夏吴忠市>,次年在凉州下葬)带少量残兵狼狈逃亡凉州。
   
《西夏王》摘抄:在大唐的怀抱中<党项羌见证唐蕃间的如歌岁月>7

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的史学新作《西夏王:英雄之生 当为王霸》一书书影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唐廷欲扶持恭顺的慕容诺曷钵回故国,遭到禄东赞激烈反对,双方在青海湖畔列重兵,进行了大规模激战,结果以吐蕃军队的完胜而告终。
    其实,公元7世纪中叶的唐朝正处在鼎盛时期,通过设立安西、北庭两个大都护府在中亚站稳了脚跟,军队战斗力也已达到最高水平。安西四镇(唐初的‘安西四镇’为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座城池,调露元年<679>后的‘安西四镇’为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代表了唐廷对其中亚疆域的完整行政治理体系。
    因此,为了吐谷浑而发生的唐蕃之战,以唐军的全面失利结束,貌似有些匪夷所思。其实,了解了那时的情形,就会明白唐军失败的真实原因了:太宗~高宗时期,突厥人始终是唐廷挥之不去的北方强敌,和亲、镇压、离间、利诱·····唐廷可谓是机关算尽,但突厥给大唐的直接的战争威胁在很长时间内都如影随形般的存在,这也是唐廷尽可能对吐谷浑、吐蕃委曲求全实施和亲政策、对党项羌实施安抚怀柔政策的重要原因,两线甚至是多线作战,这是再强大的国家也是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更深刻的还有地理原因,我们知道,汉族作为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从来就不是扩张性民族,而从地理地形看,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北方又因几乎无险可守而被迫修筑长城,这很容易受到自西向东的攻击,一旦西域有失,则河西走廊不保,河西走廊一丢,则外敌很快就会兵临长安城下;从西南方向看,一旦青海失守,则狭长的河西走廊与蜀地便危在旦夕,同样长安也就命悬一线了。
    所以,唐代初年所面临的战略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为了在战略上保护长安,则必须固守河西走廊,而要固守河西走廊,则必须则必须向西北边地进行战略延伸,即控制、羁縻或者占有西域,同时,固守河西走廊,还必须保障青海和青藏高原的安全,因为那里同样具备从高处“俯冲”冲击河西走廊与关中平原的条件。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所著、所赐惠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