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天承办公室 2020-12-08

背景:截止2020年7 月,阿里系共计投资937起,投资公司794 家。2019 年,阿里系共计投资98 起。发现至今阿里系投资数量最多的行业是企业服务,总共128 起,第二大类是电子商务103 起,然后是文娱传媒100 起,第四是金融领域89 起,第五物流配送领域61 起。2019 年阿里系仅共计157 起投资,投资金额达1000 亿人民币以上,其中重大投资20 起,累计千亿以上。从这两年的投资布局来看,一方面阿里系投资更加谨慎,另一方面投资更注重业务的协同耦合,同时燃起了对企业服务、前沿科技、医疗的投资热情。

说起阿里的战略投资,大家往往说的是阿里资本,其实还包括云峰基金、湖畔山南资本以及蚂蚁金服战略投资等平台,其覆盖面之广布局之深与腾讯比起来不分伯仲。阿里巴巴的投资布局逻辑是真正基于产业战略投资的底层逻辑动因的,从基于核心主业的产业链布局协同发展,到垂直领域全产业链服务赋能以及前沿领域的布局卡位,再到中心化生态化布局撒网,这个系统化的战略投资逻辑是值得所有互联网领域大厂,甚至包括传统产业领域集团企业深度研究学习的。

本文试图结合阿里巴巴十多年的投资布局实践以及阿里高管公开非公开的讨论阐述,梳理提炼出来阿里大体的顶层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为互联网企业产业战略布局以及传统企业线上线下战略头部提供策略和逻辑层面的参考。

图1:阿里巴巴生态系统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阿里的战略增长飞轮

中心驱动、层层递进、全面赋能

要理解投资逻辑就要先理解战略布局的核心逻辑,尤其是战略的驱动力是什么,也就是企业的动力系统,在不同阶段驱动企业增长的是不同的商业发展动力,为了更加高效简洁的呈现阿里的战略驱动和发展逻辑,我们不会去长篇大论的解读阿里不同阶段的发展逻辑和业务布局,借鉴亚马逊的增长飞轮理论,从最核心的增长逻辑去解构阿里内在的战略发展驱动,这样也便于我们理解阿里的整个战略投资布局逻辑。

图2:阿里的增长飞轮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阿里的第一层飞轮是基于“淘宝+天猫”的搭建链接B端和C端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不断通过提升B端电商交易服务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C端用户消费体验和效率,实现商流驱动流量,流量驱动商流的正向高速旋转,实际基础商流和流量的积累,搭建一个巨量的消费生态。

阿里的第二层飞轮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通过支付、信用的赋能,实现B端消费更高效的运作和C端消费更便捷的体验,基于支付和信用是触发金融核心要素交易和风险的地基,这就基本上为后续提供消费金融、投融资服务奠定了基础;

阿里的第三层飞轮是搭建线下物流服务体系,通过菜鸟网络以及与其他四通一达、邮政的建立的长期股权及战略合作关系,在线下为B端搭建了强大的流程支持体系,同时为C端提供了更叫边界的物流配送体验,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深入融合,为整个商业系统的发展扎稳了根。

阿里的第四层飞轮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智能硬件科技的基础技术架构和强大的云计算系统架构,不仅为阿里自我商业系统提供全面数字化赋能,同时建立为更广阔商业生态提供产业链数字化赋能的基础能力。

阿里的第五层飞轮就是基于硬件软件和基础技术的万物智能互联,也就是阿里的IoT平台,全面链接商业世界,突破线上下线的空间时间限制,实现万物互联的互联网终极形态。

从第一层到第三层飞轮,我们看到阿里的第一个战略核心是,以B端为中心搭建平台生态化的电子商务服务能力,进而深度布局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数字营销等交易服务生态,建立一个互联网世界的商业交易服务帝国。

从第三层到第四层飞轮,我们看到了阿里对垂直产业领域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全面赋能服务能力,这个能力是从业务数字化、交易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金融数字化、物流数字化、商业运作数字化,进而到供应链数字化和产业链数字化等多个维度搭建的。这个服务能力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业务链条到外部供应链,进而到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赋能的,这也就是阿里巴巴提出的通过战略投资为实体经济赋能,帮助全球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构想的战略逻辑。

第五层飞轮是阿里在探索布局未来,共同工业物联、城市物联、家庭物联、场景物联在践行互联网时代的终极形态。

图3:阿里的飞轮架构图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延伸阅读:在阿里巴巴2018 年的财报中,将业务范围划分为四个部分:核心商务,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创新计划。

1. 核心商务部分包括在中国的零售和批发商业,跨境和全球的零售和批发商业,物流服务,本地消费者服务等平台。

2. 云计算部分由阿里云组成,阿里云为全球客户提供了一整套云服务,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网络虚拟化服务,大规模计算,安全性,管理和应用程序服务,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平台和物联网服务。

3. 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利用我们的深入数据洞察力,通过两个主要发行平台优酷和UC 浏览器,以及通过阿里巴巴影业和我们提供在线视频,电影,现场活动,新闻的其他多样化内容平台,来满足消费者的广泛利益饲料,文学和音乐等领域。

4. 创新计划及其他领域包括Amap(高德地图),DingTalk(钉钉),天猫精灵等业务。)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顶层逻辑

回归战投本源、战略一盘棋、强耦合协同、中心化生态

在阿里最新发布的2018 财年报中,明确提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于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所谓的战略协同正是说和阿里巴巴主营业务以及未来重点拓展领域高度相关,例如服务全行业和被投企业的企业服务,电子商务,以及阿里接下来重点发展的本地生活服务、菜鸟、大文娱等。

阿里内部员工对战投部的定位,是通过投资的手段配合集团战略,也就是说投资是实现集团战略的重要布局和抓手,而阿里战略投资部门也把投资项目是否与集团核心业务的互补协同作为第一考虑因素。投资项目是否符合集团整体战略发展,是否有核心业务有高度协同耦合效应是战略投资的本质特征,也是阿里一贯坚持的原则,这个原则本身就是围绕战略的中心化投资原则,无怪乎阿里的投资风格被描述成“中心化投资”,而且阿里投资的业务诉求也很明确,就是“流量、用户和技术”,只要从这三个商业要素上满足业务的互补或者强化效应,哪怕从财务上分析有所缺陷,也不太在意,这恰恰是恪守了战略投资的本源思维,围绕发展战略进行的投资布局。

(延伸阅读:在阿里2018 年的55 起投资中,目前已经有6起大并购,2017 年的57 起投资中有7 起大并购,并购率均超过10%。与之可以对比的是,据公开披露的投资项目中,腾讯在这两年没有产生过一起并购案。比之腾讯,阿里更倾向于在投资中占有更多话语权,这也因此为阿里投资招来“强势”、“控制力强”等标签。阿里战投部已经成立10 年,从最初设立时的财务投资者逐渐进化成典型的战略投资者,目前阿里内部对战投部的定位,是通过投资的手段配合集团战略,讲求中心化投资,往往追求三样东西——流量、用户和技术。)

2018 年阿里巴巴全球投资者日,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详细阐释了阿里顶层投资逻辑,他提出“我们就是把正确的资产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战略投资和并购是作为赢得围棋的一部分,给阿里建立长期的战略价值。” 以及“投资并购就像一个围棋游戏,仍有许多棋子散落在各地,需要有人合理规整摆放。阿里会持续进行投资,因为投资是为了未来而布局,我们更乐于投向能为公司创造‘1+1>10’效应的项目”。

这两句看似简单的逻辑阐释,其实基本上把阿里巴巴的顶层投资逻辑说的很清楚,结合阿里增长飞轮发展逻辑和多年投资并购实践历程,可以总结出阿里战略投资的四个特征:

第一、 阿里的整体投资并购是一盘棋的思维,这个一盘棋就是阿里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及围绕战略开展的系统布局,而投资并购是布置这个棋局的重要举措;

第二、 阿里的投资布局是有角色分工的 ,角色分工所依据的故事主线是阿里集团的发展战略,每一个项目都承担一个战略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分配是按照战略布局线路和项目业务性质来决定的;

第三、 为了整体战略布局的价值最大化,项目与项目、角色与角色之间要产生业务协同耦合的效果,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业务协同效应,实现整个系统的繁荣发展。

第四、 阿里战略投资是围绕业务战略而进行的,业务增长飞轮的中心化层层递进就决定了阿里的战投也呈现了中心化的布局特征,尤其是在企业服务领域。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核心投资理念就是:回归战投本源、战略一盘棋、强耦合协同、中心化生态。

图4:CEO逍遥子和蔡崇信

那么这个投资逻辑背后的战略根源是什么呢?阿里的投资战略基本围绕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布局为基础层层展开的,这个发展是从交易到社交,然后一直以交易为核心战略准绳开展的,社交也是为了交易服务的,交易是驱动阿里的第一因,交易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达成,达成交易是阿里的第一战略驱动,达成交易是阿里开展所有商业布局的原始驱动,这就是为什么阿里的战略飞轮和战略投资都是呈现出中心化的特征。

腾讯是从社交到交易的,然后基于社交构建的互联网商业时空,进而在时空里布局交易,交易是基于社交的,社交是驱动腾讯的第一因,社交时空里的交易是随机网络化的,是生态的自我驱动,不是人为设计的,所以看不到中心化的特征。

理解阿里的战略布局,就要理解这个基于交易的平台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阿里发展的根基是平台化的服务能力,这个服务能力是根本,基于服务能力的整合能力才是战略无限延展的前提。所以刚开始一定要谋求主业产业链布局的深度广度和宽度,进而去承载更多用户,这个服务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后续要说的企业服务赋能,这个赋能能力是从开始的交易数字化,到后续的业务数字化、物流数字化、金融数字化进而到供应链和产业链数字化。所以在2019 年初阿里巴巴发布商业操作系统,推进自身数字化能力赋能边界进一步拓展至生产制造、供应链、组织管理等经营全链路,全方位提高商家经营效率,并增强与用户需求的契合程度,提升用户满意度,加速飞轮持续运转,并进一步加强了商家对于阿里巴巴的黏性,这个无边界全链条的赋能战略就顺理成章了。

(补充阅读:2013年下半年,阿里开始实行“all in 无线”战略,为了帮助移动业务增长、获取流量入口,阿里的投资重点也开始锁定在移动互联网和O2O 上,比如高德、UC、快的打车等。阿里的投资策略,也从以财务投资为主开始向完全的战略投资转型。这一年4 月,蔡崇信卸任CFO,出任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主要负责集团战略投资。)

从投资数量来看,阿里巴巴旗下投资数量最多的基金依次是阿里资本、蚂蚁金服、云锋基金。其中阿里资本主要是围绕电子商业主业开展的纵向横向及周边产业的战略投资、并购等,湖畔山南资本主要是创投基金,支持种子天使等早期项目;云锋基金主要涉足互联网、医疗、大文娱、金融、物流与消费等领域;蚂蚁金服主业围绕金融科技和场景串联为主投资,有早期项目也有后期项目;对于重要的后期项目,阿里资本、云锋基金、蚂蚁金服经常组队投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阿里健康主要以连锁医疗零售商、电子商务平台为主;蚂蚁金服主要以金融为主;阿里影业主要以文娱传媒为主;菜鸟网络主要以物流运输为主;阿里体育主要以体育健身为主。

图5:阿里巴巴的投资布局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阿里战投部一共有5 个团队,其中国内3 个团队,美国1 个团队,还有东南亚1 个团队。谢鹰、张飞燕和刚峰分别是国内3 个投资团队各自的董事总经理,其中刚峰团队,主要做零售项目投资并购;张飞燕团队,过去主要看O2O 和IOT,现在负责文化传媒领域;谢鹰团队,则主要关注技术领域。战投部上面设了一个由马云、蔡崇信、逍遥子等7人组成的投资委员会,当业务部门和战投部意见不合时,由投委会进行最终决策。

现任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纪纲,此前他在阿里担任战略投资董事总经理,是目前谢鹰团队的原负责人。纪纲于2016 年1 月加入蚂蚁金服,这一年也是蚂蚁金服投资策略的转折点,过去主要围绕自身的金融场景进行布局,2016 年之后蚂蚁开始关注综合场景,讲究协同,先后投出了大搜车、旷视科技、哈罗单车等优秀项目。蚂蚁金服和阿里集团的投资会讲究协同,但是两支独立的投资团队。双方都是典型的战略投资者,蚂蚁的投资围绕其“支付+场景”的战略主航道,追求赋能者的角色。不同的是,在投资方式上,蚂蚁几乎不谋求控股,一般以10%-20%股份与被投公司进行合作。

(延伸阅读:腾讯高层会议曾在内部圈定,“流量+资本”是腾讯的核心能力,而一旦阿里和今日头条联手,这一组合或许会动摇腾讯的根本。)

投资阶段划分

构筑基础、融合发展、生态赋能

第一阶段:构筑发展基础,强化电商生态。

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布局,电子商务是阿里的立足之本,因此其投资与收购的前期布局主要是围绕其主业,逐步形成行业垂直发展优势,最终建立电商、物流、支付三大核心生态体系,这一布局是其能够立足产业发展巨头地位的核心根基。电子商务方面的投资主要围绕电子商务各个环节的服务商,比如宝尊电商是为品牌企业和零售商提供整合式电子商务的公司。通过宝尊平台粘合起来的数百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将平移到淘宝平台开店,互补效益明显。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阿里先后入股百世物流、星辰急便,联合银泰、顺丰等企业启动“菜鸟物流计划”,20 亿元投资海尔集团日日顺物流,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同时通过投资新加坡邮政,建立国际化的电商物流平台。2014 年6 月,阿里与中国邮政物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邮政将向菜鸟网络开放其全国十几万个服务网点。

图6:阿里的核心业务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第二阶段: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受移动端入口分散特性的影响,和竞争对手相比,阿里在PC 端的海量流量优势并没有被成功移植到移动端。通过对UC、高德地图、新浪微博的投资与全资收购,阿里在移动端掌控了多个大流量入口,弥补了与腾讯等竞争对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差距,未来可能将地图资源、支付、电商等资源打通,形成涵盖用户日常生活学习、商业活动、社交等领域,最终形成包含吃、穿、住、行等综合需求的数据收集和汇总的生态体系。此外,通过在VC 阶段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少数股权投资进行多点布局投资,阿里进入了所投公司的董事会,可以有效阻止竞争对手涉足。布局本地生活、打通线上线下商业关系是阿里在投资2.0 时代最重要的举措——收购口碑网,入股美团网、丁丁网布局O2O,投资快的打车拓展支付宝支付体系,大手笔投资银泰集团,阿里力求打通线上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传统的实体商业与互联网经济的双向融合。围绕建立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闭环目的,阿里全面收购高德地图,借助高德地图开发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应用服务(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同时获得O2O 重要的流量入口。

第三阶段:生态赋能,搭建高需求消费场景生态

如果说阿里在投资的第二阶段主要围绕布局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通过线上线下移动商务闭环布局,完善本地生活和基于LBS 功能的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在社交、衣、食、住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那么阿里在投资的第三阶段力求通过全面布局满足用户在医疗、教育、金融,特别是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在此目标下,收购文化中国、推出娱乐宝产品、投资优酷土豆、21 世纪传媒,以及收购恒大足球队50%股权等案例,本质上是围绕用户在文化娱乐等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展开——娱乐宝实现新的影视剧投资模式、文化中国等生产内容、优酷土豆是播放平台,而同华数传媒的合作,可借助其在内容资源、牌照和渠道方面的优势。通过以上布局,阿里已经形成一个贯穿上下游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

图7:阿里ToB重要投资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延伸阅读:网上曾经盛传马云说过这个社会做什么赚钱,就是做政府,可惜在现实社会中做政府是不可能的,那如果要坚持这样的观点就只能在虚拟社会里建立其一个虚拟的社会,组建一个虚拟的政府,通过收税赚钱,才是最好做的生意。)

投资策略

先试点再并购,先平台后垂直,先方向后赛道

投资策略1:早期少数股权搞试点,后期整体并购促协同

多数被阿里收购的项目,早期都经历了先少数股权投资,而后被整体并购的命运。这个逻辑就是试点之后如果和主业的战略协同效应非常明确,并且能够看到后续更大的发展价值,就会整体并购。同时阿里对被收购企业的创始人要求也颇高,CEO 逍遥子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他把管理者分为manager 和leader。前者管理业务,实现KPI;而leader 的使命是带领团队,不仅要拿到结果,同时还要创造未来。

2013 年阿里以2.94 亿美元购入高德28%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后2014 年阿里花费10.45 亿美元完成对高德的并购;UC 历经了B 轮、E 轮、F 轮阿里多轮投资,后者持股比例一路增持到66%,后于2014 年6 月被阿里收购;

2014 年阿里53.7 亿港元获得银泰28%的股份,3 年后银泰启动私有化,阿里支付126 亿港元现金对银泰股权增至74%,成为控股股东,今年2 月,阿里付出67 亿港元现金从银泰的若干少数股东收购额外股权,目前阿里对银泰股权增至98%;

阿里联合蚂蚁金服前后共计四次投资饿了么,2016 年8 月12.5亿美元、而后又先后于2017 年4 月和8 月共投资12 亿美元、今年5 月又投入55 亿美元收购尚未拥有的所有饿了么已发行股票,成为饿了么控股股东。

以上几个案例,从阿里初始投资到最终收购整合,总时长都跨越了超过一个财政年度,这源于阿里方面对投资收购战略采取的谨慎和分阶段操作方法。阿里习惯于先从少数股权投资开始,展开商业合作,当对阿里的业务战略价值越来越大时,阿里会选择增加投资或完全收购这家公司。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总监谢鹰此前表示:阿里的投资战略是“共赢”和“赋能”。不会在同一赛道投多家企业,会更谨慎的去选择合作对象,更看重双方在业务上的结果。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第一,每一个投资项目,都会有一个业务合作协议,协议中会清楚标明未来要分别做哪些工作,以达成何种目标。

第二,为每个项目安排了一个业务Sponsor,这个业务部门会具体负责对接淘宝等之前在协议中所设定的落地部分。

阿里是一家大企业,有很多不同的业务线,即使在内部合作的情况下,创始人也有必要跟业务团队多一些连接和沟通,仅靠投资部门显然是不够的。阿里对大部分项目都不会有业绩要求,更多的是业务合作,希望被投公司做大做强。

图8:成长到D轮及以上的公司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投资策略2:先投平台再投垂直方向,进而实现全产业链赋能

在一个赛道,一般是先投资平台化公司,然后在平台的基础上布局更具价值的垂直领域或者垂直领域的企业服务,最后实现产业整合和数字化赋能,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

从阿里的公司层面来看,根据阿里现有的商业利润率,除了核心商业,其他业务都在赔钱,,因此未来的投资战略主要分三大块,第一、继续保持核心商业的优势,通过投资并购等行为,加大核心商业的优势,阻止竞争对手发展。第二块,就是继续布局云计算相关的企业服务,第三块就是继续布局阿里大文娱。在互联网时代,任何需求的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被满足需求,因此垂直领域的产品也将会在未来爆发。

从阿里巴巴公司布局层面来看,电商业务基本稳定,因此阿里现在和未来都在重新针对更垂直的人群和领域拓展新业务的电子商务,例如下沉市场用户或海外市场的考拉,但是在移动端、社交、娱乐、通信一直是阿里的短版,因此阿里前几年一直在尝试开拓这些领域,未来也依旧会。

生活服务、企业服务作为发展的最终方向也是阿里未来布局的主要方向。前期的零售连锁已经在2018 年布局基本完成,未来会在零售领域围绕运营,企业服务等产业链中上游继续布局。与此同时肿瘤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依然是未来的医药方面的趋势。

图9:阿里投资行业分布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高科技方面,阿里系会继续投向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尽管物联网现在的投资比例很小,主要是基础技术还不成熟,等成熟后,这里面的机会几乎可以颠覆之前所有的产品。

投资策略3:锁定前沿科技投资方向,开展赛道式投资

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阿里健康董事长、元璟资本创始人吴泳铭对凤凰网科技记者描述了投资技术公司对于阿里的重要性,“对前沿技术的投资是必须的,阿里能否体现出更好的市场竞争力,最终都需要存储、芯片、内存等这些底层技术在后面支撑。未来所有底层技术慢慢都由中国公司自己做更基础技术的研发,才能做到一个全球可能性价比最好、稳定性最高的服务。”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阿里也志在必得。它学起了腾讯的投资策略——赛道式投资——迅速买下了CV(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头部玩家,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中国的CV 四兽中,阿里已经占据了三席。此外,阿里还先后投资了智能芯片行业首个独角兽“寒武纪”、智能硬件语音解决方案提供商“先声互联”、嵌入式CPU 和芯片架构授权服务商“中天微”、Wi-Fi 解决方案供应商“乐鑫科技”等技术公司。

(延伸阅读:,阿里举办了成立18 年以来第一次以技术为主题的大会,马云以他一贯的激情演说,宣布要建立属于阿里的“NASA”,“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我们将组建崭新的团队,建立新的机制和方法,全力以赴。”)

图10:阿里云IOT生态树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投资策略4:蚂蚁金服,场景串联式投资,业务渗透式赋能

蚂蚁的投资风格更像“减去了纯财务投资”的腾讯与阿里的结合体,即在战略目标导向下,做一个“有选择的连接者”。蚂蚁金服依靠支付工具起家,不断通过自建、投资收购、合作等方式来拓展各类金融和非金融场景,并最终希望走向以技术为支撑的开放平台。2016 年以前,蚂蚁主要围绕金融场景做投资布局,2016 年以后更多投资在综合场景,对技术的投资则贯穿始终。

图11:蚂蚁金服业务框架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目前蚂蚁金服的投资可以分为四条主线:对金融和技术两个核心能力的投资,以及对场景(支付入口)和全球化的投资。

蚂蚁战投的边界:连接但不介入,这个逻辑很像腾讯的投资理念,主要是串联,但是蚂蚁脱胎于阿里,也强调战略上的协同互补和优先效果,极少做纯财务型投资。

不同点在于蚂蚁更强调“连接”,不追求绝对控股。蚂蚁一直在摸索既能让业务协同可行,又不干扰公司控制权的入股比例。,蚂蚁往往将这一比例控制在15%-20%左右(这个股权比例也不是绝对的),无论是A 轮还是C 轮都适用,只要估值在合理范围。

作为TMT 领域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蚂蚁金服在2017 年完成了超过200 亿人民币规模的战略投资,累计投资项目已经超过100 个。蚂蚁战投的资金来源于利润和融资,自成立以来,其投融资活动即非常活跃。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纪纲曾对媒体说过 :

“在跟企业交流的时候,我经常在想我们最大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今天大家在桌上都放一百块钱,但是我们还放战略资源、业务支持等更重要的筹码。”

“金融行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与那些仅需提供一种核心服务,就可以做大规模的行业不同,金融则需要生态支持。2016 年是蚂蚁金服投资的分水岭。“

“战略投资最核心的是战略,投资是实现战略的手段。实现战略目标有很多手段,业务部门也可以通过分解大战略,变成自己部门的战略去执行。战略投资部的优势在于,通过投资或并购来实现战略的速度比较快,而业务发展需要周期。”

家居行业战投实践

基于“产业链投资整合+产业链数字化赋能”的战投模式

2019 年7 月11 日, 居然下面的“躺平设计家”app,是一款类似“小红书”的家装种草社区,被阿里整合四个月后,已经是包含了躺平设计家、淘宝躺平频道、躺平APP 在内的家领域UGC 社区平台。

除了与“躺平设计家”具备同样的设计功能外,三维家还有两个杀手锏:对定制家具行业的前后端数据打通以及家居供应链体系。阿里之所以战略投资三维家,是因为从供应链、B2C平台到设计工具、家居服务后市场,三维家一应俱全,通过躺平与三维家的结合,实现了线上、线下场景的结合及供应链落地,阿里与三维家实现全链路数字化赋能,最终真正实现家居行业的整装。

图12:阿里的全链路数字化赋能

战投的终极形态:万字解读阿里战略投资及产业链整合赋能底层逻辑

阿里在家居界的投资布局,已经分别切入生产端、流通端、服务端、消费者端,可谓覆盖全产业链。此次与三维家达成合作后,从手淘内的躺平频道、躺平App,到“躺平设计家”,再到全屋定制,躺平和三维家要为消费者承包整个家的解决方案。阿里与三维家联合的联合,可以实现“三大赋能”:

一是家居全链路数字化赋能,所有的商品数字化、履约过程数字化、价格数字化,服务可追溯;

二是消费大流量赋能,从私域流量向消费流量扩大,借助淘宝躺平频道/APP 大流量,帮助三维家合作企业获取更多精准消费者客户,做更大的生意;

三是带货分销渠道赋能,三维家设计工具成为设计生态的内容制作器,企业商品共享,200 多万设计师带货,在淘宝流量池情境化呈现,为消费者承包整个家的解决方案。

而在这之前阿里很早就开始了家居家装领域的布局深耕,针对这个领域的产业链整合以及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赋能,将作为阿里后续再其他领域进行全产业链投资实践的标杆。

2015 年,阿里成立家居家装电商平台“极有家”,试水家居行业。但极有家却未能真正的实现体验与购买的结合,未能解决家装痛点,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2016 年3 月1 日,阿里巴巴投资主营行业SAAS 的“百材互联”。

2017 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的第二年,阿里推出生活方式品牌“淘宝心选”,入局泛家居零售。

2017 年11 月30 日,投资高端全屋家居B2C 平台“BDHOME”。

2018 年开始,阿里转而资本领域扩张,陆续投资各大家居卖场和家装服务平台。2 月11 日,投资居然之家;11 月13 日,2500 万美元投资提供安装、维修、维护等服务的家居建材服务平台“神工007”。

2019 年3 月18 日,收购主营灯饰安装、清洗保养的“匠多多”。2019 年5 月15 日,投资红星美凯龙。

2019 年9 月30 日,智能家居云设计&云制造平台三维家完成阿里巴巴5 亿元战略投资。

如此密集布局家居行业,阿里想必不仅仅看中家居行业4 万亿级的市场规模,阿里更看重的,是“家”作为消费入口的巨大价值,这是一个辐射到家居日用品、电器等多个领域庞大市场需求的超级入口,未来市场容量不可小觑。针对家居家装产业链的整合及赋能,将作为阿里打开整合其他消费场景全产业链的窗口,开启一种针对产业链整合和赋能的全新投控模式。

参考文献:

西南证券:阿里巴巴的飞轮

VCSAAS数据研究中心:腾讯资本VS阿里资本

东兴证券:阿里巴巴,科技赋能、聚合生态、打造新零售帝国

西南证券:阿里巴巴VS亚马逊:全景研究

凤凰网科技阿里投资相关文章

财经杂志阿里投资相关文章

其他互联网及阿里高管公开讲稿等数据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