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对太阳结构的认识可能存在错误,其寿命可能比我们推测的更短

 无上科学信仰 2020-12-08

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待太阳,它无疑是我们所生存的这片宇宙空间之中的老大,毫无疑问,太阳就是太阳系的老大,所有的行星都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要围绕太阳而运行。太阳照耀着太阳系中的每一颗行星,而对于地球来说,太阳的作用就更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就不可能如此美丽,更不可能孕育出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我们也不能够今时今日坐在这里去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不过看上去如此强大的太阳,也是有终点的,此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而今已经过了50亿年。

也就是说太阳还有50亿年的寿命,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当然了,在大约15亿年之后,太阳的氢燃料就会耗尽,太阳的核聚变由氢主导转变为由氦主导,届时,太阳的强度和亮度都会发生变化,强劲的太阳风将会吹散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也会逐步灭绝。但是不用担心,因为15亿年的时间足以让人类跃升为第三宇宙文明,到时我们已经可以迁往新的家园了。不过,如果此前科学家们对于太阳寿命的预估发生了错误,那么这个时间就会大大缩短了。而遗憾的是,科学家们的推测可能真的错了。

太阳作为一颗恒星,与宇宙中千千万万颗恒星一样,主要是由氢原子所构成的,但并不是全部,在太阳或其它任何一颗恒星之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在恒星中所占的比重被我们称之为恒星的金属丰度。那么恒星的金属丰都对于恒星来说有何意义呢?可以说是意义重大,简单来讲,恒星的金属丰度决定着恒星的大小、温度、亮度和寿命,而对太阳寿命的推测和太阳金属丰度的测量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对于太阳金属丰度的测量有误,那么对于太阳寿命的估算自然也就是错误的。而科学家们通过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太阳中的传播方式测量得出太阳的金属丰度为1.8%。

这一结论一直被科学家们坚定不移的相信着,直到更直接的测量方法出现,那就是通过直接对阳光广谱的分析来测量太阳的金属丰度,而得出的结果与此前所测量得出的1.8%大为不同,是1.3%。大部分科学家都坚持认为后面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前一种测量方法忽略了太阳内核的高压环境,如果将这一变量考虑进去,可能1.3%才是正确的。如果真的如此,那就是说此前对于太阳寿命的预估也是错误的,如果按照新的测量结果来计算,那么太阳的现有寿命至少要缩短10亿年,这可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科学家们之所以对于这一问如此纠结,并不是因为它关系着太阳的寿命,而是因为人类在研究宇宙的过程中是以恒星作为基础的,恒星天体物理学是天体物理学的量尺,而现今人类对于宇宙的很多理解和认知都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作为基础的,所以一旦对于太阳结构的认识发生了错误,那么很多关于宇宙的理论推测可能都会出现问题,所以关于太阳的金属丰度问题,科学家必须要进一步研究得出一个确实的结果。你认为哪一种测量太阳金属丰度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你认为人类对于宇宙的了解是否存在错漏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