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者并不仅仅是置身事外,其实观察可能会改变和影响被观察事物

 无上科学信仰 2020-12-08

我们总说“做一个旁观者”,意思就是说站在事外,去观察一件事物,往往能够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从科学逻辑上来讲,观察似乎与事物本身并没有关系,观察这种行为以及观察者实际上都是独立于事外的,并不在事物的系统内部,所以当然也就不会对事物产生影响了。可事实上却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因为在很多情况之下,观察都会影响到被观察对象,甚至会使被观察对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在科学上被称之为观察者悖论。深究观察者悖论,我们会逐步得出一些令我们困惑和恐惧的结论,所以让我们从头说起。

我们先从那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说起,薛定谔的猫描述的实际上是一种量子世界的逻辑,就是说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和少量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有一半的几率可能发生衰变并释放出毒气。也就是说对于盒子外部的我们来说,我们看不到盒子里的状况,所以这只猫处于一种既死又活的叠加状态,而这种状态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我们打开盒子的一刹那,这只猫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此时它不再是一种既死又活的叠加态,而是一只死猫或者活猫。如果量子世界的思想实验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难以理解,那么现在让我们转到现实中来。

研究发现,当我们以研究为目的对两个或多个正在随意交谈的人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的观察会改变他们的交流方式,这些被观察者因为知道了正在被观察,所以他们交谈的方式会变得更加正式,用词也更加谨慎,事实证明,观察者会对被观察者的语言形式产生影响,而且有的时候这种影响是极为显著的。现在你可能还会认为这种变化的产生是人类心理层面的因素所导致的。那么来看下面的另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发生在一家工厂的生产线上。研究人员首先先对生产线的灯光照明进行改良,当照明条件改善后,无疑,工作效率提高了。

这个例子到现在为止,看起来仍然十分正常,而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有意思了。当研究人员将照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之后,工作效率依然没有降低,而是始终维持在高效的水平之上。也就是说改变工作效率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在于照明,而是在于观察,仅仅是因为我们开始研究和观察生产线上的工作效率问题,工作效率就提升了。是观察改变了事物。观察者悖论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不同种类的事例证明观察会改变和影响事物本身,但是从理论逻辑上来讲我们却无法找到观察者与被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

让我们脑洞大开地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如果说观察能够改变一切,那么我们世界的存在方式也许存在着另一种可能。这也是很多科学家所支持的一种观点,那就是宇宙的存在与人类的观察有关,也就是说宇宙的诞生和人类意识的产生之间存在着联系,简单说就是当人类出现了意识,才能够意识到宇宙的存在,而宇宙存在也才有了意义,所以宇宙和意识是同时产生的。当然,虽然有些科学家对此表示支持,但这并不是主流的科学理论。充其量也不过是科学猜想的范畴。对于观察者悖论所蕴含的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你有哪些看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