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昂 王长华:晚清陇西进士刘炳青(下)

 晨雨声工作室 2020-12-08


2020年第092期||总第523期

艺海风│523期

刘炳青先生像

春风杨柳关西路  秋月琵琶塞上诗

——晚清陇西进士刘炳青

(下)

刘志昂  王长华

边城沙漠废耕耘,三月春归草未薰。

寒气裂肌凝冻雪,怪风卷物入层云。

羽摧汉节羝难乳,声乱胡笳马失群。

会见甘泉闻报捷,凌烟首绘霍将军。

拼死沙场革裹尸,从军万里滞归期。

春风杨柳关西路,秋月琵琶塞上诗。

刁斗夜惊胡骑走,鼓鼙声动楚歌悲。

可怜绝域乡音渺,纵博封侯奈别离。

这是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在编辑《晚晴簃诗汇》时,所收录的刘炳青的《新疆纪事》两首诗。刘炳青和徐世昌同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进士。在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186人中,刘炳青名列第151名。至今,北京国子监尚存有刘炳青于殿试金榜时获赐同进士出身的题名碑刻。

从诗中可知,刘炳青一定是在其仕宦生涯中的某一段时间,曾经游历过新疆。人们从其充盈于诗中的一种雄阔壮烈、慷慨悲凉的气度中,似乎重新感受到了唐代边塞诗人的遗风流韵。

(陇西刘书圃观察墨迹)民国木刻影印件封面

 勤勉廉洁树家风  法润世家传百年

刘炳青生有三子,即刘思正(早卒)、刘思诚和刘思昭(毓琦),均定居于苏州,家住马济良巷,其子孙分布于上海、美国等地,后大多移居沪上,均接受过高等教育,职业分别为干部、教师、医生、法官、工程师等。刘思昭后妻刘沈氏一直从事教师职业,至今已110岁;100岁时,上海市长韩正亲自为其签署了“百岁健康老人”纪念证书。其长子刘贻芳,于1995年(与妹妹刘贻芬同行)和1998年,曾两度漂洋过海,足踏故土,到陇西寻根拜谒先祖,探亲访友。期间,曾游览清真寺,和陇西县医疗系统人员座谈,受到了陇西县委书记的设宴款待,并与其一起座谈陇西人文及发展历史。刘贻芳的两次陇上之行,都特约刘志昂全程陪同,并在西安休闲一周,游览名胜古迹,品尝老字号风味小吃。
为了给刘氏沪上分支刘贻芳全面系统介绍刘氏陇西分支谱系,由陇西分支刘志昂、刘维仁、刘小勇,在刘治邦的指导下,编撰了《刘氏陇西分支谱系表》。1999年4月,刘贻芳在美国洛杉矶因病逝世,刘氏陇西分支族人由刘治邦组织,在刘家大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后又编撰了《光辉的榜样》一书以作纪念。
刘炳青之弟刘炳文生有七子,即刘房房、刘礼庭、刘思洁、刘思廉、刘思超、刘思明、刘思谦,世居陇西北关三元街、金家门。其子孙分布在陇西、西安、新疆、厦门、重庆、长沙、嘉峪关等地。职业分别是农民、工人、干部、军人、教师、医生、警察、农艺师、工程师等等。
刘炳青考中进士后,大多数时间在江苏为官,但与老家陇西的家族,仍然保留着经常联系,这种血缘联系和精神文化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
如刘炳文的曾孙刘镇华,常铭记大曾祖所作“燃藜门第家声旧,正字堂前气象新”之楹联,总以大曾祖治学成名,建功立业之前辙,规范自身步趋。于此,镇华在童稚之年,即具超群志向,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被保送至西北师范学院生物专科进修。毕业后,先后任教于陇西师范、天水二中、陇西中学,时人誉之为“小刘进士”。
刘思诚,字幼轩,是刘炳青的第二个儿子。
京师法律学堂毕业后,刘思诚辗转于多地任职。在档案馆查阅关于他的资料,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当时的调令,那是因为其他法院缺人,便选贤能之才临时调动三个月至半年以作支援。
正是在此背景下,刘思诚的履职足迹跨度颇广,从江苏到广东再到河北的高等法院,做过书记官、推事,还曾任江苏高等审判厅民一庭的庭长。
看来案多人少的问题,一百年前就存在了。
到了1927年4月,南京组建国民政府,11月,便将各级审判厅改为高等法院、地方法院。而作为江苏高等法院前身的江苏高等审判厅,当时就设在苏州。2013年出版的民国时期江苏高等法院(审判厅)裁判文书实录里,还记载着两篇由刘思诚合议庭判决案件的裁判文书。
据了解,当时江苏高等审判厅民事审判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受理各种不服各地方法院一审判决的案件。比如记载中的这两起,分别是领子纠纷案与土地纠纷案。
民国时期的案件早已进入尘封的历史,虽然那个年代的司法审判与当代司法相较,于程序规范、于事实认定、于证据采信、于裁判理念、于说理表述差异甚大,但判牍中所承继的传统司法文化倡导的法官要秉持忠肝义胆、体现善良之心,彰显人间情义、主持社会公义的仁者精神、悲悯情怀,对于今日之司法实践仍有启示意义。

刘炳青的孙女刘贻韫女士像

刘贻韫,字静娴,是刘思诚的长女,刘炳青的孙女。颖悟嗜学,肄业于苏州振华、景海各校,成绩斐然,师友交誉。盖其温婉靖共之性,得自家庭陶镕;而学识敏达,深明时势,则平日之笃学慎思,有以致之。嗜诗、古文词,解吟咏。毕业于景海女校,旋执教于甫里小学,潜心教职,造诣日宏,不幸因中暑而竟致玉陨,年仅24岁。时人称其有“谢道韫之才”(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有“婴儿子之孝”(婴儿子,战果时期齐国的一位女子,相传其孝奉父母,至老不嫁)!

刘炳青的曾孙女刘虹法官

刘虹是刘思诚的孙女,1987年7月毕业后,她就在苏州虎丘区法院(前身苏州市郊区人民法院)工作,到今年已经整整30多年。她先后辗转民二庭、执行庭、立案庭、审监庭、民一庭、办公室等多个部门。
漫漫三十载的法官生涯,无论是从事审判、执行,还是信访等等工作,她始终秉持着“做一名有良知法官”的职业理念,恪守司法良知,追求司法公正。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在职业生涯进入尾声之际,一组“为零”的数据反而更显其意:至今,她经手的案件,无一改判,无一发回重审,无一当事人信访;在综合部门相关岗位上,她也兢兢业业服从安排,数十年如一日,肩挑多职无怨无悔,期间获得不少荣誉。
“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就八个字: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她常常想起关于曾祖和祖父的几个故事,并据此不断提醒自己:勤勉、廉洁就是家风,模范、榜样就在家中。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法润……’,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两个字格外贴切”,刘虹如此说。
追根溯源,她的家族称得上“世家”——即以某种专业世代相承。从曾祖父刘炳青,到祖父刘思诚,到姑母刘贻韫,再到她自己,坚守传承的,不是一门手艺,一桩生意,一个品牌,而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情怀,那就是“法”。跨越一个世纪的浸淫,法治文化的密码早已写进了这个家族基因的图谱里,细致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灵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一个家庭能否做到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其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家风相传问题。“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886年,刘炳青考中进士,刘氏家族绵延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其间,刘氏家族人才辈出,各有功业,各自都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人们在赞誉这个家族的书香之气时,更应该深长思之的是,如何培育、传承和弘扬一种良好的家风。
而百年后,当人们回望这一家族的历史的同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风对于子孙后代成才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陇西刘书圃观察墨笔迹》附家传

2.《刘荣之、留太夫人合传》

3.刘治邦《古榆传说》

4.《丹阳日报》2018.3.14卢政《清末丹阳知县刘炳青》

5.《百年保昌》

6.国子监碑刻、金榜题名展厅模拟声像、图文资料

7.《陇西古民居现状保护与建议》

8.《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

9.艾家静《植勤勉清廉家风于心,倚公平公正法律而行》

10.龚钺《刘贻韫女士传》

11.杨令茀《刘贻韫女士墓志铭》

12.王琳《刘镇华先生传略》


      刘志昂,字行远、墨圃,号三元居士,网名古榆后生,甘肃陇西人。中共党员,原西北航空港工程总队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酷爱文学,业余喜好诗词、诗歌、散文写作及音乐、手机摄影、书法。部分作品散见网络、公众平台。十六岁参加空军国防工程建设,虽身在他乡,却情系故里。二零一三年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史馆、陕西省扶贫书画院编入《陇原儿女在三秦》第二卷,二零一四年八月编著《我的父亲》一书,先后捐赠陇西县档案馆、图书馆、陇西一中、陇西巩昌中学收藏。

      王长华,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