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山

 zzm1008图书馆 2020-12-08
文/秋树🌠图/网络

无意间,心扉泛飞黄山之巅,我轻剪一片白云,刻上黄山风景,忆在青春岁月。


我对黄山的叹感很深,黄山牢牢扎在我心间。如黄山松根扎于绝壁之上。黄山落在天地,是人类之幸。黄山的风景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无数游人将脚印将身影留在了黄山。


小时候家中橱壁上贴着一幅题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黄山“迎客松”画,让我吃饭时常想真的黄山到底有怎样的风景?直到有一天真上了黄山,年少时的憧憬终于释然。

参加工作第三年的一个十月底我去了黄山。从贵州赤水河边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返回,取道重庆,在朝天门码头坐船顺江直下,在一路青山绿水的风景中,在一路古诗名句的来去中,由安微贵池下来,坐汽车和小渡船进入黄山。而坐船在接近黄山的太平湖上,可谓洁净幽雅,肉眼能看到水底十几米深的物体。

那一刻,我对黄山的第一感觉已非常的好,感觉上黄山周边有如此纯净之水润眼,一定可以看尽黄山的秀色风光。

由水路再坐公共汽车到黄山脚下,当第一步踏上黄山的石阶,曾经画中的“迎客松”就传来了迎客的信息,恰似见了久逢的亲人,想与之拥抱。

观望黄山,真是雄伟、险峻,秀丽兼而有之。站在黄山之巅,黄山的松、云、雪、石、泉与黄山的奇、幻、美、险充分结合,组成一幅大自然极品画作。遗憾的是黄山给了我美景,也给了我一点教训。


十月天,我是着单衣上黄山,黄山顶上很寒冷,我不知道自身被冻伤,几个月后察觉到身体的不适。


千岩万壑,孤岭险峰,灵幻奇巧的怪石,经人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人心移情于山石,使无数块冥顽不化的石头凭空有了象精灵一样生动的生命。半山寺前遥望天都峰,石头展翅啼鸣,一雄鸡唱亮天下。另一平峰上,石头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猴子观海”,栩栩如生。大自然的奇妙巧石,画就了生动的象形。

伫立山峰,眺望四周,浩瀚云海,无边无岸,波澜壮阔。轻柔与静谧,暗涌与奔腾,在奇松怪石间,时隐时现,变化莫测。人似在孤岛,身边云雾缭绕,触手可及。此时,我真想掬一把黄山顶上的柔云带到故乡放飞。


当东方日升,阳光照射,白云如雪,青松碧绿,石奇俊美。松石浮于云海之上,瑰丽绝妙。黄山顶上的云海真美啊!


十月的黄山山顶已飘雪。雪中雾凇、雪挂,晶莹剔透把黄山妆扮成山上的珊瑚之海。第一高峰“莲花峰”,气势雄伟,象一朵放大了千万倍的雪莲花。“登峰造极”四个石刻大字,把天都峰风光无限在险峰的魅力表现到登峰造极。

桃花峰旁,温泉喷涌常年不息,静听溪水潺潺,飞瀑声声,令人颤心动神。登山的疲劳似乎恰时出现,好想停顿下来享受一番黄山温泉的柔情,却时间仓促只能艳羡了。往前是诗:“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青潭与紫云峰间壮丽的百丈瀑布,瀑布顺千尺悬崖而降,悬垂如练,飞溅喷玉。


黄山之松,更是黄山风景之绝。峭壁千仞,巨石裸露,山崖光秃,草木不生,黄山松却比比皆是。其针叶短粗,干曲枝虬,色绿深沉,枝干极其坚韧,极富弹性。一棵棵苍松根系于石缝,或悬、或横、或卧、或起,或独立峰巅,或独悬绝壁,十分夺目。

大自然狱炼一种生命基因,经无数次风吹雨淋,忍受百般摧残,不折不挠,以无坚不摧的钻劲,扎进冰冷或酷热的极其贫瘠的岩缝间,又经多少次艰难坎坷的命运磨砺,顽强的生命终化岩石为己养,破石而出,立于绝壁,傲然天地。


粗犷的身躯,独绝的姿容,象大风大浪中的舵手,象战火中顶天立地的英雄,更象风骨飘然,道行高深的圣者。


从容镇定,顽强不屈的生命与大自然搏击的结果,势必让慵懒在温润阳光肥土下,长得毕直高耸,叶嫩杆粗的山下之松或平原之松,无法拥有这样的生存品质。人的品性长期在不同的环境中,气质和姿容也如松一样迥然不同。

心扉泛飞黄山之巅,黄山在心中真的很美。可我不能把黄山胜景看够写尽,我也无法用多美多艳的语言描述好黄山。但我深深感叹大自然天斧神工,匠心独运,把山水雕琢得如此完美无缺,其呈现出的雄奇,庄严,俊美,到了自然的终极,而留给人的那种不可磨灭的美丽记忆。


“江山如此多娇”,“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永恒之美,在人们心中胜却一切宗教式的朝圣和膜拜。

如今,黄山胜景历历在目。我仿佛看到黄山的松魂,正在孤峰野岭的极顶,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在高不可攀的地方向我频频招手。


只是那个时代,我只有将眼晴当相机的条件,景色留在了心中。当今用文字翻忆心片,又一次感受了天地的博大和浩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此生对自然风景的痴恋和向往!

🌟🌟🌟
更新于 1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