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6、2007年大牛市:梦想无限逼近成真!

 XBlife 2020-12-08

身为1999年入市的投资人,面对股市的汹汹巨波,笔者深切地感到,了解中国股市的历史、把握股市的脉搏,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迫切。我梳理过1999年大牛市,2015年大牛市和股灾,这次把2006年大牛市梳理出来。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奔涌而来的今天,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仍然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如有兴趣,可先点击下面链接,看看1999年和2015年的牛市。

纪念五一九

回忆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

回顾2015年大牛市

2015年股灾大事记

2006年

2006年,上证指数全年上涨130%,深证成指上涨132%,涨幅前十名的股票涨幅均高达400%以上。其中前三甲泛海建设达665%、赣南果业(天音控股)达545%、辽宁成大达544%。2006年又是一个久违的好年景。

不过在这火热的数据背后,我们也有另一组冰冷的数据:据中国证券报网上调查显示,在2006年的股市行情中,盈利在100%以上的投资者仅5%,另有14%的投资者获利50%-100%,30%的人收益率在20%-50%,21%的人获利10%左右,14%的投资者表示不赔不赚,甚至还有16%的人出现了亏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即便是在超级牛市里,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操作手法,同时又抓不到热点,你一样会颗粒无收!

依据走势图,我将行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年初到5月16日,此时大盘上涨43%,领涨得主要是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个股。我们可以拉出一连串的名单,如宝钛股份上涨363%,江西铜业上涨311%,山东黄金296%,中金黄金282%,锌业股份284%,厦门钨业273%......清一色都与金属沾边;有色金属的上涨其实是有来由的,那就是期货的走势。2005年的时候,金价、油价、铜价都相继创过新高。以铜价为例,沪铜0807在2004年末的时候是27160,到2005年则高达39870,2006年中期的时候甚至创出了85500的新高,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当然不容置疑。但是看一下相关公司(如江西铜业)2005年的股票走势吧,一边是产品价格的接连翻番,一边却是股价的连创新低,那么当大势转好的时候,股价叠创新高当然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阶段5月16到9月29日,此阶段属于结构性调整时期,前期上涨的有色金属开始休息,同时其他热点开始酝酿。

第三阶段从10月9日到年底,此阶段的行情实质是加速突破2001年高点,领涨的主要是银行和地产为代表的权重股。大盘上涨不到60%,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万科A等大象则全部翻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大银行,上证指数之所以能够一举突破新高,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岁末狂飙。在两行的带领下,2400、2500、2600、2700、2800五个重要关口,6个交易日即宣布告破,名副其实的"过五关斩六将"的画面!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以为两行之所以狂飙,就是因为其权重较大。在面临关键点位的时候,主力通过拉抬指标股,可以轻松达到"先涨指数、再涨人气"的目的!

2006年就是有色金属和银行的天下,把握不到这个热点,你就只能是"只赚指数不赚钱"!

2007年

张韶涵高唱"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是的,2007年的股市就是如此,几乎所有的板块和概念都登上了历史舞台,几乎所有的梦想都得到了实现!

2007年的行情可谓异彩纷呈。有低价股的狂飙,也有蓝筹股的独舞,有价值投资的深度挖掘,更有题材股的全面开花。金融、地产、有色成为牛市的发动机,航空、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军工随之推波助澜,参股券商、整体上市、科技创投、成渝新区也曾粉墨登场。

2007年的行情,我们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年初到5月29日,本阶段主要是低价股主导的行情,大盘上涨60%,ST指数涨幅却高达227%。单纯板块来说,涨幅最好的是已经退市的三板、其次是即将退市的ST、最后是业绩优秀的蓝筹,市场中出现了"垃圾跑赢绩优、散户跑赢机构"的现象,几乎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

第二阶段从5月30到7月24日,大概是管理层对市场的现象也看不懂了,于是铁腕治市,随着印花税的半夜一声鸡叫,垃圾股开始大幅退潮。大盘最高跌幅虽然只有20%,但相当一批垃圾却出现了连续5个跌停的局面,甚至多数个股至今都未突破5.30高点。12年过去了,现在从图形上看,5.30那几天的下跌,你是体会不到当时血流成河的惨剧的。5天,3阴2阳,4300点到3400点,很多股都是5个跌停。当时我和朋友的心情,经历了第一天无所谓,第二天没事,第三天紧张了,第四天恐慌了,赶紧四处筹钱,防止平仓,第五天券商要求平仓,心里无比悲痛的打钱,感觉1000点到4000点赚的钱都没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谷主想明白了很多问题和道理,这些道理也将在今后使我受益。这些鲜血凝结的道理,谷主就不再公开说了,股人谷内部交流下即可。

第三阶段从7月25到10月16日,大盘经过短暂的修复以后,以"中字头"为代表的蓝筹股开始引领大盘,指数扶摇直上,创出6124点的新高,本阶段大盘上涨42%,蓝筹股如中国石化、中金黄金、中信证券、中国平安之类却再度翻番。

第四阶段从10月17日到年尾,在蓝筹泡沫的讨论声中,市场被高估的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沪市的平均市盈率也高达60倍,于是蓝筹股掉头向下,一波凶猛的杀跌宣告了牛市的结束。本阶段大盘下跌约20%,但多数中字头股票跌幅却高达30-40%。

从上面的四个阶段,我们看到2007年再次出现了"风水轮流转"的特点。这样的行情我们不是很熟悉吗?如果把2006年的行情连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绩优—垃圾—再绩优"的过程,与十年以前的大牛市几乎毫无二致!

2007年的行情到底是个什么行情,我们对比一下两组名单吧。一组是十大牛股名单,分别是鑫富药业1220%、ST仁和(仁和药业)1185%、ST棱光(棱光实业)1152%、东北证券1088%、锦龙股份886%、广济药业861%、海通证券853%、ST金泰761%、棉世股份757%、中孚实业710%;另一组是十大熊股名单,分别是伊利股份11%、金证股份12%、小商品城12%、中创信测14%、华闻传媒14%、山西汾酒21%、晋西车轴21%、网盛科技22%、江苏宏宝28%、厦门港务29%。牛股名单中相当一批是ST个股,而熊股名单中多数却都是绩优股!难以置信吧?但事实就是如此!这说明2007年是一个投机盛行的年代,在这样的年度进行长线捂股其实是不合适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炒股最关键的还是要踏准节奏,要学会对行情进行敏锐地把握。即便把握不到热点,也要找到进出的有利时机。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免一次次"过山车"的痛苦,更不会出现"别人吃肉你喝汤"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