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无知到敬畏

 汽车公社 2020-12-08

越是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越发感到敬畏,这种感觉让我更加想看清整个汽车媒体。


2013年7月1日,在正式进入《汽车公社》的第一天被通知赶紧去武汉,东风雪铁龙全新一代爱丽舍将在武汉正式下线。那个时候,既兴奋又懵懂,虽说之前对汽车方面的知识做了初步了解,但对于汽车市场、行业、企业接近一无所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好带着无数个问号出发。

当天下午到了武汉,负责对接的媒介告诉我明天需要对原东风雪铁龙总经理潘家年进行专访,那么,怎样才能提几个与众不同、特别有深度的问题呢?为了找到这两个问题,当天夜里开始对东风雪铁龙的发展历史和产品线进行梳理,直至晚上2点才想出来两个自以为很深刻的问题。

但当天的过程尽显平淡,上面坐着几个领导,下面围着5排媒体,每一问题结束后都有几十只手举起来,短短的30分钟根本没有给我留出机会,第一次群访也就因此无果而终。

这次经历没有给我留出太多的思考时间,下一趟出差、下一次采访接踵而来,再生疏的新手也渐渐被训练成为老手,然而在这其中才发现自己知识有限,原本自己以为发现的问题点在行业内人眼中已是人人尽知的事实,更没法提其他一个又一个幼稚的问题。在整个汽车与媒体交叉的行业面前,我的无知像一张有待书写的白纸。

2013年下半年,微信公众号兴起,领导觉得我是新人,对这种新鲜的事物应该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被赋予了运营公众号这项职能。现在回想起来却有些可笑,当时心里想一个连稿子都写不好、写不出来的人怎么去运营一个新媒体?当时,除了向那些成功的微信大号学习一些发布时间、发布版式的知识,其他就只有机械地推送原来杂志的文章,根本不敢把琢磨出来的几篇稿件放到上面推送出去,而且一本杂志能用的文章还不足30篇,每个月很快就发完了。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做着。

同一时间,领导让我学习如何做经营、如何写方案、如何与人对接合作。我是一个沉默寡言之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点数不足,但这一点我觉得没问题,本该需要多锻炼。而且那个时候,公司的主要任务量还在杂志上,平均每个人分配到的稿件也就在四、五篇,有大把的时间去和别人沟通。

而后,北京车展开始,公司又要开始办第三届中国汽车品牌领袖峰会,我负责与各大主机厂、公关公司以及受邀的媒体老师对接行程问题,我觉得这项工作蛮有趣的,能够和很多人接触,在以后肯定有帮助,但两天打掉的300块钱话费让我知道有时候跟人聊天也没有那么好玩,尤其是在几天中跟上百人重复回答相似问题的时候。

就这样我被推着前行……

两年半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初来乍到时的状态,对行业、市场、公司有充分了解吗?还没有!能把稿子都写好吗?还没有!对外经营能做得非常好吗?还没有!一个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的人,结果什么都没做好,感觉什么也没得到,这就是我现在的心理状态。但是,回过头来看我刚入行的那个时候,嗯,也有点进步的小窃喜。

之前,对于汽车媒体,我一无所知,看事情就跟一个白痴一样,但我想着多接触、多学习、多承担,虽然脑子反应有点慢,中间会出很多错误,但我相信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次数多了总该有所收获。

同事周培曾给了我一个建议,把时间分段,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做一件事情,要么经营、要么写稿,让自己变得更加专注。

很对。【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