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淮见顶下行】江淮的商转乘之殇

 汽车公社 2020-12-08
瑞风S3过山车般的销量数据显示出了江淮对乘用车质量把控的失误、对于商转乘的困惑。那江淮品牌能否在困境中突围呢?

上海炎热的午后,沉闷的不仅仅是天气,还有江淮公司以及江淮经销商的心情。8月江淮乘用车的顶梁柱江淮瑞风S3销量腰斩,从7月10966辆,直接跌至4989辆。


本刊记者借此采访了位于普陀区的江淮4S店。在店中摆放着两辆全新的江淮瑞风S3,在旁边的是江淮电动车IEV5。当记者询问销售人员关于8月瑞风S3销量巨跌的情况时,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9月将要推出全新的瑞风S3,导致各地的江淮经销商前两个月都在处理上一代的库存,8月S3的库存都已经接近清空,也导致了8月销量的下跌,这是正常的现象。

瑞风S3的失利

该销售人员还指出,新款S3现在订单已经很多了。但是,本刊记者环绕整个4S店,发现只有自己一人,而没有其他任何看车的客户,因此对销售人员的话产生了怀疑。
其实江淮销量下滑已经不是一日之寒。
从2014年8月江淮S3上市以来,江淮S3的销量可谓是坐过山车般的刺激。S3借着中国SUV市场大爆发的热潮上市,从8月销量2900辆左右,销量飙升至每月约20200辆,而由于江淮汽车“质量门”频繁被曝光,在2015年1月销量登顶之后便逐渐下跌。


销量从月突破2万辆跌至7月1.2万辆每月。产品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江淮瑞风S3。而去年9月23迎来了一次改款,全新车型在前进气格栅进行了改变,加装了一些实用的配置再次征战自主小型SUV市场,企图通过增加配置来实现再一次的辉煌。
换挡超车的江淮确实实现了增长。S3从月销量1.5万辆飚至最高2.6万辆。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哈弗H6率先官降,打起了自主品牌SUV价格战,导致其他自主品牌厂商纷纷降价迎战,而江淮不幸因为自身产品力不足而被“斩于马下”。从2.6万辆的辉煌到8月4989辆的惨败。江淮再次期望全新瑞风S3能够再次上升,而按照以前的状况来看,销量确实会有所上升,但是冲高之后也有很大的可能回落。

商转乘之痛

作为老牌的商用车制造商,江淮一直想在乘用车干出一番事业,因为乘用车市场更大且利润更加丰厚。上一任江淮董事长左延安坚定地认为,不做乘用车,江淮就会被边缘化。从2003年开始,江淮就开始酝酿造轿车。
进入2009年,江淮新车投放节奏加快,连续推出和悦、和悦RS两款车。至2010年,江淮乘用车已拥有成型的产品体系,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形成C、B、A、A0级轿车、SUV、MPV六大系列平台,“大乘用车战略”基本确定。
2010年,江淮乘用车在全国建立起150家专营店,销量超过20万辆,占当年总销量的43.4%。当年制定的“十二五”计划中,江淮曾豪壮地宣布,至2015年,乘用车要占江淮总产量2/3的比例,这意味着江淮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00万辆。
然而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车型的投放,和车市增速的放缓,中国车市逐渐恢复冷静,江淮才开始感受到市场的激烈竞争。
2011年,江淮乘用车增速大幅下降,当年销量约为21.5万辆,同比增长8%。然而在之前江淮每年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进入2012年,情况并没有随车市回暖而好转,江淮主要乘用车产品都出现了负增长。其实一直支撑江淮发展的“钱袋子”依然是传统的卡车、底盘和瑞风商用车业务。


此外,由于前期过于追求销量而导致在销量下降之后的产能过剩问题。在2013年江淮乘用车产能已达54万辆,最大可达60万辆。但2013年江淮乘用车目标销量仍不足30万辆,其产能利用率远低于行业70%-80%的合理水平。
并且由于增长放缓,“商转乘”的一些固有难题开始出现。在合资产品占主导的市场上,本土轿车在品牌、技术、服务上相对弱势,即使在价格上做文章,也很难与上规模的企业硬拼,而且在2013年的315上,生锈门”曝光的不仅是江淮汽车的质量难度问题,更说明过去江淮汽车的制造、营销体系及管理机制的问题。
而质量作为汽车行业的重中之重,一直被视为产品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也是最容易形成口碑的。而江淮缺少例如变速器和动力的调教以及细节的把握等扎实的乘用车基础,导致产品质量低下一直像一个紧箍咒一样在江淮的头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瑞风S3销量从顶端到低谷,而通过新车型的发布再次上冲回落的现象也证明了江淮乘用车质量口碑不好的弱点。

探索与尝试

江淮乘用车”放卫星“似的发展确实留下了很多的问题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决,但是江淮也在逐步变化。在今年4月,江淮对外推出了全新的标志,从原来的五角星换做更有视觉冲击力的JAC标志
江淮汽车方面表示,此次换标的初衷,是看到以江淮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虽然近年来在产品、技术、制造等方面取得进步,但仍难以除去消费者心目中“低端化”的品牌印象。换标也是为了提升品牌的形象,使江淮乘用车摆脱出依然还是制造商用车的阴影。
记者又通过走访上海市几个江淮4S店发现,江淮将卡车和乘用车分成两个不同的渠道进行售卖,通过对于经销商的经营能力、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消费情况来分别授权。在上海市内JAC的4S店中售卖乘用车、MPV以及轻客,而在偏远在郊区及三四线城市中的4S店则大多数售卖卡车。
一位江淮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江淮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对于车型的授权售卖,通过不同情况的对比做出最好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江淮商用车更加重视商用车,通过对其旗下品牌完成升级换代,在今年上半年销量共计13.76万辆,同比上涨8.44%,成为商用车销量第三名车企。江淮虽以客车底盘起家,不过上半年客车、货车销量比重依次为6.87%、93.13%,可见江淮也是着力发展货车市场。


在商用车方面,江淮的轻卡比重最大,占据70.42%。上半年在轻卡整体销量下降4.71%的情况下,江淮反之提升4.46%,成为轻卡市场前5强中唯一一家正增长的企业。江淮重卡比重占15.55%,也是其重点发展的一个产品领域,江淮重卡也有7.16%的销量比重。江淮中重卡市场表现一直比较稳健,上半年重卡销量整体增长15.16%,江淮销量则增长23.17%,也超过了行业的平均增速。
江淮作为一个商用车起步的汽车公司,通过商转乘,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乘用车市场,从轿车辉煌到惨败再到SUV的飙升和骤降,相信江淮已经从过去的失败之中吸取了经验。近来传闻江淮与大众将要在电动车方面进行合作,业内人士也希望江淮能够稳扎稳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比较质量,才是最有发言权的。【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