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污染”的光环掩住了燃料电池所有的痛

 汽车公社 2020-12-08

氢燃料电池汽车环保、无污染的“表面优势”使其对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晕轮效应,形成了一种“表面光鲜”的情形,这也正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获得“青睐”的根本原因。

近日,大洋电机在湖北省孝昌县投资13.41亿元建设年产1.7万套商用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项目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据悉,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业务涵盖氢燃料电池模块组装以及供氧、供氢、冷却等辅助系统的制造等。

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氢燃料电池由于其绿色无污染的特性,得到了众多内人士广泛认可,氢燃料电池也被认为是将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氢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演讲中这样表示。

而这并不是万钢第一次力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了,早在2008年,国内就曾出现过26名专家联名上书质疑氢能源电池技术前景的情况,这在当时引起了业内激烈的讨论。面对这样的质疑万钢当即表示:“从今年的国际车展看,无论是北美车展,还是最近的日内瓦车展,燃料电池汽车都是一大热点,是世界汽车界公认的尖端汽车技术,对此,我们国家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虽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起步较早,但由于其较高的技术要求,使得氢燃料动力汽车的推广并不顺利。在乘用车领域,目前只有丰田的Mirai、本田的CLARITY等少数车型实现了量产和少数地区的销售,绝大多数的氢燃料动力汽车集中于大巴车领域,这一点在国内市场上显得更为突出。

在乘用车领域,上汽集团是走在氢燃料电池最前端的国内企业之一。相关资料显示,自2014年起,荣威品牌便进入了工信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目录,并且荣威计划于2015年实现1000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生产,但受制于氢燃料电池可靠性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限制,2015年上汽只产出了5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与乘用车领域相对惨淡的情形相比,客车领域显然更加热衷于氢燃料电池车型的研发。今年6月16日,五洲龙“F1未来”(Future)系列8.5米氢燃料电池公路客车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五洲龙正式迈进了制造氢燃料客车的大门。

除了五洲龙之外,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厦门金旅、苏州金龙(海格)、申龙客车、福田欧辉、中植汽车、佛山飞驰等客车品牌也都在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研发和推进。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已运行氢燃料客车40余辆,还有约100~200辆意向中的示范运营车辆。

之所以在国内市场上会呈现“重客车轻乘用车”的情形,一是由于乘用车领域的技术要求更高,其次与国家推行的补贴政策也有较大的关系。

“从最新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来看,纯电动客车补贴上限是30万元,而燃料电池大中型客车补贴上限则是50万元,而且补贴额度在2020年之前不会退坡。”在今年年初的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国家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飞强曾这样表示。

虽说,在新能源补贴逐步下滑的背景之下,氢燃料电池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崇,但实际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仍然是困难重重。

首先,从表面看来,以氢气燃烧生成水产生动力的氢动力电池汽车,毫无污染可言,但实际而言氢气的制造过程却似乎并不环保。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制造氢气的最好方法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实现,但目前最好的电解水系统的能量转化率为80%,效率并不高。此外,通过甲烷的转化制造氢气更划算,但是会造成污染,这违背了氢动力零污染的初衷。

其次与电动车的推广一样,加氢站的普及将限制着氢动力汽车的推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可以利用的加氢站仅有5个,分布在北京、上海、郑州、深圳和大连。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加氢站对环境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较高的成本,这在极大的限制了加氢站的建设和扩张。

从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来看,高额的补贴与限制发展的基础设施,都与电动车推广初期颇为相似,但氢燃料电池汽车环保、无污染的“表面优势”使其对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晕轮效应,形成了一种“表面光鲜”的情形,这也正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获得“青睐”的根本原因。【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