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琴课程问题 | 《小汤》2册以后

 打算出国 2020-12-08
文:李仲泉

家长

“您好,我想请教一下,孩子学琴1年3个月,学习了小汤1、2册,孩子们的拜厄上下册。二级的曲子,现在练习三级准备7月份的考试,我想继续扎实的学习,老师推荐车尼尔599,还需要搭配什么教材好。”

答复

《小汤》1-2册是启蒙的开端,大约需要20-25周时间。您孩子又学习了《拜尔》上下册。这套教材太老套了,机械得让人难以容忍,为什么要学这东西?更重要的是,教材中的音乐语言非常贫乏,很难真正激发起孩子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可选的教材太多了,这种老古董最好是不要用。当然,话说回来,如果老师对作品研究得很透,孩子能弹出活力,那另当别论。但就笔者所接触到的同行来看,这样的几率实在很低。

从现在准备3级考试来看,这个水平的曲子应该至少有2-2.5年的学习经历才能学习,除非你的练琴量已经达到600-800小时,老师教得也很高效。

没有看到您孩子的演奏,但我估计至少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1)五指的支撑和跑动能力;(2)音乐层次感;(3)转指法的技术规范

在确认这三个问题达到基本要求后,才能考虑进一步学习问题。


所谓扎实,并不是由教材决定的,而是由演奏质量和老师的要求决定的。

《小汤》的1-4册是一个阶段整体,老师如果吃透用好,会给学生打下非常全面的音乐底子。

《巴斯蒂安》《快乐启蒙》《快乐基础》《菲伯尔》都是非常好的入门教材。任何一套优秀的教材,所解决都不只是演奏问题,而是全面的音乐素养。我想,您所说的扎实可能是指的全面的音乐素养,而不仅指演奏技能。

有了全面的素养,后面的提升就好办多了。


可惜您已经错过了。接下来的学习实际上是一面往前走,一面要补很多素养方面的东西。当然也不要着急,多听各种经典名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多让孩子听那些经典作曲家的小品,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等,不要听大作品,要小品类的,不仅是钢琴作品,小提琴作品更好,还有一些小型的管弦乐作品。

599是国内较常用的一本书,国外很少用。

但这只是一本练习曲,只能是教学中的一个局部。基础阶段要多学习一些经典的中外钢琴作品,它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东西。音阶、和弦、琶音。24个大小调,同向、反向、一个八度,两个八度。这是一定要熟练掌握的。这是今后学习能够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它东西都不是非循序渐进不可,唯独它是没办法跳过的。

我曾有过一个极端的想法:启蒙40周以后,在24个大小调的音阶、和弦、琶音上狠狠下功夫,很多小曲子都跳过不学,加强听作品的环节,迅速进入提高阶段的学习,有没有可行性?

我在成年人身上试过,可行。孩子行不行我不知道,没有试过。这都是因为时间有限所迫,没有办法采取的办法。建议不要试,我提这个话题只是想强调音阶和弦琶音的重要性。


最后,巴赫是一定要学的。不弹巴赫的钢琴学习者,就像进了五星级宾馆,在大厅里坐了2分钟,回来逢人就吹自己到总统套房住了一宿。不弹巴赫,等于没有弹过钢琴,或者说钢琴演奏的门在哪里都不知道。巴赫不是总统套房,而是大厅。大厅都没进,你弹过琴吗?笑话。

从《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集》,到《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德国组曲》和《平均律》,这些是钢琴音乐的灵魂。你将来无论是弹贝多芬还是肖邦,都离不开这些营养。而且,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艺术精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