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词1001夜】第104夜 杨子带你读宋词

 妖精出动 2020-12-08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晴。

读首词再睡,第104夜

今晚我们读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这首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身份辞职,回到颍州。暮春时节到颍州西湖游玩,词兴大发,作了十首《采桑子》,这首词是其中第四首。

    春天百花凋谢后的颍州西湖的景色依然很美,满地落花,树枝上还有点点残红,天空柳絮纷飞,好似细雨迷蒙。整日里,栏杆旁边的垂柳在春风中摇动。

    傍晚,笙箫歌声渐渐消歇,游人散去,才觉春日空寂。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一双燕子从蒙蒙的细雨中归来,才放下了帘子。

    从这首词里可以看出,欧阳修这非常达观的人。

我们看下,春花谢了,狼籍残红的晚春,他都能看出西湖的好,那么春天百花盛开时的西湖肯定不会不好吧。如果我们把百花盛开的春天比作人生最好的时候,那时的欧阳修金榜题名,入仕后官做到副总理,文章天下第一,百般春风得意,怎能不说那时好?现在是暮春,他告老回乡了,无官一身轻,享受退休生活,也觉得好。如果我们把下片的“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理解成孤独的老年,他还能找到老年的乐趣,等双飞的燕子归来,在往下帘子,和双燕安然睡下。这一夜他可以睡个好觉,这一生可以安享晚年了。

    欧阳修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自得其乐,都能看出好来。生命之初,看着泉眼流出的涓涓细流,欢喜;青少年时,看着河水变成激流,兴奋;中年看到河水波浪拍岸,惊奇;老年看着河面变宽,汇入大海,欣然。这样的人生态度,苦恼就少,快乐就多。

    讲柳永时,我把中国古代社会比喻成大学,分3个系:儒系、道系和佛系。我猜欧阳修是道系的。因为他一生顺从自然,不所为,有所不为。

欧阳不但早春、仲春和晚春都能看出好来,一天的早晨和晚上,一年的四季他都能看出好来。他的《醉翁亭记》里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个看什么都能看出好来的人,看谁都能看出好的人,自然是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

明天见!

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