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山羊】关东边疆铁骑行第23天

 妖精出动 2020-12-08

9月6日 从黑河市到大五家子 骑行65公里 总行程2049公里

昨天弄完游记已经8点。赶紧上床休息。早晨醒来,已经3:30。

简单洗漱完毕。继续煮面条,吃大饼。今天的面条里加了一点西红柿,当然榨菜,红烧肉,老干妈,老三样是必不可少的。味道还不错。

吃完看了一下天气预报。今天是阵雨转多云。气温12度到22度。西南风二级。希望今天风力不要那么大。

不过最近几天又有一个台风要来袭,将横扫中国东北的东部边境。正要经过我正在骑行的路上,看来未来几天,又要艰苦行军了。实在不行就找地方休整一天。

4:50,天已大亮,离开黑河上路。

这是从沈阳出发20多天来,第一次早晨起得这么晚,出发的这么晚。

今天早晨无风无雨,天气晴朗。东边已经晨曦初显,彩霞微露,看来太阳很快就会出来。希望今天是一个好天儿。

黑河虽然也是一个邻近俄罗斯的边境城市,但它不像满洲里,没有那么多的仿俄式建筑。不过偶尔也能看到一两栋,显得很别致很漂亮。

东天之上,太阳正要喷薄而出,但却被厚厚的云层挡住了。只从缝隙里露出一片金色的阳光。

从黑河出来,进入通往口岸的通衢大道,走了一段儿,然后转向331国道。

就在这个路口旁边,有一座很漂亮的仿俄式建筑,原来是新建的口岸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这个建筑很有特色。

与昨天早晨正相反,昨天是淫风苦雨,让人苦不堪言。今天则是既无雨也无风,艳阳高照。让人心情舒朗,心里也是一片阳光。

我好像有10天左右没有正经看到太阳了。此时看到太阳,感到分外亲切。

出城不久就路过东四嘉子乡。村口的标识造型很有乡土气息。是一大篮子丰收果实。

我此时骑行的这一段道路是黑河市乡村旅游的必经之路。前面有俄罗斯风景小镇,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瑷辉古城,中国知青博物馆。都是此次旅游发展大会要重点考察的地方。所以沿途彩旗招展。黑河市为举办这次旅游发展大会,看来是投入了不少资金,花了大功夫。光这百十公里的彩旗,估计就有几万面。

不过这一条线路也确实是风景优美。简直是一条乡村旅游风光旅行带,可以称之为百里画廊。沿途山川壮丽,景色秀美。有上万亩向日葵组成的花海。有成片的白桦林,红松林。更有河滩湿地,公路桥梁,组合而成的现代农村新面貌。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风景实属可圈可点。

在这样美好的天气里,骑车走在这样的风景中,让人感到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早晨6:26,骑行22公里。来到了四道沟俄罗斯特色小镇。这是当地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如今更是装饰一新,准备迎接大会考察团的到来。

这里花费巨资专门打造了一个国际房车营地。整个村子也装饰的花团锦簇。村里的道路全部铺上了彩色柏油马路。护栏和小桥也都专门重新修成特殊风格。小村房墙上画满了俄罗斯风格的装饰画。更新建了许多接待游客的小别墅。周围空地上种植了各种花草。好多村民正在进行最后的维护。

我来到村里。骑车在四处转了一大圈,拍了许多照片。看得出这里为打造这个特色小镇,投资巨大。不知道是否能够吸引来足够多的游客?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收回投资。

出村后不远,路边出现了一片葵花花海,还修了一个小型的观景台,我走上观景台拍了一张照片。

其实这片花海并不大。也就十几亩的样子,沿途我看到的葵花种植面积更大,有的漫山遍野,足有百十来亩。但是它们的花期基本都过了,所以观看效果远不如这片正在开花的向日葵。

拍完照片,继续前行。这时候起风了又是迎头风,风倒不太大,只有两级左右,不过希望今天风不要再变大了。

刚才的俄罗斯风情小镇,实际上叫四道沟村。离开四道沟前行不远。就来到了三道沟。这里有一个小型的知青博物馆。被称为北国知青第一村。

看村口的介绍,上世纪70年代,这里曾有上海知青88名,是当地知青人数最多的村庄。此后50年来,那些下乡知青与当地老乡,情谊深重,互访密切。并且给了当地很多的帮助。被上海市知青协会誉为北疆知青第一村。

我来到村委会,这就是那个小型知青博物馆。里边没人,我进门打开灯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退了出来。

村口,有几个老乡正在村口设置的铁皮摊位上摆摊儿卖当地产品。有大菇娘,西红柿,西瓜等。我看大茹娘不错,一问才6元钱一斤,就买了10元钱的。

和四道沟村不一样。这里并没有进行特别的修饰。我和老乡议论起四道沟村的大投入,担心他们收不回投资。老乡说他们财大气粗,据说投了两个亿。说是明年就要分红。我估计老乡可能是以讹传讹,或许是黑河这次为接待整个旅游发展大会投入两个亿。一个四道沟村,不可能投入那么多。不过四道沟的改造确实也是花费不菲。发展旅游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只是贪大求洋,不考虑投入产出风险。最后还是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沉重的负面效果。

离开了三道沟,很快来到了二道沟。这里是一个西瓜专业村。小村的标识就是大西瓜。

又骑行了十几公里。终于来到了瑷珲镇。这里是曾经的瑷珲古城。著名的中俄瑷珲条约,当年就在这里签订。

网上介绍,最早的瑷珲,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为适应对元朝残余势力斗争的需要,在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下游,即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维笑勒伊村一带,建起了个瑷珲城。

到了清朝,瑷珲成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驻地。因地处江东,与内陆的交往颇为不便。1685年,清政府同意将黑龙江将军驻地由江左岸迁往江右岸,即今天的瑷珲城的位置,重新建筑城寨,名字仍为瑷珲。这就是现在的瑷珲古城。

当年瑷珲城,内环崇岭,外襟大江,据说为当时黑龙江沿岸最大的城镇。据《盛京通志》记载,新建的瑷珲城的内外建筑情况是这样:内城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三十步,门四;西南北三面,植木为廓,南一门,西北各二门,东南临江,周围十里。而贯穿外城的南北大街是瑷珲新城的商业区。对于这条大街,俄国人马克在《黑龙江游记》中有过生动的描述。他说:“我们走出要塞大门后,一条相当长而又宽阔的大街立刻展现在眼前,这条街与河岸平行延伸着,大街两旁有许多小巷和另外一些街道,几乎每栋房子临街的一面都是店铺,每个店铺都写有花花绿绿的汉文和满文招牌,而在木杆上还飘扬着用纸剪成的各种各样的图形,三角旗和龙,所有这些,都使市街显得十分奇特。”

我来到这座曾经的古城。200年过去,曾经的古迹已经荡然无存。再也看不出当年的辉煌。

我先在江边转了一转。江边沿江修建了巨大的广场。还在旁边仿古修复了以前的海关衙门。这里现在是海关历史陈列馆,不过没开门。

计划中好像还想重建瑷珲古城。但现在只是纸上谈兵,还没有变为现实。似乎也没有精力和金钱变现了。

江边建了一个中国清代将军雕像,面向黑龙江,眺望对岸被夺走的土地,似乎心中耿耿于怀。

我来到瑷珲历史陈列馆。陈列馆要9点多才能开门。现在刚刚8:30。我真没有耐心等到那时候。不过里面的内容,网上有一篇马蜂窝的游记《黑龙江畔的历史文化名城瑷珲古城》,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百度。

陈列馆门前有一个小商业街,很多老乡在这里做买卖。除了卖当地的土特产。还有许多卖玛瑙和玛瑙制品的。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本地出产。我在一个老乡那里花两元钱买了一穗糊苞米。一边啃着苞米,一边去看城里的其他古迹。

城里的一处古迹是姚富升的旧居。姚富升是当时此地清军的副都统。海兰泡惨案后,俄军占据了瑷珲。1906年春,当时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派遣姚富升接收瑷珲。姚富升到任后,遍访村民,赈济百姓,又赴海兰泡(今俄布拉戈维申斯克)与沙俄交涉,终于迫使俄军于1907年5月撤出瑷珲。现在的姚富升旧居大门紧锁。隔着墙头张望,里面有一个姚富升的塑像。房子也没什么特色。我在外面拍了张照片就离开了。

然后又去一座所谓瑷珲的老建筑,也没什么特色,隔墙拍了张照片。

离开后,骑车出了瑷珲镇,前行不远,就是著名的知青博物馆。

这座知青博物馆规模相当大,据说占地10.5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历史的专题博物馆。

知青博物馆所以建在这里,据说其所在的黑河市是当年黑龙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多的地区之一,他们来自京、津、沪、哈、浙等各大省市,去向有兵团、农场、林场、农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知青博物馆展出内容共分六个部分:共赴北大荒、闪光的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大潮落去、两地情。

展馆的主要形式除版面文字、图片外,还有图画、场景、雕塑、文物等。

这所展馆是全国最大一家综合性知青博物馆,包括京、津、沪、哈、浙、川等各省市知青,反映当年全黑龙江省185万知青的经历。知青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特点是以真人真事为主。所采用的资料皆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字材料。大多是知青们撰写的回忆录。

博物馆里有大量的知青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这片黑土地上,为了扑灭山火和其他种种特殊原因,而把生命永远的留在这片黑土地上那数以百计的年轻生命。尤其有一个图版,熊熊烈火中,张贴着几十张为救山火而献身的知青照片。看着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年轻照片,生命之花刚刚开始绽放就迅速枯萎凋谢,我的内心一阵绞痛。(我本来把这张图板拍摄了下来,结果回头一看,竟然照糊了,真是遗憾。)

展览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970年5月28日,黑龙江生产建设三营二连打渔排知网班的7名天津北京哈尔滨女知青傍晚补完渔网后,在排长刘长发的带领下返回连队,船行到女儿湾时遭遇风浪,小船沉没,排长刘长发,哈尔滨知青许树香,刘毓芳,孙艳,天津知青章秀颖,北京知青贾延云,李金凤不幸身亡。杨挚颖奋力游上沙滩免于一难,成为幸存者。”这一段儿是图板上的介绍。可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收听喜马拉雅上《北大荒知青的故事》。其中讲到了这段故事的后半段。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事故发生后,这些死亡的知青不仅没有被评为烈士,反而被怀疑是排长刘长发带领他们投靠了苏修,长期不通知家属。大难不死的杨挚颖则被说成是潜伏下来与其保持联系的内线,对她进行关押批斗,强迫她交代所谓里通外国的罪行。那个荒唐时代发生的荒唐事情,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9:20,匆匆看完知青博物馆。我骑车上路继续我的行程。

重新进入到广阔的天地之中,看展览馆时揪着的心才开始慢慢舒展开来。

走在黑龙江冲积大平原上,但觉天地辽阔,周边天高地广,一望无垠。极目远眺,可以一直看到远方的地平线。在这样的环境环境里,无论多么忧郁的心情,都会顿时一扫而光,整个心胸那叫一个敞亮。

有人说,现在城里的孩子,所以近视眼多。固然与他们的课业负担重,成天看手机等有关。但也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视野难得开阔,城里到处是水泥森林,根本没办法看到远方的场景。更没有机会像我这样在原野中看到广阔的地平线。由于眼睛长时间不进行远视,所以控制晶状体焦距的睫状肌收缩舒张功能退化,孩子就变得近视了。所以如果不定时的到郊外,让他们看看远方,就能有效避免这种近视的发生。

10:31,骑行了54公里,路过一个叫富拉尔基的达沃尔族村子。这里有一个南迁广场,上面有一个民族雕塑。

达斡尔族,乃56个少数民族之一,追本溯源,好像和契丹有点关系。

关于达沃尔族南迁的故事。上网查询了一下,网上是这样介绍的:

达斡尔族,世代生活在黑龙江和精奇里江流域。主要是在目前黑龙江北岸俄罗斯的境内。1654年,奉清朝皇帝的旨意大规模渡江南迁,途径和驻足爱辉区富拉尔基村,由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融入到嫩江流域和全国各地。2014年,360年过去,六个甲子轮回,沉淀了许多历史记忆。作为重要过江地之一,富拉尔基见证了达斡尔族祖辈车走马行,扶老携幼,举族南迁的历史画面。所以当地政府在这里建设了达沃尔族南迁360周年纪念广场,以纪念这次伟大的民族迁徙,并保存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离开富拉尔基,继续向前骑行。

11:12,骑行了63公里。我来到了大五家子。这是红色边疆农场场部所在地。我在这里停下来,想打听一下,从这里到逊克县城,中间哪里有较大的城镇,可以作为我今天落脚的地方。结果问了好几个人,都说好像是没有什么有规模的城镇了。中间倒是有个乡镇,但是能不能有旅馆也不好说,很可能是没有。这让我很犹豫。如果在这里住下来,明天去逊克县城,还要骑行95公里。路程稍微远一点。

可是如果不住下来,万一中间找不到旅馆就非常麻烦。

看看时间已经临近中午,最后为防万一,终于决心,在这里停下来,今晚住在这里,明天宁可艰苦点儿,骑行95公里,直接去逊克县城。

于是我走进了小镇。在小镇唯一的商业街上找到了一家旅馆,安排住下。

然后我去后面的临街饭店吃午饭。进了一家经营快餐的小饭店。他家是经营盒饭。因为没多少生意,所以也没准备太多的菜肴。只有三样菜,一荤两素,加上米饭,10元一份。我要了一份,觉得分量不足,于是又要了一碗汤和一个馒头。这下子吃饱了。吃完后,一结算,花了13元。

吃完饭回到旅馆,先冲了个热水澡。然后睡了一会儿,醒来后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

本来昨天答应讲述俄国将军穆拉维约夫的故事。可今天的内容又是太多,只好明天再说。




了解更多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