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文丨《我来你不往非礼也》

 金秋文学 2020-12-09

《我来你不往非礼也》

作者:学文

不管是在什么年代还是什么社会,人情往来,是社会活动和人们相互交往的一个不可缺少沟通渠道,也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不成文的习俗。

无论在什么年代和什么社会,人们相互往来,是亲朋好友和所有联系熟知者,相互往来,互相走动的一个很重要沟通联系方式。只要是很熟悉,又处的关系不错,在相互往来中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往。这些交往的方式,就是在双方谁有事情况下,只要通知了对方,那么就必须前往探视或是到现场光顾。当然这些都是指很熟悉又处的很好的亲朋好友,不熟悉的没有来往的人自然不会前往,说白了,这也是亲朋好友的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直接方式,这里面包括钱和物,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是一种礼品的往来馈赠。这也是中国人在人情往来中的一种生活习俗,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子,只不过是一个时代一种交往方式的不同而已。

可是这样的规律并没有法律做保障,也没有什么其它的法规所依据,这些都是民间的习俗和不成文的规矩,所以人们交往中都靠自觉去选择。就是这样的一些规矩,有很多人却是不守诚信。比如说一个人,在某一个单位曾经当了几年的领导,无论他的子女上学或者是参军,还是结婚和其它什么事情,都告诉所在单位的同事们去捧场。可是等这个人一旦调走或是退休了,一个单位的同事有什么事情了,想找到他(她)们可就难了,甚至就住在同一个镇里或者是一个城市,捎信也好,打电话也罢,他(她)们都会说;“我们没在家,没有接到信,哎呀,真不好意思,这个事我给忘记了。”还有的说;“咱们没有啥来往吗?”这些事情人的回答,十分生气和愤怒。也许是随礼的这些人,是因为当时被随礼者是单位的领导?不敢不去吧?

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都是一个单位的,都去随礼了,不去吧,不好意思。有的不是领导的同事也有这个样子的,我就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上班时候,单位不管是哪位同事只要是家里有红白喜事,通知到了我都和同事们前往。可是到了我们自己有事情的时候,我们也通知了对方,可是有那么几个人就很不仁义了,不但没有到场,还整些没有用的言语,很叫人生气。我遇到这样一个人她的儿子去当兵,我们都去随礼了,可到我们孩子结婚时,通知她了,她说她没在家,可是在路上我就遇见她了。我随便问一下她你不是在家吗?她说;“我刚回来。”这样的事情不只是一件,很可笑,也很气愤。

这些事情叫我想起了孟子的一段话,“礼上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句古人的名句说的在清楚不过了,说白了,你有事人们都去捧场了,可人家有事你却以和种各样的理由,找借口不来还这个礼,难道你自己头不疼吗?如果你真确实不知道或者真的不可能来到现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可你明明知道你欠人家的礼确往而不来,你偏偏不还账。这就是说,你这个人品出问题啦。是的,谁也不差不缺你的那几个钱或者是礼品,但是你的行为,叫大家看清楚你是什么样人的品德了,也可能是这样人脑子或者精神真的有毛病了。

在我工作期间,我亲身经历过的就有十来个这样的事例,当然有的是真的没有收到信息,有的是因为在外地实在赶不回来,这当然是客观原因,也可以理解。也有的是外单位朋友,其他(她)人员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也许感觉我和其他同事欠他(她)们的吧?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想去多虑了,因为毕竟事情都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对这些现象我和朋友们不会忘记的,因为做人必须懂得礼上往来这个最起码道理,如果这个简单的道理你都不去践行,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脑子出了问题。也许精神上也不是很好,因为这个简单的道理,就连幼儿园的中班和大班的幼儿都明白这个简单的往来。

还有的人在这方面得了便宜还卖乖,和他(她)周围的人说;“我知道了某某某的事情,也接到通知了,我就说没有在家,就是不想去。”这话说对了,因为凡是这样的人,他(她)们本来就和正常的人不是同类,因为这样的为人处事不会长久的,而且他们自己也把事情做绝路了。我们不想在这些事情上再多说什么,这样的人我们也奉劝你们一句,那就是我来你不往非礼也,你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这样的人只是人字一撇而已。 

文/学文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学文,哈尔滨市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和诗词。曾经在省市媒体发表过作品。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