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觉得微信聊天老带语气词不是一个好习惯...

 土木狗哥 2020-12-09

我逐渐发现自己有一个比较"娘"的习惯:微信聊天时总喜欢以语气词结尾。

哈、呀、啊、吧、呢。

所有带口字旁的字都有一股不一样的韵味,就像迎面向你走来等你挑选的一排1200元一位的公主,各有本领,各展春秋。

如果语气词结尾的对话是在与自己亲近的人之间进行,那自然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进一步拉近双方之间的关系。

但如果这样的对话是发生在与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与自己的领导之间,就会有种难以言喻的味道。

前者之间会显得中气不足,态度不够强烈;后者之间则会表现出一点谄媚和奉承,甚至有时候会显得有点幼稚。

比如下面这样:

我观察了几位高层领导的微信沟通方式,几乎没有语气词,态度强硬不容商量,段落的最后又多以大大的感叹号结尾,整一个就给人强烈的渴望回复"收到"的气势。

我也实在想不出我们那在施工单位面前威严的领导要求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时在群里发一句:你们得快点呀!

这是怎么样的一种软弱和怂包。

比起"呀",可能用"啊"会稍微好一点,但既然口字旁的字都被打上了语气词的标签,我觉得能少用就少用。

一来因为单纯的文字显示在屏幕上没法表现感情,语气词太多就容易导致误解,"你这工作不行呀",带着一股怂劲,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你这工作不行啊!",带着一股狠劲,有心之人还觉得你带着发泄的情绪在工作;

二来语气词极容易给人感觉是商量的语气,商量就意味着不确定,但凡是人都不喜欢不确定;

三是这终究是份工作,不是私人搞关系,心存防备之心,小心因为自己随手打出的语气词就被扣上了一个幼稚以及软弱的标签。

为了证明语气词的影响,我特意打了两段话:

上面的对话就好像是一位咆哮的张飞,不断出杀杀杀(三国杀梗);下面的对话则显得相对心平气和且更沉稳一点,我要是领导,看到下面这段话相对会比较舒服一点。

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带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不满,又或者是胆怯和紧张。面对施工单位也好,面对自己公司的大领导也罢,至少在微信工作上,不卑不亢的陈述事实,把自己觉得该说的话说出去,最大限度地避免引发感情上的歧义,那就达到目的了。

另外,一个大老男人,老是嗯、呀、哈、啊的,娘们儿唧唧的。

但是,要珍惜那个对你老是嗯、呀、哈、啊的人呀。

【这些文章也不错】

1)确实有点贵,但是非常加分的一件东西...

2)优秀工程师可量化的规律性工作有哪些?

3)工程狗干正经事最需要的工具是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