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现实应用,CES不需要高冷装酷的黑科技

 全球风口 2020-12-09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CES作为全球最重要消费科技展,有一个细节做的还不够科技和创新。那就是“徒步看展”,用脚步丈量科技创新的趋势。所以特别感谢三天来,每一个和我们一起坚持每天两万步以上暴走观展的前哨朋友。

在今年的CES展上,很高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开始落地应用,这才是科技的本意是,那就是贴近生活,让每个人都会机会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我们也期待科技更多地以用户为导向,找到应用的场景。

| 激光雷达量产推动自动驾驶领域发展

电动车、自动驾驶和车联网,这三个技术加在一起,才能给整个传统车产业带来颠覆式改变。要改变一个产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要看技术对产业的格局的冲击和颠覆性。虽然自动驾驶很革命,但是对产业的冲击是不够的,自动驾驶绝大多数是为现有的车厂所用,而不是能够对现有的汽车产业形成颠覆。

电动车是现有车的升级,但是传统汽车产业不能接纳电动车,反倒使得电动车对产业形成颠覆。使用电动车的时候,会上更新的科技,不光是有自动驾驶,而且会有大量的车联网技术,产业会更以用户为导向来思考问题,实现人与车更好的交互。

这三者合在一起,就会对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一个强大的推动。不光是在技术上,而且是在产业上,更重要的是在理念上,形成一种颠覆,这种颠覆性才是我们真正渴望的东西。

自动驾驶环境识别领域,一直存在两条技术路线的争夺。一种技术路线是激光雷达,科技更先进,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更贵更复杂,可能价格居高不下,不能为大众所接受。另一种路线是用相对现在就已经很便宜的硬件,配上相对强大的软件,用简单的摄像头,配上视觉识别。

不光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在很多的产业领域都会出现两条路线之争。一条是更贵的技术,一条是更便宜的技术。一般来说不是更便宜的技术就会胜出,虽然它短期有优势,但是要达到相对较高的技术能力,还真的需要更贵的技术来实现。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产业发展是有自己的特定规律的,往往是更新更复杂、一开始更贵的科技,战胜了简单的科技。科技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向上发展,做到越来越好的。

| 技术路线之争的本质

自动驾驶汽车的环境识别,我认为也遵循这样的规律。虽然前几年激光雷达遇到了严重的量产问题。但是我们在这次CES上很高兴地看到,大疆推出了激光雷达产品,并声称已经量产,而且价钱非常亲民。

我认为这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中国往往扮演这个角色,在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时候,我们的价格能够给所有其他竞争对手带来压力,使得大家能够一起降价。一起降价的结果往往是共赢,因为市场就打开了,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是巨大无比的。

所以我们认为从CES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更先进、更复杂、更贵的科技正在逐渐的走向批量生产,走向大众化,走向低价、走向每个人。这才是黑科技的真正意义,不是曲高和寡地炫耀自己,而是在走向大众的过程当中逐渐降价,让我们每个人都用得起黑科技。

| 电动车将迎来收获之年

今天我们在福特的展台看到了他推出来的野马电动车,野马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经典品牌,以动力澎湃著称,但是价钱又很亲民,特别适合年轻人的个性,也是福特这么多年的主打车型。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看到电动车有宣传的下滑的趋势,所以我们说看CES,还要看他背后的发展规律。宣传下滑有两种,一种确实没市场就归于沉寂了,另一种是因为找到了市场,所以忙着去真正去市场推广,而不会在概念上做炒作了。

现在有很多有关电动车的负面报道都是好事,因为其实不光电动车,任何车厂的第一批量产车都容易产生很多的故障,所以电动车的第一批次的量产车产生故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今天我们都容易把特斯拉给神话,它最早的量产车叫做Roadster,其实出了很多的事情,以至于后来都不用这个系列了,十几年以后重新捡起来,用来做跑车品牌。 

大家公众认为电动车在2019年的销售业绩不好,我觉得这是大势造成的,并不是电动车的罪过。也许大家推迟买车到2020年,即使大形势不好,该过日子还要过!当你重新买车的时候,就像当初美国石油危机以后大家就会选择日本车一样,你估计就要买电动车了。

今天我们看到野马这样的经典车型,一般来说不会做任何的实验性的事情,没有一个大车厂会用自己的经典车型去做实验。所以当野马都推出电动车型的时候,你就知道福特认为未来方向是电动车,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主力车型转向电动车了。

所以我认为当这样的大车厂都把主力转向电动车的时候,电动车的市场其实就已经成了。


| 期待商用机器人更多创新应用

机器臂,我一直非常看好,前两年我在做前哨科技特训营的时候,就给大家演示过机器臂可以泡功夫茶,可以完成很多复杂的任务。其实最好的机器臂是深圳的,就广东的,尤其是我们叫做台式机器,区别于工业用的机器臂,工业机器臂的精度会要求更高,价钱更贵,个头也更大,力量更强。 

我们说的是台式机器臂或者叫商用机器人,它一般来说举起物体的重量不超过10公斤,另外主要是家用的,并不是用在流水线生产上的。这部分深圳已经有很多公司做得很不错了,所以我们在CES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机器臂出现。

但是总的来说有点遗憾。在这个领域应该说是科技发展的速度超越了应用的需求。这个领域一直在下行,但是缺少上行的动力,就是说缺少从用户需求侧去探索如何能够更好使用机器臂的探索。 

实际上你可以简单的把机器臂想象成,一个站在固定位置执行重复性操作的人的手臂,比如说哪怕是炒菜,如果是重复性的劳动,很快机器臂就会比人炒的更好。只要是重复性的工作,复杂是不怕的,因为自动因为有人工智能,所以是不怕复杂性的。

它的好处就是,一旦用一个机器臂找到一个功能,实现一个应用,替代了一个人的岗位,就意味着不止替代一个人,可以替代一整个职业,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创业机会。 

所以我们其实很期待有更多的关于机器臂应用的探索,有更多的机器人替代人。机器人替代人不是指人的失业,而是指人的天性自由、创造力的释放,因为我们不用再去做那些重复的劳动了,相信没有人愿意为了挣点钱去做重复性劳动的。

CES第三天展览结束了,今年的CES整体上趋于回归本质,回归市场,让科技真正落地,让黑科技人人可用,才是科技以人为本的真正的价值。

为期四天的CES展即将落下帷幕。王煜全老师已完成今年CES的趋势解读,并结合过去一年发展,完成了今年CES展十大热点的预测,展会结束后将第一时间,在得到APP上线一期CES2020趋势总结讲座和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王煜全的新书《中国优势》已经正式上线,不论你是谁,这本书都能帮你把握创新的新机会。

中国在创新中的生态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也将获得很多新的机遇。如果你是创业者,你会发现有科技创新加持,创业不再九死一生;如果你为人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接触科技,理解创新;如果你关心中国未来,这本书将带你思考科技强国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