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捉虎扑双双起”,重磅讲解!

 资天文化 2020-12-09

有诀称“鹰捉虎扑双双起”,

何谓“鹰捉“,自上撕扯而下,

何谓“虎扑”,自下而上,窜身而进,

两者和前两篇中提到的“刮地风’又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鹰捉“和“虎扑”两者究竟有什么关系呢?练拳时,有压必有“弹”,有退必有进,有缩必有涨,实战中,手为先锋,身为帅,欺身而进,为进攻之要义,又云“势势不离鹰捉,把把不离虎扑”,两势相互依存,贯穿整个进攻,是实战灵魂所在,练拳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学会抓住核心,然后把旁枝末梢作为补充!

在心意拳中对步法有这样一个描述,“过步箭窜”,它存在心意拳每一把收势中,反复盘练,看似收势,实则起势,是下一轮进攻的开始,无穷无尽!古人造拳,从实战中来,一切设计为实战服务,盘之越多,反复磨练的动作,一定有重要的地位,大家一定得好好珍惜!  

“身如弹簧”是筋骨劲力发挥到极致的一种体现,整个身体的关节均能脱开缝隙,使大筋能够撑拔,从而产生弹抖劲力!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我们先要逐个盘开大小关节(肩、肘、胯、肋,脊……),而后再进行整合,整合筋骨的两把核心的劲意为“恨天无把,恨地无环”。以此将身体的关节拉伸至极限,共同崩发,形成一动无有不动的阵势。由上往下,我们称之为“鹰捉”,由下往上称之为“虎扑”,两者相互依存。

那鹰捉应该怎么练?

 “鹰捉”练习时,可以视头上方有一个环,两手抓紧后,先坐胯,则身体节节拉开,而手不走,各关节拉伸开,大筋崩紧能弹,瞬间即可脱开手部阻力,使手连身一道往下崩砸!当我们由量变到质变,身体能自如崩弹而起,形成由下往上的劲力,则虎扑已成!这也是拳谱中所说的“鹰捉虎扑双双起”的根源所在!  

拳谱曰:“势势不离鹰提,把把不离虎扑,步步不离刮地风”,步子从来都是不可忽视的核心,个人觉得“上有鹰捉,下有刮地风,”鹰捉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其将一身之重加于手,令对手无法格挡,如鹰之捉物。而刮地风,在各派系的练习中,虽然动作大同小异,但实质却差异很大。用前膝发劲弹踢者居多,也有用胯抖弹的。

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加上身体的起落劲,瞬间将身体重量加速度运用到前脚掌上,效果会更好!我们在打刮地风的时候,可以以跨为轴心,做一个纵向的圆周的运动。如划船时,重心的划圈变化,加上胯膝的协调抖弹自然可以将一身之劲,灌于前脚掌,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我们在使用刮地风时,伴随着手臂向上的抽提之劲较多。我们也可以用鹰提配合刮地风,打一个上下的合劲,形成上下的夹击,可以给对手形成巨大的心理上的压力,两个极点的进攻,往往使对手防不胜防,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技击效果。当然,我们更深挖一步,可以打出连续不断的刮地风,并且手上也要配合连续不断的进攻,无间隙打击,令对手应接不暇,使实战变得更轻松,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