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二)(8)
2020-12-09 | 阅:  转:  |  分享 
  
课时教案

备课人:贾焕授课时间:

课题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几何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在几何问题中可以将图形进行适当变换,列方程更容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几何问题中图形的变换过程,形成动手操作习惯,通过展示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促使学生能逐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求知欲。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检验需注意什么问题?

总结:同一个问题中,有时设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都可以,如何选择取决于哪种方式列出的方程更简单,同理,同一个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时可以直接利用来列方程,也可以转化之后来列方程,如何选择也取决于哪种方法列出的方程更简单,所以设未知数和列方程时,可以比较多种方法,选择列出的方程比较简单的方法。

教材例2

提出问题:

(1)请找出本题的数量关系。

(2)由这些数量关系可以转化出什么新结论?

(3)如何设未知数和列方程?请展示你的解题方法。

(4)本题的图形与例一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本题能否在图形上做一些变换?怎么变?

总结:例二的图形可以将两横两竖的彩条进行平移,使得剩余图形形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比较容易表示,可以使我们列方程更简单。几何问题中,有时将图形进行变换,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找到数量关系,列出更简单的方程。

练习巩固:

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长6米,宽4米,有一块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并且铺在桌面上时,各边垂下的长度相同,台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题。

2.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考虑数量关系能否转化,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

3.几何图形可以适当转化,使所列方程更简单。

4.方程的解注意检验,舍去不符合实际意义的解。



教材第22也习题21.3第8、10题





请全体学生评价哪种方法列出的方程更简洁,再由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程求解作答。

















带领学生逐句分析题意,利用问题层层递进,有效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设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解题过程的区别。





















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图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探究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数量关系,正确的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审;设;列;解;验;答。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检验需要注意什么?



探究3:

提出问题:

(1)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分别是什么?

(2)如何理解“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长方形”?

(3)如何理解“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换一句话说就是“正中央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样呢”?

(4)“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是要求什么?应该如何设未知数?如何列方程?

(5)比较各组同学展示的设未知数和列方程的过程,哪种方法列方程更简单?请选择其中一个方程进行解答。

(6)比较各组同学展示的解答过程,思考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本题有多种解法,对题目分析时,提问学生带领学生审清关键语句,让学生自己作具体思路上的讲解,再请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方程,讲解自己的思维过程。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本题安排两次展示环节,通过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二)



复习引入

审;设;列;解;验;答

探究3

教材例2 调整补充 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as焕焕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