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厌学的孩子在家,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妈妈该如何应对?

 壹心大哥 2020-12-09

作者丨壹心大哥

编辑丨笨拙的老狼

所谓叛逆期厌学的孩子,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成长暂时失去了希望,暂时失去了自信,暂时无法承受应试教育带来的挫折而已。

哪怕是厌学的孩子也总是想看清前方的路,可想法和结果总是背道而驰,还要天天面对焦虑过度的父母,如果换成是当年幼小的我可能也会黑白颠倒,沉迷网络!

今天我就某位妈妈与厌学的孩子沟通的真实案例,来深度阐述:厌学的孩子在家,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妈妈该如何应对?

厌学的孩子沟通案例

此案例来自『亲子沟通学习圈』一位妈妈与厌学的孩子沟通的真实案例:

儿子在家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我从最初的天塌地陷、茫然无措,然后到暴躁焦虑,现在是忐忑不安,痛苦不已……

我在这十来天反复观看了三个阶段的学习资料后,又与教练进行两次长时间对话之后,目前已经能暂时用平和的情绪去接受孩子的现状。

现在的我表面平和地看着孩子白天睡觉,晚上看电视、玩游戏,内心还是不能宁静,总想着走出孩子内心,看看该怎么说去帮孩子打开心结。

虽然我尽量闭嘴不再说“你不能、你不要、你总是”这样指责命令型的言语,但我还会尝试着与孩子谈电视、谈游戏,从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

当我不像以前那样去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偶尔与我谈论一些心中所想的事情,可我还是没法帮助孩子走出内心的阴霾。

我整理了最近自己与孩子的沟通过程,算是这段时间学习好奇对话技术的运用,请教练与各位家长帮我分析一下。

儿子自己看了一夜电视后,早上问我了一个让我顿时惊慌失措的问题:

孩子:[妈妈,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追番、看漫画、打游戏。]

妈妈:[儿子啊,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这个问题的?]

孩子:[从上了初一后,我就有这个想法的。]

妈妈:[儿子啊,上了初一发生什么事了,让你开始想这个问题的?]

孩子:[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心烦!]

妈妈:[什么事情让你心烦?]

孩子:[我晚上睡不着觉,舍友、朋友、学习这些问题总是让我很烦!]

妈妈:[哦,儿子啊,你说晚上睡不着觉,舍友、朋友、学习都让你心烦,你舍友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是所有的舍友吗?还是其中某一位同学啊?]

孩子:[哎,就是有同学老是针对我。]

妈妈:[哪个同学老是针对你?]

孩子:[那个叫王某某的同学]

妈妈:[那他为什么针对你啊?]

孩子:[我不知道……]

妈妈:[那他第一次针对你是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孩子:[开学没多久,我问了他一个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他没答上来,从那以后就开始针对我。]

妈妈:[你问他什么了?]

孩子:[忘了……]

妈妈:[那他怎么针对你的?他是骂你还是打你了?]

孩子:[他打了我,就那次我耳边后面的伤就是他弄的。]

妈妈:[那当时我问你,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孩子:[我一开始没说,后来我告诉你了]

这会我才想起来了,当时儿子确实告诉我了,我当时想要在班级微信群里找那个孩子的妈妈说说这个事的,儿子不肯让我把事情搞大,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妈妈:[妈妈想起来了,你跟我说过,你站在床前跟一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把你从床前踢下去了,那个同学是谁啊?]

孩子:[哼!就是那个王某某啊!]

妈妈:[儿子,除了他,还有其他舍友针对你吗?]

孩子:[还有两个同学脾气比较暴躁……]

妈妈:[那舍友这样针对你的情况多吗?]

孩子:[就只是他经常这样的。]

妈妈:[儿子啊,那他们针对你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感觉?生气、委屈、愤怒?]

孩子:[事情过去我就忘了,不想再记这些事。]

妈妈:[那你当时是什么感觉啊?]

孩子:[没什么感觉,我也就当时生气,一会就过去了。]

妈妈:[儿子啊,妈妈觉得你是个很宽容的孩子,不愿与同学计较。可是你自己还是会不舒服的,对吧?]

孩子:[是的啊!]

妈妈:[那你刚才对我说朋友方面也让你心烦,那你和朋友又发生什么了?]

孩子:[我没有朋友……]

妈妈:[那怎么会呢?]

孩子:[他们都不理我……]

妈妈:[发生什么事情了,你怎么觉得他们都不理你?你可以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啊!]

孩子:[我主动和他们玩了,可是我与他们说话,他们不愿意与我说,我问他们问题,他们要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会”,要么说“啊呀,这个题我也不会啊”,有时我与他们打招呼,也不理我,我原来在小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朋友的。]

妈妈:[儿子啊,你从什么时候感觉他们都不和你玩的?]

孩子:[他们觉得我学习不好,一开始的时候都和我玩的,后来看到我成绩不好,就不大与我玩了。]

妈妈:[儿子啊,那你当时是什么感受啊?]

孩子:[我就自己玩,下课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出去逛学校,学校都让我逛遍了,可是真没什么意思……]

妈妈:[儿子,那你是不是很难过?]

孩子:[过去就忘了,我这人不记事,事情过去了很快就忘记了!]

妈妈 :[儿子啊,妈妈要和你道歉,你发生了这么多事,要求转学,妈妈都没能理解你,只是让你忍耐,让你继续适应,对不起,儿子!]

儿子沉默了一会,没有说话。

妈妈:[儿子,你觉得同学因为你学习不好排挤你,那你又做了什么让情况变得好些吗?你有没有想着好好学习,赶上去啊?]

孩子:[我学了啊,可我总是学不会!]

妈妈:[儿子你不喜欢学习吗?你是心里讨厌学习,还是觉得学不会,不想学习啊?]

孩子:[我不喜欢学习,也不讨厌学习,就是觉得怎么也学不会。]

妈妈:[儿子,学校让你压力很大,那我们在家里试试看,行吗?]

孩子:[哦,那个电视真好看……]

儿子开始谈电视节目,将话题岔开,谈话就此中断。

我与孩子的对话,就这样平淡的结束了,这次孩子虽然没有以往那样的对抗、烦躁,但是我自己还是有些遗憾的,我认为自己的沟通还是没能走进孩子内心,我没有力量帮助孩子打开心结。

通过这次与孩子的对话,我觉得孩子始终用逃避的方式保护自己,不愿意说出心里话,可是这些事情明明就压在他心里,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与化解,才导致厌学在家。

妈妈该如何应对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国家庭教育中不缺认真负责的爸爸妈妈,特别是我们70后,做父母都是非常认真的,孩子出现问题了,首先惶恐不安肯定是父母,但是自己又无力改变孩子的问题。

作为亲子沟通教练,我首先肯定这位妈妈在沟通当中,耐心地运用了好奇提问方法帮孩子回溯过往的事件,但是面对孩子回答:『不知道』、『忘了』、『没什么感觉』,这类的应对,妈妈当时的内在明显是非常沮丧无力的。

根据我的经验,案例中的孩子明显是在回避自己的情绪与真实渴望的,虽然他一直想让妈妈看见,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是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咱们70后父母大多数是没有能力给予孩子情感教育与人格教育,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体制内教育的产物。

当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适宜这一代孩子的教育本质时,还要去跟孩子沟通,努力管教孩子,要想对孩子负责任,是不是很可笑?

案例中这位妈妈的起心动念,明显就是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总是想引导孩子表达符合自己的期待,却忘了良好的沟通,不仅仅只有好奇地提问,比这个更加重要很多的是:真实的表达与用心的聆听!

你看到这里,肯定会问:教练,那你说说,你会怎么应对孩子这样的『不知道』、『忘了』、『没感觉』的语言啊?

大多数人都希望看到正确答案,因为都希望通过答案让自己感到内心平安,我能理解,我以前也是如此这样的。

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如果是这位妈妈,我会用什么样的对话脉络与应对方式去完成这次沟通。

首先,沟通前我会让自己的情绪平稳,哪怕我面对孩子有内疚、焦虑,我也要先觉察到自己的内疚、焦虑,然后全然允许这些情绪的存在。

其次,我要首先问问自己,这次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我是想帮助孩子解决厌学的问题?还是想通过沟通缓解孩子的情绪?或者是想通过沟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一直在关注他?

开始沟通前有个细节很重要,就是要通过正确的呼唤名字加上停顿后,发出沟通的邀请,这是很多父母很容易忽略的,可能在这些父母心中,平等尊重仅是个道理而已。

正式沟通过程中,始终贯穿用心聆听去尽量靠近孩子内心,而不是解决孩子问题,在孩子的内心感受层面多核对,在孩子的观点、期待方面逐步地好奇探索,最后连接孩子内在渴望,引导孩子为自己负责任或者支持他可以自由选择。

以上我常用的对话脉络,那么面对刚才这位妈妈在与厌学在家孩子沟通中,孩子不能真实连接自己的内在,不能自我觉察到情绪及情绪背后的原因,妈妈并没有用心去核对孩子的感受,那就无法让孩子的看法如实地表达出来。

我拿孩子刚才其中一种应对语言『没感觉』来举例说明,我通常会如此应对,:

教练:[那你当时是什么感觉啊?]

孩子:[没什么感觉,我也就当时生气,一会就过去了。]

教练:[什么感觉都没有吗?]

孩子:[嗯,是的!]

教练:[那么,你允许自己没感觉吗?]

孩子:[我允许啊!]

教练:[那你也允许自己难过、生气吗?]

孩子:[允许呀!]

教练:[但是你刚才说总是被他们针对,从初一开始心烦,可现在没有感觉呀!]

孩子:[是啊,过去的事情,我一般就忘了啊!]

教练:[我们来探索一下,好吗?]

孩子:[嗯,可以。]

教练:[我们来探索一下,你先深呼吸三次,别急着回答我,好吗?]

孩子:[好的。]

教练:[请你回想一下,那个王同学针对你的时候,他骂了你什么?还有打你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他很凶啊?当时的你有害怕吗?有生气吗?有难过吗?]

孩子:[我有害怕……]

教练:[还有其他感觉吗?]

孩子:[好像还有生气……]

教练:[那你能跟我分开谈谈你的害怕与生气背后的原因吗?]

接下来的我就不展开叙述了,通常情况下,孩子的内心感受、观点、期待等,通过对话被大人看到后,孩子的焦虑、抑郁会少很多。

如果孩子是信任对方的话,我们还可以正向引导孩子,让孩子理智地去思考,面对这样的一个自己,该怎么改变才能让自己好起来。

最后,我想对看此文的你说:

好奇对话不是改变孩子符合你期待的工具,而是大人用来连接孩子,让双方都有自我觉察的过程。

好奇对话的好处,不是孩子愿意与你说心里话,而是你能用觉知的状态去陪伴他,让孩子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任,为自己的自由选择做出判断!

你我一起加油哇~看此文后如有收获,顺手点个赞,转发评论一下,感谢你的慷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