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眼”看“圣诞”

 讲地又讲理 2020-12-09

【首说明】

1.自2017年12月4日起,本公众号重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将陆续为大家奉献出他们(小火慢炖,精心烹制)的地理营养快餐。

2.本公众号纯属公益,她的诞生与坚持,源于地理人对地理的热爱与执着,希望大家能在文后留言互动并转发推广。

今日话题
“地理眼”看“圣诞” ……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圣诞节已经来到眼前。有的人认为,圣诞是西方的节日,过圣诞是崇洋媚外。有的人认为,可以以圣诞的名义享受跟亲朋好友欢聚的时光,何乐而不为呢?全球化的今天,很难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完全独立于世界之外。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不也已经走出国门,许多国家都在过吗?你念或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作为地理人,更要用全球眼光看问题。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

圣诞之旅先从了解圣诞节的由来开始吧!



一、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它是为庆祝耶稣的诞辰而来,故又名“耶诞节”。 一般认为12月25日为圣诞节。据圣经记载耶稣生于12月24日夜间,把这天晚上称为 “圣诞夜”或“平安夜”。但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12月25日过圣诞。例如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国家把月1月7日定为圣诞节。

【地理科普】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又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个流派。基督教有圣诞节,佛教有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伊斯兰教也有圣纪节(三月十二日)。



二、圣诞老人的传说

    相传,圣诞老人叫做圣尼古拉,他生活在公元4世纪,是位善良、慷慨、对孩子们非常好的有钱人。东正教尊重尼古拉,视其为创造奇迹的人。尼古拉的家庭很富有,父母也都是天主教徒,尼古拉的父母早逝,他就把财产都捐给了贫穷的人,自己加入教会,终身为社会服务。后来,尼古拉作了神父,升到了主教,在他死后,人们称他为圣徒。尼古拉的一生中做了许许多多的慈善事业,他总是喜欢在暗中帮助穷苦人民,慢慢的圣诞老人就成为了人们对他的爱称。人们经常这样描述他:面颊像玫瑰,鼻子似樱桃,常常欢乐笑靥,两腮长满白胡子,每当圣诞节,就会从烟囱爬下,送礼物给乖巧的孩子。

"正版圣诞老人"也是有的——在圣诞老人的家乡有经严格培训后持有执照的"圣诞老人",他们的出场费20万元,可谓价格不菲。不过,全球仅有50位。

 【地理科普】

圣诞老人的形象是当地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缩影:樱桃鼻子,玫瑰面颊——寒冷的气候。圣诞老人的故乡在北极村罗瓦涅米,芬兰最北部的拉普兰地区的首府,地处北极圈上,特殊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有神奇的极昼极夜极光现象的地区。

两腮长满白胡子——长寿。芬兰是世界上的长寿国之一,近年来,该国的人均寿命为80.5岁。事实上,北欧人总体比较长寿。早在1988年瑞典的男子平均寿命就为74岁,女子为84岁。2001年,挪威人的平均寿命为78.7岁;而丹麦,也有“高龄天堂”之美誉。



三、走访圣诞老人的故乡

在遥远的他乡,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一碧如洗的天空,白雪皑皑的森林,惬意的小屋,可爱的毛茸茸的动物朋友,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以及他的驯鹿们就住在这里。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北极村,位于罗瓦涅米以北8公里处的北极圈上。罗瓦涅米是芬兰最北部的拉普兰地区的首府。


1、 探索绝美极光,感受来自天堂的魅力

北极光是一头狐狸跑过北极荒原,它的尾巴搅动起地上的白雪而激发出来的花火。字面意思是“狐狸之火” 它是自然赐予北方极寒之地的神秘礼物,不能预期,只可遇见。拉普兰拥有全世界最美的极光,每年有超过200个的夜晚都可以见到北极光。

看!流星划过,欧若拉女神她来了,舞步轻盈,如风一般变化。在岑寂的冰原上空,极光闪动着摄人魂魄的迷人色彩,鬼魅般地飘忽不定,艳绝尘寰。

 【地理科普】

极光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我国有唯一可以看到极光的地方在漠河。


2、 住梦幻玻璃屋,零距离接触欧若拉

这个度假村的玻璃穹顶冰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钻石,晶莹地镶嵌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您可以舒服地躺在冰屋床上与您的爱人一起欣赏北极光、点点繁星和皑皑的白雪。也可以享受独处的时光,在北极的星空下进入梦乡

 【地理科普】

在北极圈内,有取之不尽的冰,又有用之不竭的水。每当冬天到来之前,爱斯基摩人都要建造冰屋。他们就地取材,先把冰加工成一块快规则的长方体,这就是“砖”;用水作为“泥”。材料准备好以后,他们在选择好的地方,泼上一些水,垒上一些冰快,再泼一些水,再垒一些冰快;前边不断地垒着,后边不断地冻结着,垒完的房屋就成为一个冻结成整体的冰屋。这种房屋很结实,被誉为爱斯基摩人的令人羡慕的艺术杰作。世界特色建筑:竹楼、冰屋、四合院、土楼、高脚屋、窑洞、蒙古包。猜猜他们都在哪里分布,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密切关系?


3、 参观圣诞老人办公室,与圣诞老人合影

圣诞老人办公室设在尖尖的木楼里,每天上午10点半,圣诞老人便会准时坐在这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回答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为他们送上美好的祝福。这里仿佛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祥和气氛的家,木板墙上挂着串串铃铛,屋顶有彩灯闪烁,正面的墙壁上镶着一幅木制的世界地图。慈祥的圣诞老人笑容可掬地坐在壁炉边的橡木椅上,卷曲的白胡子直垂过胸,浓密的白眉毛几乎遮盖了鼻梁上的整付眼镜。花17欧元就能得到一张与圣诞老人的合影,这几乎是所有家长必须要为孩子花的钱了。



四、舌尖上的圣诞

1、烤火鸡——最传统的圣诞菜

火鸡其实是美洲特产,在欧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经被印地安人驯化。火鸡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为欧洲人觉得它的样子像土耳其的服装:身黑头红。欧洲人很喜欢吃烤鹅。在移民到美洲之后,还没有养好鹅就有了吃鹅的要求,于是就吃火鸡。一般会将大量的蔬果,如甘笋、西芹、洋葱、栗子等塞进火鸡肚子里,再在表层抹上多种香料。放入烤箱内烤熟。等烤熟后将整只火鸡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鸡分切一起享用。


2、除了火鸡,不同国家过圣诞节还吃什么

在我国,圣诞节之前这几天,办公室、商场、餐馆等会送苹果,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而苹果代表了“平安”的吉祥含义,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圣诞大餐还是以中餐为主。把各种洋节“中国化”是国民的一大才能!

在美国,圣诞晚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一些果料。

在丹麦,当圣诞晚餐开始时,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人吃什么,树干似的蛋糕Buchedenoel,便是着名的法国圣诞美食。还未发明电力以前,法国人以一棵好柴作为圣诞礼物。法国人天性浪漫,连美食的起缘也浪漫过人:从前有一个买不起圣诞礼物的年青人,在森林捡了一段木头送给情人,不但赢得芳心,而且从此平步青云。因此,树干蛋糕也成为祝愿来年好运的象征。

芬兰人会一边享用姜饼,一边喝glogi酒,它是一种掺入杏仁与葡萄干的酒,味道既辣且香。

【地理科普】从圣诞食物看东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东方以素食为主,西方以肉、奶为主。东方人每日从食物获取的热量普遍比较低。东方从农耕民族发展而来,西方从游牧民族发展而来。东方的种植业发达,西方的乳畜业发达。



五、中国的“圣诞村”

距上海以南高铁1小时车程的义乌据称生产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圣诞装饰品。义乌是一个内陆城市,人口约120万。根据杭州海关的月度记录,在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之间,义乌周边的600余个工厂和作坊生产了价值30亿美元的圣诞相关产品。他们至少30%的订单来自美国,其他一些商品则从义乌运往俄罗斯、拉丁美洲和中国各地。人们说“西方的圣诞节,从东方义乌开始”



六、奇特的气候现象——圣婴

圣婴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这种气候发生於圣诞节期附近,所以被称为圣婴。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洪涝灾害频繁;同时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发生严重干旱。它还会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因此,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暖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