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八下0602.恐龙无处不有PPT
2020-12-09 | 阅:  转:  |  分享 
  
科学小品文恐龙无处不有6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表面
覆盖着鳞片;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叠纪,食物丰
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3.
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
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本课两篇短文就是依据一些科学发现进行科学推理的科学小品文。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当代地球科淡定中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学说
。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若干巨大的板块,岩石圈板块沿着塑性软流圈之上,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与板块之间或相互分离,或相互汇聚
,或相互平移,引起了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板块构造说囊括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转换断层、大陆碰撞等概念,为解释全球地质作用提供了颇
有成效的格架。板块构造一读一读字音遗骸褶皱追溯鸟臀háizhěsùtún二
写一写字形骨gé()gē()膊yǔn()石骼胳陨导思1.《恐龙无处不有》中哪些
句子表明了恐龙无处不有?无处不有导思2.无处不有的恐龙为什么消失了?为什么关键词:科学关联请同学们听读课文,
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恐龙无处不有》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
、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答案】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
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
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3.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答案】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
四,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
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答案】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
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4.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本
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7.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答案】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
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8.【难点探究】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答案】“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
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
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恐龙无处不有逻辑顺序科学发现→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产
生疑问→南极恐龙化石从何处来追溯原因→经大陆分裂带走恐龙研究价值→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
无处不在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逻辑严谨,说理透彻。文章在叙述时,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
之后,得出结论。这样使得文章说理非常严密,有层次。本文所说明的事理非常抽象,涵盖了不少读者难以理解的概念。
作者在选材时,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说明,使被说明的事理浅显易懂。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献花(0)
+1
(本文系as焕焕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