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俩捧哏的说对口相声也能技惊四座!三对神仙组合实属百年难遇!

 相声迷 2020-12-09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虽说跟着师父学艺时捧逗都学,学满出师也都是捧逗皆可,但业务场上一般来说捧逗角色都相对固定。一对搭档“打铁”合作的不是没有,终归还是极少数。大多数相声演员从响蔓之前已经有所专工了。故而,在观众心目中提到某位相声名家,都会下意识地将他定位成逗哏或捧哏名家。


可能老观众有看过两位逗哏演员同台合作的,比如魏文亮、魏文华的《汾河湾》;师胜杰、侯耀文的《学评戏》;魏文亮、李伯祥的《山东话》……两位专工逗哏的演员临时搭档也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真要说两位捧哏凑一场买卖的几乎是百年难遇。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个例外,今天聊的这三对临时搭档无一例外都是观众印象中的捧哏演员。以往貌似是接话佐料的角色,一旦站在桌子外面,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李思明、杨九郎


这二位德云社的青年相声演员都是专工捧哏。李思明给张鹤帆捧哏,而杨九郎和张云雷是雷打不动的一场买卖。两位毫无交集的捧哏演员在小园子里也曾有过临时合作,当时李思明逗哏,杨九郎量活使过一回《拴娃娃》。换到桌子外面的李思明对这块传统活尺寸拿捏的比较准确,该响的包袱都响了,还加进来些许现挂的小碎包袱。至于这些现挂是否合理,的确不好评判。原因在于新加的包袱虽说不算外插花,但的确让整体表演节奏略显拖沓。可真要说不好吧?哪怕是小呲牙的包袱,台下观众都照单全收,现场效果相当火爆。


整体来说,这段《拴娃娃》使下来,捧逗二人配合得严丝合缝。两位青年捧哏演员,不仅没把这段使成洋闹,还与台下观众始终保持着互动。老活新使,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于世猷、郭启儒


于世猷早先长期给马季捧哏,后来也和郝爱民、马志明、侯长喜等人有过短暂搭档经历,而老郭爷自是不必多说,要不是他当年答应陪着名不见经传的侯宝林到天津闯码头,很难说侯先生的成名之路是不是还会一帆风顺。这二位在捧哏上都有个人独树一帜的风格,但却从没有人看过他们和各自搭档捧逗互换出现在台上。在观众心目中他们早已贴上了“好量活的”标签。


其实,这爷俩还真有过一次合作。老郭爷依旧稳居捧哏位置,当时风华正茂的于世猷逗哏,说的是传统活《地理图》。众所周知,贯口的段子吃功夫,对节奏、气口要求严格。不光趟子背得流畅悦耳,处理包袱上也有技巧。本身这段包袱不多,再加上观众差不多的都听过,怎么使能让包袱更脆,每个演员都有各自的心得。于世猷逗哏的录音资料相当罕见,很多人听过这版《地理图》可能都会在心里跳出“刮目相看”四个字。于世猷的表演清新脱俗,不噪不闹。尤其是背大段趟子时,犹如一壶香茗倾流如注。观众听着不累,演员背得从容。

冯宝华、邓继增


这老二位都是马氏相声传人。冯宝华是马桂元的爱徒,老先生量活保托范准,临场应变能力极强。任凭逗哏的怎么使活,都能托得四平八稳。邓继增是于宝林先生的高足,师爷正是相声泰斗马三立。两位老先生从艺一辈子专工捧哏,没人能想象得出他们当中有谁逗哏的样子。事实上,冯宝华先生健在时,和邓继增合作录制过三段传统相声,都是由他逗哏的。这三段分别是《醋点灯》《吃元宵》以及《猪吃豆腐》。


冯宝华的量活水平有目共睹,假如将全国捧哏演员分出三六九等,冯先生毫无争议足以跻身第一档。当年和于宝林合作一庄一谐配合默契十足,他在台上的沉稳老成恰恰反衬出于宝林“坏老头”的舞台形象。冯先生的这三段内容题材上风格迥异,《吃元宵》是标准的文哏活,使得好属于马家真传。《猪吃豆腐》由头至尾使倒口,而《醋点灯》的故事性强,要求铺垫的细致、瓷实。相声界有句老话叫,“逗哏要欢,捧哏要蔫”,换到逗哏位置的冯宝华,彻底打破了在老观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总而言之,凡是专业相声演员或许有所专攻和侧重,但必定都是能捧能逗,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相声演员的基本要求。捧逗角色固定有利于演员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两个逗哏或两个捧哏演员同台献艺往往也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