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婺州老友,来自周林生老师撰写丨笛曲【早晨】

 竹笛大学 2020-12-09

摘要: 浙江金华,古称婺州,是婺剧的发祥地,一条婺江缓缓流过,赵松庭先生为此作有笛曲《婺江风光》。二十几年前,我曾数次游览金华,和笛友吹笛交流。2007年岁末,忙里偷闲,重游金华,写下这篇短文。


视频【詹永明老师演奏 赵松庭老师创作 早晨】


         浙江金华,古称婺州,是婺剧的发祥地,一条婺江缓缓流过,赵松庭先生为此作有笛曲《婺江风光》。二十几年前,我曾数次游览金华,和笛友吹笛交流。2007年岁末,忙里偷闲,重游金华,写下这篇短文。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某年的夏秋之际,赵松庭先生带队浙江歌舞团去兰溪演出一周,吹得是他的新作《早晨》。离开前的一天,赵先生和乐队的几个同事,沿兰江散步。经过一个小巷,从巷子里传来笛子的声音,仔细一听居然是笛曲《早晨》。赵先生心想,我在兰溪没有学生的啊。

        赵先生和同事寻声走进巷里。只见几个人围着一个少年,听少年吹笛。赵先生听了一会,觉得少年很有天赋。一曲完毕,同事就问:小朋友,你吹的是啥曲?少年闪着大眼睛回答:我吹的是赵松庭先生的《早晨》。同事又问:你是赵老师教的?少年摇摇头说,我是跟唱片学的,赵老师来兰溪演出,我每天都在后台的窗外听,虽然见不到赵老师,可赵老师的笛声真好听。

        同事指着赵老师告诉少年:这就是赵松庭老师。少年忙拉着赵老师的手说:赵老师,到我家歇歇,喝杯水。赵老师一行随少年到了家,给少年指点笛艺,觉得少年一点就通,一讲就会。赵老师非常高兴,对少年的家长说:要带少年回杭州培养。可少年的家长又高兴,又舍不得少年离开。临了,赵老师说,这样吧,你现在好好读书,有不懂的地方给我写信。

        少年拉着赵老师的手,含着泪花,把赵老师送出小巷。赵老师走了很远,还看到少年在小巷口挥手的身影。


        赵老师回到杭州就碰上了厄运,少年给赵老师写了好多信都如石沉大海。

        少年按照赵老师教的基本练习方法,每天到兰江边上去吹笛,他吹的最多的曲就是《早晨》,他想念赵老师,心想,有朝一日,他一定去杭州找赵老师。

        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长成一个英俊的青年了,就在他18岁那年,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宣传队的笛子手,每天的舞台演出,加上他刻苦的练习,他的笛艺飞快猛进,当时的笛曲都能吹得出神入化了。复原前,省歌舞团要他留下,可青年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

        家乡的山岗上长有紫竹,青年除了吹笛,又学习制笛了,他去当地的乐器厂看工人制笛。选材,橇杆,定音,挖孔。厂里的工人,请他调音,并告诉他一个消息:赵老师又能吹笛了。青年踹着自己做的笛,乘上了去杭州的车。

        在赵老师的小阁楼里,赵老师很快就记起了当年兰江边小巷里吹《早晨》的少年。

        从此,只要有机会,他都要想方设法去杭州,向赵老师学习吹笛做笛。赵老师还将自己研究的《笛子频率计算和运用》一书,详细地给他作了传授。有一次,他出差去上海,赵老师对他说:吹笛找俞逊发,做笛找周林生。于是,长期来,他和俞逊发,周林生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他学习中,还有一位老师对他的帮助影响很大。那是一次,从部队休假回来,吹笛的同伴对他说,县里来了一位叫吴一峰的老师,是从浙江省婺剧团调来的,笛子吹得非常好。吴老师不但能吹笛,还能编导,作曲,画画,是县文联的主席。整个休假期,他都泡在吴老师的家里,学吹笛,学写作,学艺术理论......。

        复员后,他分配在工厂做工,一些吹笛的少年慕名而来,他又当起了义务的笛子老师。他教了许多吹笛的学生,其中有叫孟展麟的,叫吴建新的。后来,他们也当上笛子老师了,教了许多学生,有些考取了北京,上海,杭州的音乐学院和艺校。这些学生当中就有现在杭州艺校的吴良松老师,笛友之家的徐登朝先生。

        ...... 人生如白马过隙,一晃,当年的追笛少年,退休了。他和老伴在金华办了个“金音笛箫社”,他做的笛箫,受到陆春龄,赵松庭以及俞逊发,简广易,戴金生等的喜欢,01年中央电视台跟踪拍摄了他的笛子艺术,报社媒体也多次报道了他吹笛,做笛,教笛的笛艺人生。

        您假如有便去金华,可以到他的笛社坐坐。在他阳光灿烂的院落里,泡一杯香茗,听他吹笛,看他做笛。

        他就是我的婺州老友--朱位清先生。

                                                                            ---------周林生 2007-12-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