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古风丨小酌三盏两杯 理不清缠绕的情结《霜雪千年》

 竹笛大学 2020-12-09

竹笛:小笛子/文:薰公子

还是旧岁的江南,曲折的小路,斑驳的石苔,隐逸在街头巷陌的府邸,一切都那样熟悉,只是光阴已悄然荏苒了多年,却不知故人是否还在。

轻启门扉,庭院内杂草丛生,却依旧是熟悉的景致。“五年了,你可还好?”苏城喃喃,昔日景象历历在目,恍若时光如昨,自己依旧是那个江家不谙世事的少年郎。晚风拂过,院中枯黄的树叶沙沙作响,思绪回到了那年……

那年夏日暑气十足,蝉鸣聒噪,苏城最常做的事便是去那“望月楼”小酌,那地方凉爽的很,唱小曲儿的,听戏的,说书的,每日都有不同的花样,而后与好友谈天说地,品茗吟诗,好不乐哉。

还记得那日与知交好友子煜相约,二人见天气大好,谈及“苏子与客泛舟”,皆来了兴致,遂租了小舟,泛舟江上,把酒言欢。“望月楼下望月江,望月江头少年郎。举杯却问天边月,兰桨可拨雾迷茫?”酒意微醺,子煜信口高声吟道,彼时枝头黄鹂逗趣儿,岸旁花开,馥郁连连。


未多时,望月楼上传来阵阵琵琶之音,正和曲调,细看那轩阁楼台上,珠帘轻卷,婉转之音缓缓而来,唱的正是方才子煜所吟之诗。二人侧耳细听,不住赞叹这女子的才气。循声望去,见那一袭红衣,曲罢,隐约望那人携琵琶离去,却又回眸望向兰舟,适才转身离去。

苏城见那面目,与周遭风景,仿佛水墨画一般,子煜亦是不住赞此妙人。不觉间半日已过,月色轻笼,二人却觉未尽兴,又去望月楼问店小二要了雅间,大有秉烛夜谈之势。其间苏城思及那女子所弹曲调,遂取下腰间玉笛,临风而立,余音袅袅……蓦地那琵琶之音,竟与之想和,竟是半个知音。子煜望那栏外江水粼粼,月色正好,心中熏熏然……

曲毕却听得似有人轻叩门扉,开门而见,正是那亭台回眸的女子。此时她着一身青绿色衣衫,怀抱琵琶。朱唇轻启,“小女望月楼弄玉,听得公子笛音,甚是欣喜,故而携器而来,愿为公子助兴。”二人大喜,良夜如斯,三人品茗论曲,言笑晏晏,竟是天涯知己。后来二人方知,原来那女子,正是这望月楼的掌柜。自此三人常常相约,竟做了知交。

大抵青葱岁月之后的别离,总是尤为刻骨铭心……苏城受家中所迫,进京赶考,而子煜随其父经商,三人聚少离多,渐渐断了音讯。苏城还记得那日,三人最后一次相聚,夜凉如水,月色甚好,亦如初见之时。苏城举杯,凄凄然道:“明日便要离开了,今夜便不醉不归吧。”饮罢与弄玉再奏了当年的那曲,子煜随之吟唱,弄玉道:“苏城,为我绘一幅丹青可好?”苏城浅笑:“乐意之至。”枫红十里长街,珠帘半卷,帘后佳人回眸,眸色中却尽是别离的不舍与惋惜。

檐下起了略带萧瑟的风,苏城的思绪转到了现实,整理了住所,挖出那院中树下昔日埋的酒,桌案上三个杯子,亦如当年。回来时已听闻子煜此番去了远处,半月方回。翌日,苏城去那望月楼,却未进去,只在那江岸远远的望着,他怕楼中佳人已去,故人离去,那这故乡也他乡无异。沿江而行,走过昔日的路,斑驳的石苔诉说着岁月流逝,苏城望那楼台,驻足,缓缓取出玉笛,奏了那曲昔日无数次回忆的曲调。未多时,却听得楼台传来琵琶声音,亦如当年……抬眼望去,佳人仍在,欣喜感动,心中五味,然只那一眼,这一生便再难移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