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百年孤独》有感

 读书人星宇 2020-12-09

[if !supportLists]l [endif]时间的循环

《百年孤独》里的时间是循环的,这与“史前社会”的特点是一致的。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人的时间都是进步的,但在马孔多,时间是循环的:每件事都是周期性重复的(或者通过仪式周期性出现)。“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压根儿没发生过”,事件只有重复才有规律,才给人一种可以把握的感觉。

特尔内拉一次次和布恩迪亚家族的男人睡觉,阿尔卡蒂奥一次次纵欲无度,奥雷里亚诺上校不停地做小金鱼,阿玛兰妲的寿衣织了又拆......这些重复,或是个人的意愿,或是家族的“传承”。在我看来,它们不仅是“宿命”的体现,更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非常规但并非不可行的生活方式。就像中国古代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没有外来力量(无社会时是“天灾”,有社会时则更多是“人祸”)的打扰,他们就会这样安然地度过一生。

[if !supportLists]l [endif]魔幻&现实

   “在我们实际生活与渴望和想象之间的空间,就是小说占据的空间”,马尔克斯说《百年孤独》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其现实依据,但它并不是现实主义作品,就是因为小说的主体并不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而是”有现实依据但同时又神秘化了的细节”。换句话说,所谓的“现实依据”只不过是马尔克斯用来实现“心理真实”的“中介物”,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架构于其上的想象(现实场景和幻想情景的叠加)。

美人儿蕾梅黛丝最后的结局是“升天”,这个看似很难被读者接受的细节因为一张床单实现了“合理化”。马尔克斯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有几处很耐人寻味的描写:1.“美人儿蕾梅黛丝的脸变得极其苍白,几近透明”。2.当阿玛兰妲问她有没有不舒服时,她“露出一个怜悯的笑容”,说‘正相反’‘我从来没这么好过’。3.“美人儿蕾梅黛丝挥手告别,身边鼓荡发光的床单和她一起冉冉上升”。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她是很愿意升天的(这就相当于“上天堂”,是被上帝召唤回去的),这也再次表现了她对人世的毫不留恋,以及对他人的毫无情感(缺乏“爱的能力”)。因此,她“怜悯的笑容”也就有了双重意味:表面上,作者好像是在借她之脸,表达对阿玛兰妲这样深陷感情漩涡中的“俗人”的怜悯,但实际上,我们作为读者,结合之前美人儿蕾梅黛丝无意间造成的各种灾难,可以感受到实际上她缺乏爱的能力,才是更容易被怜悯的。这样一来,这个“怜悯的笑容”就构成了深层次的反讽,引人深思。

[if !supportLists]l [endif]神话思维与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的基本故事结构是“预言(禁忌)——逃避预言(违反禁忌)——预言应验(受到惩罚),这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也都给人一种“人类无法抗拒注定要毁在自己手中的命运”之感。与之有所不同的是,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不仅结局注定,而且过程孤独。

在第一代布恩迪亚的梦中,马孔多是一个冰块世界,玻璃之城。“冰块”象征的是冰冷,凝固,禁锢。“镜子”则象征着人类的自恋和封闭性。马孔多为何有“孤独感”?一方面,这与马孔多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初始村民有关;但更为关键的是,马孔多一开始就被渗入了“现代性”。如果不是吉普赛人的到来,如果他们没有带来诸如磁石,放大镜,飞毯,假牙之类的“魔法机器”,布恩迪亚也许会一辈子像之前那样,当一个聪明能干,富有责任心的“村长”。但因为梅尔基亚德斯等人的到来,布恩迪亚开始发疯似地研究这些他之前闻所未闻的东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河对岸的人都在用着各种各样的魔法机器了,而我们还在像驴子一样地生活”。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往往都是在其他生活或思想的观照下,才发觉自己生活的无意义,并进而感到孤独的。

同样的道理,其他人之所以会有“孤独感”,也是因为有他人的生活作为参照。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奥雷里亚诺上校。他年轻的时候因为“那方面”不行而感到孤独,下一次感到孤独的时候则是他有“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这样的想法时。最后一次感到孤独是他发现自己曾经满怀信心才创造出的“艰难的失败”最后也只不过是一次徒劳的努力,也正是在这时他开始周而复始地做小金鱼。因此,马尔克斯式的孤独源于理想的破灭,谵妄的显形。这种个体的幻灭感,正是在人们开始比较(别人与自己,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时产生的。

另一个有趣之处是《百年孤独》可以被理解为“现代神话”。所谓“神话叙述”,是指“一种由人类终极关怀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存在性的,它从人类的希望和恐惧的角度去把握人类的境况。组成它的单位就是“神话”。如果说古代神话中的“神秘异己力量”是“自然界”,那么现代神话中“神秘异己力量”就是畸性的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或者说是“理性,物质,实用功利的社会”,即“现代社会”。马孔多曾有过一段田园牧歌式的原始生活,这就描绘出了现代人回归原始的迫切愿望,即“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后来马孔多由最初的“伊甸园”渐渐沦为了罪恶之城“所多玛”,战争、暴力、贪婪最终使它遭到了上帝的遗弃,堕落引来了天谴——暴雨和飓风。神力荡涤了一切,也毁灭了一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部“现代启示录”,它警醒人类是有可能在堕落的途中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的。

[if !supportLists]l [endif]我的女神——蕾梅黛丝

“蕾梅黛丝为这个家带来了欢快气息,她和丈夫在作坊旁收拾出一间小屋,用刚刚告别的童年时代的娃娃和玩具装饰一新。她欢快的活力溢出房间四壁,像生机盎然的和风吹过秋海棠长廊。”

“从那天起,她就展示出责任感、大方的仪态,以及面对逆境仍波澜不惊的控制力。她还想到留下结婚蛋糕最好的部分,盛在盘里配上叉子端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面前。”

“当奥雷里亚诺和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儿子出生后被送到家里,蕾梅黛丝决定把他认作自己的长子。”

“就奥雷里亚诺而言,他在她这里找到了生存的意义。他整日在作坊里干活,蕾梅黛丝会在上午送去一杯不加糖的咖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