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警告】估值不是万能药!

 Roger小元子 2020-12-09

1、缘起



这两年,越来越多入门级价值投资者开始无条件迷信估值百分位理论,我觉得是种病,有责任帮大家打破迷信。

估值,意思是估算的价值,也就是看一个股票值不值这点钱,贵还是便宜。

估值指标有很多,最有名的是PE、PB、PS,就是拿上市公司每股净利润/净资产/营收,和股价进行比较。

最常用的是PE,10倍PE,意思是以最近公司利润计算,如果未来每年利润保持不变,10年后能把股价(本金)赚回来。

估值不是啥新鲜玩样儿,早就有了,但今天国内很多价投者迷信的不是简单的估值,而是估值百分位理论。

百分位意思是,以过去一段时间估值为参照系,把现在的估值,放入历史纵坐标,看能排什么位置。

比如过去10年,某股票PE最高涨到60倍,最低跌到10倍,中位数25倍,25倍估值,就是该股票估值中分点。

趋势上说,低于25倍,就是低估,未来估值回升概率更大,反之,则估值下降概率更大。

比如现在估值15倍,百分位20%,意思是过去10年,80%时间比现在贵,只有20%时间更便宜,现在买入相对安全,可放心长期持有,坐等股价上涨,估值回归。

反之,现在估值40倍,PE百分位位于80%,意味着估值太高,可能有泡沫,现在入场风险较大,最好回避。

这叫“均值回归”,是投资市场,也是世界的普遍真理。

问题是,单个上市公司经营有很大不确定性,没准会持续爆发式增长,市场极度看好,不断给更高估值,也可能业绩暴雷,估值越来越低,最后黯然退市……

所以百分位理论很难用在个股上。

但指数买的是一篮子股票,300只股票,有1只暴雷,对整个指数影响很小。而且指数的构建条件决定了,本就会定期吐故纳新,绩优股不断替换垃圾股,保证指数表现长期稳定。

2、繁荣



直到15年那波大牛市前,由于国内指数基金品种少,规模小,不是基金业主流,国内都没什么人提及这种理论。

但最近5年,随着指数基金定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指数基金的品种快速增多,规模快速变大,百分位理论开始大行其道。

各大三方基金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指数估值百分位数据,甚至不少基金自媒体大中小V,也每天持续更新自己整理的百分位数据,还提出各种简单易操作的概念,什么五星四星三星机会,红灯黄灯绿灯,估值温度计过热过冷……

比如说,绿灯买入,红灯卖出,黄灯不买不卖,暂时观察。

小白一看就懂,方便无脑复制。

百分位理论,我在2016年推出的第一版“力哥七步定投策略”中,已经完整吸纳,属于七步定投五大子策略的核心:低估值择时轮动策略。

后来的基金课和日常基金文章中,我也经常科普这方面知识。

但我一直没像其他大中小V那样,每天更新估值表。

原因有三。

一是懒……

我是个骨子里崇尚道家,追求自由开放,随心而动的人,对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兴之所至,随意挥发,那种一板一眼的事,我真坚持不下去。

但我懒得做,我团队那么多人,可以使唤小钱他们做呀~

这就说到原因二。

我很快发现做估值表的平台太多了,相互之间经常打架,你这里是三星机会,不是定投好时机,到他那里就成了绿灯状态,可以定投,再换一个平台,又变成59度,热度偏高,建议谨慎定投。

小白很快就懵了:我到底该听谁的?

我很怕自己也推一个估值表,进一步让大家感到困惑。

出现神仙打架的局面,原因有三。

一是各家数据来源有差异,尤其是一些小众指数和海外指数,有些发布数据的平台自己还有bug,这种事,我自己的理财团队常年观察研究估值数据时,也不时碰到,也很无奈。

二是各家截取的数据标准不同。

有些看5年数据,有些看7年、8年、10年,还有的把有史以来所有数据都纳入统计,像恒生指数、上证指数这些老古董指数,统计周期不同,百分位结论就呈现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

估值计算方法也分好几种,有直接算术平均,市值加权平均,等权平均,还有看中位数的,用的计算方法不同,结论同样可能差很多。

算PE的时候,大多用的是滚动PE,也就是最近4个季度的数据,也有的会用静态PE,就是去年数据,还有的会了平滑数据波动,把PE计算周期拉得更长。

三是估值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因为有明确百分比数字,就是种纯粹的科学理论。

事实上,估值本质上还是估算出来的,有科学成分,也有艺术成分,有客观因素,也有观察者自身主观理解。

哪怕数据源一样,算法一样,不同人眼里,眼下到底是可投还是不可投,结论也不同。

逻辑上说,百分位理论缺乏一个能让所有人信服的统一客观标准,这是我不愿做估值表的最关键原因。

3、争议



随着这些年市场不断变化,我们团队发现百分位理论哪怕用在指数上,也出现越来越多水土不服的情况。

比如今年一季度疫情高发期,对餐饮、酒店、线下教育、航空、线下零售等绝大多数线下为主的企业,都产生了致命打击。

我们如果拿一季报数据和过去作比较,会发现特别糟。业绩突然大幅下滑,股价却不变,结果就是估值飞涨,PE百分位根本没法看,拿这个失真的数据做投资,会吃药。

类似的情况,在牛市中前期的券商行业也屡见不鲜。

券商是典型的行情驱动周期性行业,熊市业绩一般,牛市业绩会爆炸式增长。

但股价往往是超前指标,牛市一启动,券商股就会带头飞奔,但财报却是滞后指标,到5月份,才知道1-3月的真实情况,最新财报出来前,因为股价飞涨,财务数据却还是之前的,会导致短期内估值飙升,看起来超贵,根本下不去手。可新的财报一上来,马上估值就下去了。

券商指数PE2013年至今走势

如果刻舟求剑,非看账面上的估值百分位,可能就会早早下车,错过券商股大肉。

还有亏损企业的估值到底怎么算,或者说要不要纳入指数估值考量范围,也是个大问题。

有些常年亏损企业并不是ST,会被指数自动剔除,而是像京东、美团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的逻辑就是先拼命补贴抢占市场,很容易常年补贴常年亏损。

拼多多、B站、贝壳之类的也是,这些企业非但不是垃圾股,相反,成长性突出,无数人看好,在指数中占据重要位置。你要排除,不合适吧?算进去,PE就会被动飙升,立马失真。

还有消费行业,因为确定性强,成长性高,市场更愿给出高溢价,但因为大家争相买入,股价也一直涨,又把高成长带来的估值下降的利好抵消了,估值依然高高在上,导致百分位也一直在极高位置下不来。

白酒指数PE近五年走势

买吧,恐高,不符合价投原则;不买吧,它就是一个劲涨,百分位总是下不来,怎么办?

大家想想茅台这几年的情况,就懂了。

茅台近十年股价走势

另外各行业指数本身的成分股,也可能随时间推移,自我异化。

比如环保指数,几年前主要是传统的环境保护,治理污染这种,但现在指数成分股里,却出现了越来越多新能源、新能源车和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今年新能源车是市场追捧的热点,估值比较高,拿以前的估值给现在做参照,就有点尬了。

类似的还有传媒指数,过去传媒主要是影视娱乐公司,像华谊兄弟、光线传媒,还有各种出版传媒公司和广告公司,比如人民网、广电传媒、分众传媒,现在却出现越来越多手游公司,像三七互娱、吉比特、完美世界,都是今年的热门股,估值和传统的传媒股完全没法比,直接无脑看百分位,也容易吃药。

但正是这些新兴板块今年大涨,才把这些指数拉出坑的。

还有一些指数本身历史很短,可能上市之后一直熊市,估值一直很低,突然涨一波,百分位立马窜到高估,你说卖不卖?

最近在百分位问题上争议最大的,无疑是恒生指数。

不少人问力哥,恒指已经高估,你怎么还在投呢?

因为恒指这两年正处于自我蜕变的关键期。

过去很长时间,恒指主要成分股,是香港本地金融地产。

回归后,越来越多大陆企业赴港上市,像平安移动四大行就成了中流砥柱,港股受A股影响越来越大。

这几年,腾讯越来越牛,成为恒指第一大成分股,长期占比封顶10%+,把恒指整体估值往上拉了一截。

然后小米、美团也纷纷纳入恒指,如果蚂蚁能顺利上市,肯定也是第二大成分股,如此一来,传统的友邦汇丰长和新鸿基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互联网中概股影响会越来越大,后者成长性远超前者,你拿过去10年、20年恒指的估值,对标现在和未来的恒指,参考性就弱了很多。

所以我这两年介绍百分位理论时,一再强调,百分位只能参考,不能迷信。不能不看,也不能刻舟求剑。

总之,真实的投资理财世界,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专业的领域,力哥平时尽可能降维表达,简单好玩易吸收,但真要下场摸鱼时,考虑因素有很多,不是百分位低就买,百分位高就卖这么简单。

4、对策



上面这段分析,对估值有基本认知的小伙伴能听懂,但依然不知道那么多平台大V,该听谁的。

更多小白,可能已经云里雾里打转转了……

写深了,小白看不懂,不接地气,取关~

写浅了,重要的理财ABC反复说,很多老粉又觉得没干货,动不动就来句:这些年我进步很多,感觉力哥还在原地踏步,哎,取关~

写短了,复杂理财问题讲不透,没干货,误导小白,取关~

写长了,唠里唠叨一大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哪有空看你长篇大论?阅读体验这么不友好,取关~

~(手动裂开)~

最后总结下:

1、千万别听力哥说百分位理论有各种问题,从立马从一个极端跑另一个极端。

就像力哥反复强调的价值观:反对一切极端化,平衡才是真王道。

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川普有川普的优点和问题,拜登也有拜登的优点和问题,美国有美国的优点和问题,中国也有中国的优点和问题,对人不对事,无脑支持任何一方,都是认知能力不足的表现。

2、对价投者来说,估值百分位理论依然有重大且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但更建议大家用在宽基指数和策略指数上,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中证红利。行业指数,特别是构成复杂的,比如养老指数,很可能会失真,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量,再做判断。

3、面对各平台大V的七嘴八舌,我们要学会不盲听盲信任何人,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识。

比如沪深300的估值百分位,不管哪家出的,基本都在55%-80%之间,说明A股大盘稍微有点贵,但依然没到严重高估,完全下不去手的地步,所以我们也不是不能再定投,但对明年的收益预期,也应该下降点,别太过乐观。

相对的,不管哪家的数据都告诉我们,中证500的估值比沪深300更低,安全系数更高。

4、成立时间小于5年的指数,基本没啥参考价值,建议PASS,但追溯20年前的数据,太过古老,也意义不大。一般情况下,看过去10-15年的数据,A股有过两牛两熊,参考价值更大。

5、对于传统行业,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如果PE波动太大,可多参考PB,稳定性更强,参考价值更大。

6、对风头正劲的互联网企业,PS和PEG的参考价值更大。

PS:老规矩,最近力哥出了视频号,已更新了N个短视频干货,除了希望新老荔枝看在力哥不断出干货的份上,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转发

更重要的是:请大家不要再排队留言刷屏力哥变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