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岁孩子也会“春心萌动”:荷兰,从幼儿园开始的性教育

 标准生活 2020-12-09

“在座有哪位小朋友曾经陷入过爱情?”

荷兰St. Jan de Doper小学的课堂上,一位老师向班上的孩子们提问。

听到这个问题,孩子们发出了咯咯的笑声,一只只小小的手举了起来。

这是荷兰乌特勒支一个春天的早晨,St. Jan de Doper小学的体育室里挂满了心形气球,横幅上的标语写着:欢迎来到荷兰幼儿园的“春心萌动周”(Spring Fever)——这是荷兰的一个全国性教育项目,受众甚至包括4岁孩子。

St. Jan de Doper school的孩子们参加春心萌动周的开幕式

从幼儿园开始的性教育

荷兰法律规定,荷兰所有的小学生必须接受性教育。教育系统允许不同学校开展的性教育在教学形式上一定程度灵活,但必须遵循一些核心原则,如性的多样性原则(sexual diversity)和性自主原则(sexual assertiveness)。

性的多样性原则要求学校和教师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任何一种性倾向;性自主原则要求学校和教师帮助孩子学会识别性胁迫(sexual coercion)、性恐吓(sexual intimidation)和性暴力(sexual abuse),并学会自我保护。

2005年,荷兰“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项目开始实施。项目主要针对4~11岁(荷兰小学一年级~八年级)的孩子,提倡从四岁,也就是一年级开始,开展幼儿性教育。

不同年级的孩子学习的性知识不尽相同,如八岁的孩子需要学习自我形象认知(self-image)和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十一岁的孩子则会在课堂上讨论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和避孕知识。

或许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在幼儿园里绝不会也不应该出现任何有关性的直白讨论。但事实上,荷兰“全面性教育”项目开展的这一“性”教育(sexuality education)并非我们常说的“性教育”(sex education)。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英语中,sexuality与sex并不相同。sex是sexuality的一部分,一般特指性的生理层面,如性交、生殖等;而sexuality的内容更加丰富,包括了与性有关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层面,如关系、沟通、身体意像、性别认同、性别表达、性倾向、性别平等。

The Sexuality Wheel性之轮

(图源:《Sex vs. Sexuality》. teachingsexualhealth.ca)

因此,荷兰“全面性教育”项目不仅是关于性知识的传播,而是关于爱和人际交往的对话,开放、真诚的交流。

“拥抱的感觉就像我肚子里有蝴蝶”

在St. Jan de Doper小学,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围成一个圈,看着他们的老师一页页翻过绘本。书页上画着许多小动物,比如两只袋鼠正在拥抱。

老师问道:“图片里的小动物在做什么?”

孩子们回答:“拥抱。”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会拥抱某个人?”

“如果你爱TA。”

“对,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可以拥抱TA。”

“或者也可以亲亲!”

“对,也可以亲亲。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做许多事情。你还可以做什么呢,如果你爱某个人?”

“结婚!”

“结婚,是的,你也可以这么做。”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人是谁。

有几个孩子说爸爸和妈妈,有一个女孩回答她的姐姐,还有几个孩子提到学校里的其他孩子。

“当那个人拥抱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老师问道。

“我从心里觉得暖暖的”,一个男孩回答,“就好像我肚子里有蝴蝶。”

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开始思考和讨论哪些亲密行为会让他们感到舒适,而哪些亲密行为不会。孩子们在课堂上也会学习,当他们不愿意被触碰的时候,该如何表达这种意愿。

另外一些课程则侧重于身体认知,帮助孩子在七岁之后正确说出身体的部位,包括生殖器官。在课堂上,孩子们会讨论不同的家庭形式(双亲或单亲)、好朋友、宝宝在母亲的子宫里如何成长,还会画出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分享和朋友一起洗澡的故事。

“人们经常会觉得我们在幼儿园的性教育是和孩子讨论性交”,儿童性教育专家van der Vlugt 说道,“事实上,‘性’(sexuality)的范围更加广阔。它还与自我形象认知、自我身份认知、自我性别角色有关。性教育还包括学会表达自我,表达意愿,表达在交往中感到不适的界限。

此外,荷兰的学校还致力于教育父母。学校会举办“家长之夜”(Parents Nights),向家长传递与孩子讨论“性”的正确方法。

许多家长都会苦恼于如何跟孩子解释性行为是什么。在欧美国家也一样,“鸟与蜜蜂谈话”(The birds and the bees talk)这一俚语,指的就是父母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性行为:“鸟类”因产卵,用来指代女性;“蜜蜂”因携带并传授花粉,用来指代男性。

然而这种奇怪而别扭的表达,往往只会引发孩子更多的疑问,也难以起到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懂得自我保护的作用。

公共卫生专家建议父母常生活中寻找适合谈论“性”的契机,尽量自然地引入话题。在“家长之夜”中,一位父亲就分享了他如何在和孩子在吃饭时聊聊与“性”相关的话题;另一位父亲也提到,他在给六岁的双胞胎洗澡时,回答了他们有关同性恋的问题。

(图源:《The birds and bees talk, parents explain》)

与此同时,专家建议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自慰,不要表现得过于惊讶,也不要责骂或者惩罚他们。相反,父母可以借机和孩子谈谈与“性”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哪里做这些事情比较合适。

在课上聊聊如何约会、如何说“不”

Hasselaar老师在“春心萌动周”的教学对象是十一岁的孩子。上节课,她向孩子们提出了一系列假设情景:

假如你和某个人正在接吻,对方伸出了舌头,但你感到不适;

假如朋友向你展示黄色图片,同样让你感到不舒服;

……

孩子们会在课堂上讨论每一个情境,并给出应对方法。Hasselaar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设置自己的边界,任何人都不可以随意跨过这些界限。”

除此之外,Hasselaar在课堂上放置了一个“问题箱”,孩子们可以在箱内匿名提问,老师则会在下节课回答。

“没有什么是不能问的。”Hasselaar提到,曾经有一个女孩提问:“我觉得我是同性恋,我该怎么办?”随后,Hasselaar在课堂上提到了这个问题,并告诉孩子们:

“对于一些女孩来说,她们喜欢女孩胜过喜欢男孩,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就像坠入爱河一样,这是一种你无法改变的感受。唯一不同的是,你爱上了一个和自己性别相同的人。”

“在提问中,大部分孩子都对爱情充满好奇,我看到不少像这样的问题‘如果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我该做什么呢?’或是‘我该怎么约一个人出去呢?’”对孩子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认真地与孩子们讨论、分享观点。

与此同时,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组织孩子们讨论“喜欢朋友”和“喜欢恋人”的区别;甚至还有一节课与约会有关。这无疑契合了性教育专家van der Vlugt的观点:“我们希望孩子们能理解性行为所伴随的风险,也希望他们能够拥有一段健康的关系,能够从中感到快乐。” 

小学毕业后,孩子们会继续学习名为“爱情地久天长”(Long Live Love)的课程。社会学家Amy Schalet认为,在美国,成年人倾向于将青少年视为“一堆暴躁的荷尔蒙”;而在荷兰,人们则认为年轻人具有相爱的能力,并且能够进入一段亲密关系。

Schalet是一位在荷兰长大的美国社会学家,目前她正致力于研究荷兰和美国在“青少年性行为”这一话题上的态度差异。她曾提出:“如果我们把爱情和亲密关系作为性行为的基石,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和孩子谈论到性,哪怕他们还小。”

荷兰性教育为何这么优秀?

目前,荷兰的性教育方式已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肯定了荷兰“全面性教育”项目起到的积极作用。

2011年一项关于青少年性健康的研究发现,大部分12~25岁的荷兰年轻人反映,他们的第一次性经历都是“自愿且愉快”的;而66%有过性经历的美国青少年反映,他们希望自己的初次性经历可以再晚一些[1]。这个研究反映了荷兰青少年在性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

罗格斯世界人口基金会2012年的研究发现,90%的荷兰青少年在第一次性行为中会采取避孕措施[2]。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就各国青少年怀孕率调查资料显示,荷兰是世界上青少年怀孕率最低的国家之一(4.052),是美国的五分之一(23.091)[3]。

除此之外,荷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率也很低。

这些结果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首要原因是,在荷兰很容易获得避孕工具。例如,自动贩卖机里就有避孕套出售,21岁以下的青少年都可以买到避孕药。

除此之外,乔治华盛顿大学关于青少年早期性健康调查表明(2014),从小学开始开展性教育有助于避免非意愿妊娠、孕产妇死亡、不安全流产以及性传播感染等情况的发生[4]。

荷兰“全面性教育”项目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模式并不止步于“防患于未然”,它在根本上着眼于年轻人拥有的权利、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应该受到的尊重。

2008年联合国报告指出,如果“全面性教育”被有效实施,就会帮助年轻人“探索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锻炼决策能力和其他必要的生活技能,这些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性生活中作出审慎的判断”。

“我们需要帮助年轻人认清他们所面对的选择,并且学会在所有情况下保护自己,无论是在性或是其他方面。”荷兰公共卫生健康中心的发言人说。

性成长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无论是幼儿还是青少年,他们都有权利获知与“性”有关的坦率、正确的信息。以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谈论性,让他们具备对性积极美好的态度和价值观,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后,附上一个父母与孩子谈论性话题的短视频,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

*注:本文编译自文章《The case for starting sex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于2015年5月27日首发于美国PBS电视台(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官方网站,文章原作Saskia de Melker。未标注图源图片均来自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