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邂逅与憾别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高云龙


(一)

早晨一起床,我习惯性地来到窗前,向对面的单位办公楼望去,寻找期待中的那个美丽身影。果然不一会儿,一只长着长长的喙、头上有冠的鸟儿从楼房烟囱的位置展翅飞出,掠过旁边小区的建筑,很快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这种鸟并不罕见,小时候在农村的田间地头经常能够见到,当地人根据它的叫声,多将其唤作“咘咘呲”,但是在城市里却不多见。而特别令我惊奇的是,它的巢建在楼房山墙的一处破损开裂处。楼房三层,旁边紧挨着的是一栋废弃多年的二层小楼,鲜有人涉足和打扰。鸟巢面向东方,十分隐蔽,楼房突出的彩钢屋顶正好为它遮挡风雨,确是一个绝妙的居所。从去年夏天开始,就有两只这样的鸟儿在这里筑巢安家,只是当时没太留意,今年又是同样的情形,我不由地被吸引着每天关注起来。

其实,我从未近距离观察过这种鸟,甚至没有看清楚过它真正的样子,更不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然而观察时间久了,我确信它是一种戴胜鸟。巢里住着一对夫妻,有时清晨会在附近小区楼下的道路边觅食。它似乎不像喜鹊和麻雀,不太喜欢鸣叫,很少落在树上或电线上,偶尔在巢穴附近的建筑上稍作停留,旋即飞走。但它波浪般的飞行姿势和肩颈以上棕红色的羽毛,特别是扇子状的鸟冠看起来着实漂亮。

动物小科普

戴胜鸟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戴胜                      

拉丁学名  Upupa epops

英文名称  Hoopoe                 

别称  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鸡冠鸟、臭姑鸪

分布区域  欧洲、亚洲和北非地

外形特征  头顶具凤冠状羽冠,嘴形细长。

栖息地  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

食物及习性  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

特殊性  以色列国鸟

(来源于360百科)

于是我的疑问就多了起来——它们每天忙忙碌碌,是在哺育下一代吗?我经常看到的是雌鸟还是雄鸟呢?它们抚养着几只幼雏呢?明年它们还会回到这里安家吗?也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些天维修那座破旧的小二楼时,它们能顺利完成育雏,带着小鸟离开这个即将纷扰嘈杂的地方,重新安个家,或者飞往它们越冬的地方吗?

就这样,每天看着鸟儿出出进进,转眼间秋天将至,小二楼的施工也接近尾声了。一个天色灰蒙蒙的周六早上,我眼睁睁的看着不幸发生了:在刚做完防水的楼顶上,一只喜鹊正在贪婪地啄食着什么——那分明是一只已经死亡的戴胜幼鸟!身躯庞大的喜鹊一边啄食,一边不时舞动翅膀驱赶着一直想靠近的戴胜大鸟。不到五分钟,空旷的楼顶上只剩下半支幼鸟的翅膀,粘在水泥上,在凌乱的风中无助地摇来摇去......

第二天,同样是早晨,我看到了另一只幼小的戴胜鸟出现在楼顶上,它的妈妈不停在旁边逡巡,时而飞到前面的电杆,时而落在楼房的边缘,似乎在不断地鼓励着小鸟起飞,急切地想把它带走。终于,小鸟尝试着飞了起来,但它终归羽翼尚未丰满,柔弱的身子晃悠不停,半摔半落地径直就朝隔壁小区二楼的一个平台掉去。过了一会儿,小鸟仿佛听到了妈妈的呼叫,便呼扇着翅膀再次飞了起来。这次,它选择了错误的方向,顺着房子撞到了另一单元三楼住户的窗户玻璃,落在了窗户下边的太阳能热水器上。直到上午9点多,我外出办事时,它还停留在那里,没有飞起过。等我有空再次留意时,它早已不知所踪。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再没见过那个美丽的身影。

(二)

几年前夏日的一个下午,几位同学相约去拜访家在大哈达的冯金录同学。冯同学的村子距大滩有20公里左右的距离,我们几个在乡政府所在地会合后,便驱车向目的地出发。

车径直向北,驶入一道U型山谷。山谷中间是忽宽忽窄的沟壑和沙滩,有一湾深深浅浅的小溪流过。河滩两边是山,偶尔有村庄坐落在山脚下。所谓的路也在山脚下,是简易的乡村沙石公路,年久失修,崎岖不平。好在我坐在靠左边车窗的位置,还可以自由地欣赏窗外峰回路转的景色。傍晚的太阳从西边山顶上斜射下来,山坡仿佛披上了一块毛茸茸的碧绿地毯。潺潺的小溪弯弯折折,时而如银练般明亮,时而如暗影般消失。小溪两边的沙洲上,生长着各种树木,高大者无非榆杨,低矮者有沙枣红柳。山谷开阔处点缀着零星农田,小麦、莜麦、土豆、豌豆,齐生生,绿油油,长得正欢。

车颠簸着,之前一直聊着天的几个同学便不再多话,我继续注视着车窗外的景致。忽然,在一百米开外河滩一片茂密的树林上方,出现了两只黑色的大鸟,尽管阳光十分刺眼,我依然看清了它们:乌黑的羽毛,白色的胸腹,长长的、鲜红的腿,长长的、鲜红的喙。它们正在振翅并排向沟谷深处飞去。大约仅仅半分钟时间,我还没回过味来,它们便消失在夕阳的余晖里。

到了冯同学家,自然是一番好招待,又是宰羊,又是备酒,一夜好不热闹。但我心中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脑海里始终萦绕着那两只大鸟的影子。回来的路上,我一直紧盯着窗外,生怕错过什么,但直到脖子发酸还是没能够看到期待中的景象。

到家后,带着惊叹和疑惑,我在网上反复搜寻比对,越来越相信那天看到的鸟儿是黑鹳——一种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但种群数量不大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幸运的,我遇到了它,不仅见到了这种珍贵的大鸟,而且是在自然环境中看到它真实的生活状态,实在太难得了。可是什么时候还能再次一睹它的英姿呢?

动物小科普

黑鹳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黑鹳                      

拉丁学名  Ciconia nigra

英文名称  Black Stork      

别称   黑老鹳、乌鹳、锅鹳

外形特征  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很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

栖息地  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

食物及习性  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有沿用旧巢的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

特殊性  白俄罗斯国鸟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来源于360百科)

两个多月之后,机会眷顾了我。冯同学的妻子要住院生产了,由于路途较远,路况不好,考虑到安全问题,他要我开一辆越野车去接一下他们,我当即许诺前往。那已是临近深秋季节。落了一场霜后,后山的天气愈发显得凉了,树叶开始发黄凋落,地里庄稼除了零星的土豆没起外基本拾掇差不多了,田野山林到处一片萧瑟的景象。

仍是上次走的那条道,到了村子,接上等待已久的冯同学俩口子,我们便原路返回。经过夏秋洪水的冲刷,道路更加崎岖颠簸,车子不得不走得很慢。瑟瑟秋风中的山谷空旷寂廖,一只灰白色的狐狸在路旁的坟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偶尔有成群的石鸡穿过公路,晃着身子悠闲地跑到庄稼地里觅食。意兴阑珊之余,我的目光若有所期地投向了那条绵延弯曲的小溪。蓦然,前方一片宽阔的沙洲上,出现了一个黑色小点,在黄白色的背景中显得十分突兀。随着车子缓慢前行,眼前的景象越来越清晰,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天哪,是一只黑鹳!红腿红喙,黑羽白腹,单脚落地,孑然驻立在沙滩上,一动不动地等待着什么。它是我上次看到的那俩只精灵中的一只吗?它的伴侣哪里去了呢?或者它应该是它们的孩子吧,那父母为什么不在身边呢?在已经落霜的季节,它们还没作好迁徙的准备吗?我的脑海里迅速闪现出一大堆疑问。尽管车子距那只鸟儿最近也有二百米的距离,可我一直有一种立即跳下去看看的强烈冲动。但此时车上孕妇的不停呕吐和呻吟提醒我不能耽误时间。就这样,我们不得不离开了,直至它淡出视野。

多年以来,这只鸟儿孤单优美的身影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它到底在等待着什么”的疑虑常常困惑着我,终不得其解。

自然法则告诉我们,鸟儿有鸟儿的智慧与天地,人类有人类的贪婪和局限。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渺小的,有时更多的是自私与丑陋。也许,不打扰鸟儿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