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母亲病重的日子里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任平


2018年里,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尤其是立秋以后,母亲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国庆长假过后我刚回到中旗,11号下午就接到哥哥的电话说母亲病危,让我速回。母亲病危虽是预料之中,但我还是瞬间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痛与不舍,我怀着焦急的心情和各种不祥猜测直奔内蒙人民医院抢救室。

我走进抢救室时,母亲已处于昏迷状态,手上脚上脖子上挂满了长长短短的管子,嘴里插着有创呼吸机。在呼市居住的亲属们加起来十多口人,一部分留在医院陪着正在被抢救母亲,另一部分人回家准备后事。我擦干眼泪马上投入到医院陪护母亲的行列中。

晚上11点左右母亲有了意识,睁眼看见我们都齐刷刷围在她身边,母亲流下了眼泪。随之病痛和有创呼吸机带来的不适使母亲烦躁起来,开始不由自主地用手拔呼吸机。安抚无济于事,大夫建议给她打适量镇静剂,但是后果是病人也许会在熟睡中离去,我们姊妹五人没有同意用镇静剂,于是整整一夜轮流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母亲身边(当时二姐在异地返程中)。

期间,大夫又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继续留在抢救室等待(后果可想而知),二是天亮后转到ICU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还有生还希望,前题是每天下午3点半到4点只有半个小时与母亲探视机会,每天上午亲属与主治大夫沟通一次。我们接受了第二套治疗方案,于次日上午把母亲转到ICU重症监护室。

转入ICU后当日下午,第一个探视的是从外地看病匆匆赶回来的二姐,二姐站在昏昏欲睡的母亲身边,拉着母亲的手,抚摸着母亲的脸颊,有千言万语要对母亲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从始至终带着我们的约定不敢掉一滴眼泪,并告诉母亲儿女们都在外面等着她。通过当天探视我们观察到,母亲住的病房共34人,探视时需一一签名换装(换上医院统一的无菌服装)才能进去。下午3点半开始探视,第一个进去探视的人比最后一名探视的人多7分钟的探视时间(换装和签字时间)。从次日起为了能争取到这宝贵的额外7分钟,每天中午我和大姐草草吃点饭或带上干粮和水早早来到医院,坐在重症监护室门外排队,在往后的探视中我们家始终排在第一位。随后的探视日子里轮到谁探视就通过手机微信视频把母亲近况发送给在外面等候的亲人们,让我们在外等候的人也如同站在母亲身边。同时远在锡林浩特居住的外孙们听到姥姥病重的消息也坐着硬座连夜赶回来看望。

第二天母亲清醒了,首先印入母亲眼帘的是陌生的环境,还有悬挂着的很多管子,母亲想开口说话嘴里却插着有创呼吸机,转头看见床边站着一个穿绿衣服的人,想打个手势让她过来却发现手脚都被绑着,忽然又看见有几个人从她腿上抽了一管子血。疑问、恐惧使母亲忘记了病痛,拼命挣扎起来却无济于事。下午大姐探视时,母亲表现出了极度的惶恐和不安,看到母亲燥动的情绪和祈求的目光,大姐乱了阵脚,像逃离似的离开了母亲。为此我们姊妹六人商量,下一次探视一定要一个既能安慰母亲又能稳住自己情绪的人,最后定下最佳人选是我三姐,果然经过三姐安抚,母亲情绪稳定了许多,后来经过我哥哥和弟弟陆续探视安抚,母亲的手脚也不用捆了。

第七天晚上11点多,突然大夫通知我们说母亲饿了让我们送饭过去,我们高兴坏了,母亲终于能吃饭了。细心的大姐把给母亲熬好的稀粥用细沙网过滤了才放心地装进保温杯里。尽管当时不知母亲能不能真的咽下去,我和大姐还是带上准备好的各种饭菜去了医院,恳请大夫和门卫让我们进去亲自喂母亲吃饭,门卫看见我和大姐祈求的眼泪都下来了,又是深夜,就放我一个人进去。七天了,这是母亲转入重症监护室以来我第一次与母亲见面,我迅速换好探视衣服进去,径直走到母亲身边,把所有带去的饭菜摆在医院专用的小桌上,尝试着喂母亲,当时虽然母亲只喝了一点点牛奶和米汤,却说明母亲有好转,有饥饿感了。我又给母亲全身擦洗了一遍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病房。我和大姐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一点多了。也许我们的精神感动了所有医护人员和门卫,至此在重症监护室的日子里每天破例让我进去喂母亲三顿饭。母亲在重症监护室九天时间对于我们儿女来说是何等的漫长啊。

20日母亲病情基本稳定,转到了CCU监护室,虽然我们可以每天陪护在母亲身边,却增加了我们的负担,我们姊妹6人各自担起责任,大姐、三姐和我负责白天护理,哥哥、弟弟负责夜间护理,二姐身体不好负责在家做饭和给我们送饭,期间由于弟弟有时单位上夜班,三姐又主动担起顶替弟弟夜间护理的担子。

转到CCU监护室母亲还不能坐立,为了让母亲能坐起来,三姐就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借助她的怀抱多坐一会儿,母亲坐在三姐怀里说:“妈倒成你的孩子了。”

母亲住在CCU监护室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十多天,母亲终于可以出院了。出院时大夫告诉我们,岀院并不意味着母亲的病已痊愈,出院后我们更加任重而道远。果不其然,母亲的康复对我们子女来说又是一个挑战。由于刚出医院,母亲的吃喝拉撒睡都不能自理,就连翻身都得有人帮助,三姐不分昼夜侍候着母亲。弟弟听人说大骨汤补身体就连夜熬大骨汤给母亲送去,时日不多又听说鸽子汤养人,就又连忙熬鸽子汤给母亲。

11月底我回呼市接替三姐侍候母亲,看到母亲已能自如翻身,也能端碗吃饭了,这与三姐日常精心照料和大家的关怀是分不开的。我回来近一个月了,每天除夜间照顾母亲外还得抓好一日三餐营养膳食,每日早点后都要引导母亲锻炼走路。有时累得筋疲力尽,但我看到病情日见好转、身体日见强硬起来的母亲很欣慰,也许我们的孝心感动了母亲,母亲积极与我们配合,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搏斗。在外地和当地的外孙、孙子们隔三差五弄点儿好吃的孝敬孝敬姥姥、奶奶。

12月6日我们又欢聚一堂为母亲庆祝87岁生日。近日母亲通过锻炼能扶着东西走几步了,在此我祝母亲早日康复!


该文作者为内蒙古清水河人,1982年嫁到察右中旗,自此一直在这里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