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恩师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常淑兰


己亥猪年的正月十一,春节后的第一场大雪深沉而广厚地落下。 没想到,这天的踏雪而行,是来为我的恩师送终的,悲痛的心情,纷扰的雪花,眼前是挥不掉的朦胧! 跪扎在灵前一片厚厚的积雪上,在恩师慈祥的遗像前深深地磕上三头,鞠上三躬,这一拜,是我发自内心的祈祷与感恩。

刘忠老师

刘忠老师是我读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那个阶段我们正赶上了政治运动,“学而无用论”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安心于学习。而我的父亲在文革期间受害惨重,兄妹们在学校、单位、社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与歧视,我也不例外。自卑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了学习与生活,我甚至还有辍学的想法。 刘老师觉察到了我的消极表现后,不仅没有随波逐流,反而给予了我很大的呵护,他很关心我的学习情况,尤其对我的语文作业以及每周一篇的作文,都要进行认真的修改和点评,精细到标点符号的斧正。在老师的关怀督导下,我逐渐地树起了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打消了辍学的念头。 

在科一中读初三的时候,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那是一节语文课后,刘老师把一本小说交给我,他大略讲了这本书的内容:是描写一支在中苏边境上青春火热的民兵连队,他们积极训练、备战备荒、军民鱼水的感人故事。老师很严肃地给我布置了这次别样的作业,他让我在几日之内把此书熟读两次以上,然后尽量背下来。开头以为是老师让我写一下读后感,几天后,老师问我小说背得怎么样,并说明让我用讲故事的形式,讲给比我高一届的学生听。这好比赶着鸭子上架,自卑胆怯的我,根本不相信自己能把这个故事讲好,那就尽量推脱吧。 老师看我没有勇气,语重心长地给我做工作,他说:“你的个性很内向,我是有意让你得到一些锻炼,你要发挥自己在写作与口头表达方面的特长,将来走出社会,那怕是打份临时工,多一点擅长就多个就业机会呀。”记得当时他让我向旗文化馆当评书讲解员的常忠英老师学习,当时常忠英老师的评书可谓是中旗文化领域的一个亮点。他又说:“为什么安排你给高一届的同学讲呢?因为大家彼此不认识,你讲得如果有些失误,日后也不难为情。”刘老师同时与上一届的语文老师进行了沟通,在老师们的精心安排下,我勇敢地走上了有百人听的讲台,两个班合讲一次,单班又讲了两次,分三次讲完。总算是交差了,当时怎么也感觉不到能与以后的出路有关联。

刘忠老师留给作者的书法作品

1976年我高中毕业了,按政策留了城,父亲的退休指标被时任单位领导擅自转让了他人。由于文革影响,运动中深受迫害的父亲,不敢声张正义,我的工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了,那是我放飞梦想的机会,可激动过后,残酷的现实把我珍藏心底的“大学梦”彻底破灭了。家里根本就没有支撑我上大学的能力,父亲的退休费只有二十八元,再加上二老年迈多病,身边离不开人照顾,我不忍心父母艰难度日,能留在他们身边找一份工作是我唯一的愿望。

可几年又过去了,仅靠打一些零工帮助家里的生计,渺茫的前途使我徘徊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1980年的严冬,工作还是没有任何着落,无望无助的我,脑海里时常翻腾着老师讲过的那些话。猛然间,在校时给两三百名校友讲故事的那股勇气一振作起。一支笔虽不斐然成章,一定要讨个公道;一张嘴,也不是伶牙俐齿,坚决要伸辩个是非。一条艰难的上访之路走下去,经过三个月的奔波,终于在1980年的年底讨回了本属于自己的那个工作指标。人生的这个转折点,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在学校时给予的鼓励、鞭策、栽培是多么的重要。可见老师当时是根据我的家庭情况与社会现状,为我的人生作了他尽力而为的规划。在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经历了艰难曲折之后,虽然我的人生不是多么灿烂辉煌,但也为自己的自强自立而欣慰,同时也更加理解了“感恩”的内涵。

忘不了老师抚慰过的受伤心灵,更忘不了老师苦心安排的、给我一生启迪的那次故事会。 最后一次看望老师,是去年的中秋节后,间隔多半年的时光,老师显得更加苍老了,原本就腰疾驼背的他,每挪动一小步都很艰难。他颤抖的双手拿给我一纸书法,那是一张仅有A4纸大小、存放多年的宣纸,正反两面都写满了字。他还让我看了留给孙子的一些字帖,也都是用了一些零零碎碎的纸张。好一阵心酸啊!尽管老师的晚年生活十分拮据,他却总是说:“过得去。”他不仅承受了老年丧子之痛,还承担了一个学美术的孙子的全部费用。后来闲下来,慢慢地逐字、逐句拜读了老师赠送的那首“长寿歌”,既温馨又感激,那是他对我晚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刘忠老师留给作者的书法作品

怎么也没想到,一声再见,竟成为永別!由心生悲的我听着师娘讲述了老师寿终前的状况,给我一丝安慰的是他老人家在生命的尽头没有遭受太大的病痛折磨,走得虽然很急促,但也很安然。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虽然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在老师的关怀、同学们的陪伴下,我顺利地读完了初中。虽然我不是老师最出色的学生,但刘忠老师是我最尊敬的语文老师!零乱的思绪无法整理,深情缅怀的悼文是一篇老师再也判不了的作业。安息吧!我的恩师。 

                                           2019年清明节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生长、工作、生活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科布尔镇。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小娟

校对:图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