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旗人在东京(三):樱花季里说樱花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张贺庆 

这是微信公众号“察右中旗人的故事”(微信号:zhongqiren-gushi)已声明的原创作品,欢迎联系转载,但请尊重我们的写作和编辑成果,切勿盗用,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樱花红陌上,

杨柳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

这是周总理于1914年他16岁时写的一首描写春景的五言诗,诗名《春日偶成》。第一次读到这篇诗文是在我高中的时候,当时只是感叹周总理原来除了有“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霸气,原来还有“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的浪漫柔情。2004年在准备来日本留学的某一天,偶然再次在一本书里读到了这首诗,那时樱花两个字显得别样的突出,因为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看来,樱花就代表了日本,而提到日本,就会不由得想到了樱花。

中旗的三月底四月初仍然是寒风凛冽,全然没有一点春意,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东京,则春意渐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樱花季节,就让我用一篇《樱花季里说樱花》,来带领大家踏上了解日本的文化之旅吧!

樱花是蔷薇科樱属几种植物的统称,在《中国植物志》新修订的名称中专指“东京樱花”,亦称“日本樱花”。樱花原产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主要在日本国生长。樱花品种相当繁多,数目超过三百种以上,全世界共有野生樱花约150种,中国有50多种。全世界约40种樱花类植物野生种祖先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3种。其他的则是通过园艺杂交所衍生得到的品种。

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当时万国来朝,日本的遣唐使将樱花带回了东瀛,其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樱花象征热烈、纯洁、高尚。被尊为日本国花。

以上的文字是网上对樱花的基本概述,都是基本知识性的说明,就直接引用了。需要强调的是:一、樱花源于中国,但现在在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公园里看到的樱花,绝大多数都是日本不断改良的品种,日本樱花中,最著名的品种莫过于“染井吉野”,也叫“东京樱花”,这个品种的樱花,不仅在日本被广泛种植,就连我们中国绝大多数的公园樱花都是这个品种;二、上文中最后一句“樱花被尊为日本国花”这一句要简单说明一下。如果问日本的国花是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樱花,其实不然。日本对国花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与樱花处于同等地位的,还有菊花。菊花是日本皇室尊贵的象征,而樱花最早则象征了武士道精神,之后逐渐成了日本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所以这个“尊为”二字用得很恰当,需要注意一下。

明代大儒宋濂有《樱花》七言绝句一首: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恐是赵昌所难画,春风才起雪吹香其中的一句“赏樱日本盛于唐”说明了早在明代就有日本樱花源于中国唐朝的说法。近现代日本有一本研究樱花的权威性专著叫《》,里面详细地记录了日本樱花的由来,包括对日本樱花的来源及传播历史轨迹的记述颇为详尽。日本史上被认为有关于花的最早记录于日本奈良成的最早的《古事》中。文中记载的一位叫「木花之佐久夜毘売」(このはなさくやひめ)神仙,它是富士山的守神,非常美丽动人,但是寿命却非常短,在很年候就死去了。应该就是最早的化身。日本关于“个字的最早出于同是撰于日本奈良代的《万叶集》。《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最新的日本年号“令和”二字就是出自于集。)《万叶集》共有二十卷,内收和歌共四千五百余首。据学者统计,整个集中有咏梅花的119首,而咏花的却只有46首,而在奈良时代日本人说的“花見”(赏花),去赏的可是梅花,全然不是现在的赏樱花。可能也花由于到日本的时间较短,花的情感没有超越一直就存在的梅花。樱花的日语读法为“さくら”,“さ”是代表了“さ神”,也就是农田之神,而“くら”则意味“台座”,“地盘”。也就是说当樱花开的时候,就说明是农田之神来到了,大家要准备好酒好菜来供奉招待农田之神,其实也就是说明大地回春,到了务农播种的时候了。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樱花对于早期的日本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位报春的使者。

樱花是从唐朝传到日本的,我想唐朝人可能对于樱花的情感与现在樱花给予日本人的情感是差不多的,这从众多的唐诗中可以找到佐证。樱花娇嫩可人的花色,短暂的花期,再加上春暖日丽,亦或淅淅沥沥的春雨的衬托,每当花瓣如雪片一样纷繁落下,那种凄美之情溢于言表,樱花自然就成了文人骚客笔下不可或缺的题材。例如唐代大诗人元稹写《折枝花赠行》: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还有大诗人李商隐也写到: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诸如此类带有樱花的诗文在唐代不胜枚举。到了宋代也是如此,宋代赵钟麒曾写《固园席上次韵答茅原华山》:百尺云中五凤楼,樱花墨艳竞千秋。春来瀛海无双色,人占扶桑第一流。明代的时候,除了上面宋濂的《樱花》,文学大家李梦阳的《新买东庄宾友携酒往看十绝句其一》“芳园垂老惭为主,门巷开除即是家。不知樱树春能早,便把樱花作杏花。”也是樱花在明代被人文所记录的经典之句。

中国古代文人爱写樱花,日本古代的文人也是如此,例如《万叶集》中的第六百二十七首名为《櫻の歌》(樱之歌),内容是:さくら さくら野山も里も  見渡すかぎり  かすみか雲か  朝日に匂う  さくら さくら   花ざかり 大意是:樱花 樱花 山野村落  一望无垠  如霞似云 散发朝日之芬芳  樱花 樱花  花季漫漫兮。《万叶集》中还有一首叫《咏花》的诗,诗文是:樱花时者虽不过 见人之 恋盛常 今之将落 。日本古语还有:“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的名句,相信很多了解日本的人大多都听过。总之随着樱花在日本的影响不断加深,历代文人对樱花的描写多如牛毛,这里就不多列举了。古代尽管没有相机,但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文人们用唯美的词句把千百年前的樱花美景牢牢锁住,使得樱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鲜活地展现在当今的世人面前。

上野公园樱花满开

樱花对于文人来说是寄托情思的绝好载体,但对于大众来说,迎着春天的暖日,欣赏着樱花的烂漫,无疑是春天里修养身性绝好方式了。日语“花見(はなみ)”直译的话就是“赏花”的意思,更主要是几乎就是特指赏樱花。樱花的花期很短,从开到落也就是十天左右的时间,而它从满开到凋落更是主要集中在最后的两三天之内。樱花开花之初,显淡粉色,满开之时却会显白色,满开的时候,成片的樱花如云如雾,待到要凋落的时候,随着微风拂来,片片花瓣如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飘洒下来,虽为春意盎然之际,但却给人一种落叶深秋的凄凉之感,令每个置身其中的人无不纠结在一种美和伤感的无奈之中,这个可能也是樱花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吧。

浅草隅田川公园樱花满开

樱花作为舶来品,在日本古代可不是谁都可以赏得到的。日本有关赏樱的最早记录是公元812年嵯峨天皇赏樱集会。到了公元831年,赏樱这个高雅的事情,在皇家贵族之间已经极为流行,所以在上层人士的带动下,这些人的私家庭院里樱花树的栽培越来越多,在专人的打理下,无论从品种到数量都独具规模。到了镰仓时代,也就是我们的南宋到元的时期,赏樱的阶层逐渐扩大到了武士以及一般的阶层,但可以赏的地方却是非富即贵的私家领地,不是谁都可以进去的。一直到了1720年,德川幕府的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公在东京的飞鸟山以及浅草的隅田川两岸种植樱花树,为一般贫民老百姓提供了自由的赏樱场所。樱花树种植于河岸两边,一则可以赏花,二则在赏花、乘凉的同时,通过人的踩踏,可以达到坚固堤岸,防止河水决堤的效果,如此一举多得,所以樱花的种植很快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赏樱这一看似轻松的事情才真正从上到下得到了普及。如今,每到樱花满开的时候,在樱花树下,或家人,或亲友,或同事都事先占好自己的地盘,在地上铺上油布,放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小吃,啤酒,饮料等,抬头观赏着美丽的樱花,低头同左右谈天说地,嬉笑怒骂,畅叙幽情,无比的放松快乐,俨然成为日本没有定制的传统节日了。

上野公园赏樱

东京赏樱的地方很多,最为有名的有上野公园,隅田川公园(浅草),新宿御苑,明治神宫等等,我之前在上野和浅草都住过,所以这几个地方是我常去的赏樱之地。对于我个人而言,樱花就是一种满开于春季的美艳的植物,美,好看,是我对它最为直接的感受。可能是由于我们中旗,乃至我们内蒙的花的种类太少,更别说花开在了偌大的树上,所以我至今都记得十多年前初到日本,在上野公园第一次见到樱花时的那种震撼,成片的樱花真的是如霞似云般的壮观。抬头看花,低头看人,花多,人更多,大家三五成群坐在树下,小孩们在父母长辈的怀中撒娇嬉闹,朋友同事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如此的一片祥和之景成了我对日本的第一印象。现在我住的地方四周也有很多樱花树,尤其离我家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水潺潺,河中鱼儿成群,河面上野鸭野鸟自由游弋,两岸全是樱花树,这几天樱花满开,美不胜收,如果有朋友们未来在樱花季来日本游玩,我一定带你们去看看!

我家附近小河边樱花

我家附近小河中的野鸟(樱花还没有盛开)

时至今日,日本的河川两岸,乡间地头,公园广场,几乎到处都有樱花树的身影,与其说它是美艳动人的花朵,还不如说它是日本人情社会的纽带,也视乎是如今平等盛世的一个证明。

结   语

樱花可写的实在是太多,篇幅有限,争取以后有机会从其他的角度再次介绍。樱花对于日本的影响非常巨大,这个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的,樱花的象征意义以及文化内涵在众多的文章及论述中都有很全面的介绍,在这里我也不多说明。如今国内有樱花的地方每当到了樱花季也是人山人海,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一些另类的行为和言论也常常见于网上新闻。时至今日仍然有国人为樱花来自于中国而对日本樱花文化心存蔑视,仍然有众多的国人因为樱花知名于日本而心存愤怒,似乎在国内看到了樱花就看到了端着刺刀的日本鬼子,看到了同胞们在樱花树下如日本人一样席地而坐,仿佛所坐之人就成了汉奸一般。当然,一些真变态的个例除外。我们老话有说叫“不知者无罪”也有叫“不知者无畏”,在我看来,不知者应该少说多看,少说多学,说多了反倒显出了自己的无知和愚昧!时代如流水,人在一代一代地逝去,而花还是那朵花,树还是那棵树,不管是什么国家,花要给有心的人来看,心不干净,眼里的花又怎么能美了?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84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大滩乡大滩村,1997年移住科布尔镇,2003年察右中旗一中毕业,2005年赴日留学。现居日本东京,从事艺术品拍卖、文物鉴定工作。

【本期幕后】

策划:安强

编辑:楚楚

校对:小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