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常鹏



2017年秋,我们回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

老家现在被称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改名后还是第一次回去。这次发现它好大好大,楼高路宽,外延了很大的面积。

对它的记忆常常是桥东以及桥西,从姥姥家到老虎山。

这次和几年前在老虎山前的留念。

2002年夏,我们在老家逗留了一些日子。那时的记录是这样的。

卧龙山

离市区最近的山,从前很多老人过世都埋在那里。山上开满地茭茭,弥漫着淡淡香味,有牧童在放羊。绿色在那个月份很普遍,不远的地方有黑白相间的牛默默地叫着,声音低沉。

 

岱海

去岱海乘坐的是长途汽车,从小在这里生活,坐长途车出行还是第一次,记忆中很多旗上的人在这里穿着跟我们不同的服装进进出出。

车子穿过市区,向凉城的方向行进,夏天的农田是美丽的,路上开满了各样的蔬菜花,白的蓝的土豆花,细小的荞麦花,我头次看到不起眼的土豆在它没变成土豆之前所绽放的花儿是那么的可爱。

车上的人们大多在闭目养神,而我依然兴趣盎然地看着路边风景。车子走了2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那里有辆黑色桑塔纳等着。去岱海的人很少,没多少生意,坐上那辆车,将我们带到了公园的侧面,他是为一家饭馆招揽生意的,点了几个菜,很多都没有,无奈只能是他们有什么我们吃什么了。小工拿着单子跑到里面为我们去准备饭菜,这个功夫,我看了看外边,两边是齐整的蒙古包,很多客人在里面休息,估计是包团去的。

 

岱海,是个内陆湖,处在一条狭长的陷落盆地中,在蛮汉山跟马头山之间,水源来自于山地丘陵涌来的大小24条河流。围起的公园里面就是岱海滩了,水不太多,有条游船在岸边停着,导游拿着喇叭招揽生意,游人走走停停,上船的很少,在另一边,有穿着泳衣的人在戏水,那天碰巧有点阴天真正游泳的不多。

 

岸下,是个很深的马场,牧人牵着马等待游人光顾,在儿子的鼓动下,我随着他战战兢兢地上了马,很害怕,儿子却说如同坐在肉沙发上。

顺着马场边缘行走,我发现铁丝围起的外边,风景独好,纯纯的自然风光,牛、马、羊在吃草,默默的,他们或许早就习惯了圈里人的注视了,眼睛都不瞥见向我们。远处山安静地矗立着,天上有乌云,一朵朵的。据说,过去的岱海滩,蓝天白云山水浑然一体,牛羊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整个海滩如同秀丽的塞外明珠。

 

那天关于岱海的记忆,有路边的菜地,密密的芦苇林,高大的骆驼,扬起的尘土,不可口的饭菜,和一汪很浅的水。

 


霸王河

距离市区3公里,去霸王河的路不算平整,沿途路过菜地,乡人居住的房子,有高速公路施工,很大的推土机,尘土飞扬。 

 

接近霸王河的时候,路过一个不知名的小站,周围被茂密的树林包围,偶有火车鸣笛的声音,将倦怠的铁路工人惊醒。 

 

霸王河岸很高,据说很久以前,这里夏季涨水,冲坏附近的田园,人们惧怕它,所以称它作霸王河。它的蒙名叫纳尔森郭勒,意为松树河,源头是美丽的纳尔森宝拉格,如今,多年的干旱使这里变作细细的流水,更像一条小溪。我跟儿子脱去鞋子,让脚底跟霸王河水亲密接触,水下有软软的沙和圆滑的石子。司机老王忙着为儿子捉蚂蚱,放在矿泉水瓶中,用剪刀扎了几个小洞,蚂蚱们在里面无奈地叫喊着。记忆中,有个暑假,我们一起去舅舅工作的地方玩,仓库里面堆了很多草料,引来不少蚂蚱,我们就乐此不疲地捕捉,捉到很多蚂蚱,但也带回了跳蚤,身上痒了很久,越痒就越折磨瓶中的蚂蚱,仿佛我们身上的痒是蚂蚱带来的。记忆中还有痒的感觉,跟姥姥在灯下将我的衣服一遍遍翻看。 

 

从霸王河返回,已是中午了,住的地方的楼下有两个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叫卖,我们买了两盒玻璃饺子,又去隔壁的饭馆买稀饭。玻璃饺子是用山药粉做成的,透亮透亮的,馅是羊肉的,味道很鲜。我们一直在靠近招待所的一家隔壁饭馆吃饭,老家新鲜的菜不多,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白菜南瓜了。老家吃莜面,会做的人在每个手指缝间夹块面搓出很长的细条叫鱼鱼,我小时候也曾经在姥姥的面板上实验过,但只能搓一条还总是断,呵呵!还有在面板上快速搓成的是猫耳朵,将面摊开里面裹上土豆丝蒸出来的叫顿顿。吃莜面最主要的还是辅料,有冷汤和热汤两种,用醋加冷开水上边撒上葱花的叫冷汤,热汤一般都是蒸,在蒸莜面的同时将土豆丝和羊肉臊子,西红柿一起蒸,莜面熟了,汤料也熟了。母亲他们更加偏爱的是莜面,吃莜面的味道,汤料可有可无,而我更爱的是那些汤料,所以说,我爱莜面的程度大大逊色于母亲那辈人。 

 

涮羊肉也是我们经常吃的,在一家装修很考究的饭店,价钱不是太贵,羊肉是旗上最新鲜的,那家店底料配得很好,小奶饼有淡淡的羊奶味,每次都是吃到撑才回去。晚间我们经常就坐在房子里看新洗出的照片,回顾一天走过的路。 

 

军马场

去军马场的方向,跟到岱海的方向是截然相反的。我们包了车,在没出市区的地方,母亲指给我看,那里就是铁路医院,我出生的地方。儿子如我一样,也出生在铁路医院,只是他的出生地是另一个地方。 

 

一路上,经过很大一片菜地,跟去凉城路上看到的菜地不同,这里种植大片的玉米,远处是高山,有黑白相间的牛漫步。儿子那天晕车,一路地吐。车向前开,不远处很多白色的转盘,错落有序,司机告诉我们那是很有名的风力发电站,建成时间不长,但收效很大,我们下车在近前观看,这里已经是辉腾梁了。发电站周围建了很多蒙古包,里面设施齐备,我们在一个插着红旗的蒙古包旁边合影留念,继续开车向前,不远就到了军马场——离市区最近的草原。


以前想象中的草原是辽阔风吹草低的那种,但这里却是另种风景,起伏不平的绿,草不算高,凹进去的地方如一口碗,里面泉水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粼粼,泉边上有棕色的马懒懒地或躺或卧。这是九十九泉,传说造物主偏爱这片景色,就用泥土捏了一个九十九朵花瓣状的“莲花盆”置于此地,形成九十九个酢儿。 据说,700多年前,太宗窝阔台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他与这里习武练兵,准备兴师北伐,九十九个酢儿之一的郎素酢儿的东北地,至今还有他的一座兵器库的遗迹和点将台的旧址。沧海桑田,那震撼人心的牛角号,惊天动地的马蹄声,早已无有了踪迹,军马场的名字也不知是否是因了这些而留下的。草地上,有绿色的蚂蚱和不知名的小昆虫若隐若现,此时,真想伸展四肢与草地紧密贴近,望向蓝天白云。

照片是一种回忆,一些人长大,一些人变老,一些人永远离开了我们。

湛蓝湛蓝的天空有云朵轻轻漫步

碧绿的草地我的身体舒展呈T型

准备眯一下

耳畔蚱蜢跳跃亲吻姹紫嫣红

风声低低吹动泉水涟漪

马儿或躺或卧于泉水边

白的黑的棕的

倒影青青

草儿呼啸的声音伴着蚱蜢惨烈的鸣叫

风起了

云儿翻卷万马奔腾

狂吼着逼近 逼近

远处驾驭赤色马儿的那人

挥舞马刀

威武呵斥令天影婆娑

一切静止

醒醒该走了

是啊,美丽的草原不是我的家

我只是在这里眯了一下

还是要回家的

耳畔蚱蜢跳跃亲吻姹紫嫣红

风声低低吹动泉水涟漪

马儿或躺或卧于泉水边

白的黑的棕的

倒影青青


我在草地上终究没有眯成,我们只是围成一个圈圈,席地而坐,边吃自己带的面包火腿,边看着近处的草原姐妹随鼓乐起舞。这里给了我最近的草原感觉,或者所有的草原都如此吧,生态的原因,我们再无法回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境界了。

 

军马场之后,车载着我们向黄花沟行进,沿途是或高或矮随风荡漾的野花,姹紫嫣红的,车行到一半,司机突然停车,从车中走出,弯腰在车前拾了什么,待上车,才发现,他手里轻捏着个蚂蚱,原来是那蚂蚱挡了我们去路。沿途,这样的趣事太多。到达黄花沟,就看到了不同与草原的另一世界。山,陡峭的山,我们走近,当地牧民忙碌地穿来穿去,有牵着马的,有抬轿子的,招揽生意,也有路边商人将羊奶灌到塑料瓶中兜售,这白白的透着腥气的液体,曾是我小时的食物,我买了一瓶,饮一口,咸咸的,腥腥的。

 

听说,黄花沟是因为山中盛开黄花而得名,但许多去的人都摇头说看不到黄花的影子。我们沿着山道朝前走,山路有一段很陡峭,上去,是碎石搭成的敖包,敖包前还有行人留下的烟竹灰烬,大家围绕敖包走了一圈,心中祈祷,健康平安。

那时放假总要回去,在某个人造小公园摆个姿势,合个影。

那时邻居围坐姥姥家,说着这样那样平淡的事,做着这样那样发财的梦。

那时冬天太冷太冷,树坑里的水转眼就冻结成冰。

那时早点铺品种不多,豆浆味美。

那时酱豆腐上浇上醋拌上香油,美美哒。

 

那时从集宁南下车,穿过一个个的胡同,停留在一家门外,重重地敲门声,惊醒房里的人。

此时门内传来:“是狗子吗?”

再敲。

“那是毛子?”

对了,便不再敲,静等开门。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一九七三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市(区),现定居北京,目前在央企某公司任职,爱好文学、美术。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楚楚

校对:敏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