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哪里找回我的童年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郝虹


我想回到我的童年,那清贫却快乐的时光。

那时的孩童没有太多的作业,那时的成人没有房贷的压力,那时的空气中没有刺鼻的烟尘,那时的庄稼不需要农药的“庇佑”……那时只有淳朴的民风,自由的心境,田间的歌声,简单的快乐……

儿时生活的农村是真正的山清水秀,环境宜人。那时的小河终日流水潺潺,到了夏季,挽起裤脚走进清凉的河水里,酷热的暑气顿时消减一半。我们也常在河里捉泥鳅、洗衣服、筑“堤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到了冬季,结冰的河面上划过的冰车载满了欢笑,只是几块木板和几根铁条就可以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腊八时节,还可以从河里砸几块冰下来,回家堆砌成冰山作为腊八节的图腾。

那时候的山野四季美景变幻无穷,如诗如画,让人陶醉。早春时分远望田间地头、山岭土坡,是一片若有若无的绿色,泛着鹅黄的光泽,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从春末到秋初再次放眼远眺,整个山间田野已变成一片葱绿,在这“绿毯”中间悄然点缀了些各色的野花。到了晚秋,整个山野却也还是色彩缤纷,野草开始泛黄,却没有行将枯萎的干涩;树叶逐渐变得黄中带绿,偶尔还夹杂着红色,煞是好看。田野里成熟的作物翻腾着金色的波浪,宣告着丰收的喜讯。即使是白雪皑皑的冬日,山野也不缺乏应有的美丽: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光曾带给人多少遐想与豪情。

那时候人们的劳作方式原始而简单。田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农民吆喝耕牛的声音,或者耕牛偶尔悠长地来一嗓子“哞儿——”,回应着主人的吆喝。地里的野草是靠锄头或者双手清理干净的,从来没有人想过用什么农药;肥料全是自己家里养牲畜积攒的,或者是起个大早在路上捡的,正宗农家肥。所以收获了的庄稼有着最自然的浓郁气味和最给力的营养。那时候人们早出晚归,用最原始的方法耕种着祖先留下的土地,也收获着生态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

那时候还有许多现在的小孩很难见到的动植物,比如狼、黄羊、酸窝窝、醋柳柳……小时候父母诈唬不听话小孩子时会提到“狼”这种动物,那时候村庄四周的确有狼出没,而且是那种野性十足的狼。不过当时的自然环境足以让狼族在野外自给自足,人们除了独自到农田干活害怕惊动狼群而受到伤害之外,狼的存在倒也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困扰。而如今孩子们感受到的狼也许就只是那个在动画片里被各种羊和老婆欺负的“窝囊”主了。个别的小孩子也许还曾在公园里看到过狼,但那已经是没有狼性、毛黏在一起、甚至都不如一条土狗的狼了。除了狼,还有一种动物现在也再无法看到踪迹了,那就是黄羊。到了冬季缺乏食物的时候,黄羊就成群结队来到村里,爬上农家草垛。如果人手足够,围堵逮获几只是没有问题的。如今别说是野生动物了,就连家养的猪、狗、鸡、鸭等家畜家禽也不常见了。早上再也没有了鸡鸣狗吠的喧闹,夜晚也罕有蛙鸣与虫唱的交响了。

还有几种值得我写出来纪念的植物:狼毒花、酸窝窝、醋柳柳、沙奶奶、梭牛牛……因为如今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了。

在我的家乡,狼毒花的俗名叫头疼花,叶子长圆而细小,花苞像是火柴头般大小,直直的茎秆顶端开满了白色或紫红色的小花,据说人闻过此花朵的气味之后会头疼。基于这个原因,我就没有去冒险验证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其余提到的植物全是儿时小孩子们的“美味”,只是不知学名是什么。

顾名思义,酸窝窝和醋柳柳是两种味道发酸的植物。醋柳柳一般生长在田间地头,早春时分,它们便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钻出来,稚嫩的白芽一天天地向外伸展,吃起来又脆又酸;白芽慢慢向上生长,茎部也变得越来越粗壮结实,颜色红而泛绿,两侧长出许多嫩绿的柳叶状叶片。长到半尺左右的时候吃它最佳,折一枝嫩茎,剥开厚厚的皮层,露出红里透绿的茎肉,那酸中带甜的味道让我至今怀念。

酸窝窝是长在山上的一种植物,模糊地记得它好像是匍匐在地面上生长着,而清晰记着的就是我们吃到的部分,像一朵盛开的微型菊花,只是“花瓣”圆润饱满,表面像是结霜了一般,所以呈现略带灰色的绿。现在想来,其实它是一种多肉植物。

沙奶奶果实形状像瓜,所以有的地方又叫地瓜瓜,细条状叶子一丛丛地生长,一般高15-20厘米,植株及果实含有白色的乳汁,果实两头尖尖的,吃起来有一股子带奶香的甜味。

梭妞妞应该属于兰花类的植物,这是我根据它的叶子和花形判断的。过去在家乡这种植物随处可见,田边山上到处都有。能吃的部分是它埋在地下的果实。到了秋天,我们使劲把它露出地面的像织毛衣针般的叶子一绺一绺地拽出来,然后就可以挖到地下的果实了。果实的形状就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织布的梭子,这应该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它的果实里有许多小的子粒,未成熟的时候非常好吃。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可以做调料的野韭菜、野葱、野蒜苗,现在也不常见了。这些植物的花摘下来晾晒干是很不错的调料,名字就叫扎蒙蒙,如今在一些地方还有出售。

童年让我留恋的地方还有留在记忆里的热闹:热闹的年节,热闹的活动,热闹的游戏……每到过年过节,都会有相应的活动、食物和节日物品,像春节的麻花、饺子,端午的凉糕,中秋的月饼;像年三十儿的拢旺火、接财神,正月十五的秧歌灯会,八月中秋的供奉月亮爷爷;像端午节的五色线、香荷包,清明时节给小孩带的清明串、捏的“寒燕”,七月十五捏的面人……我们自己做的玩具也曾在那个年代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快乐:纸飞机、自己缝制的布娃娃、纸折的宝、搜集到的糖纸……尽管没有现在孩子们的玩具精美,但同样让我童年的生活充满乐趣。年节时的民俗表演和传统节日小吃带来的是热烈而浓厚的节日气氛;自制的玩具让大家都乐此不疲。简单的生活带来的却是真实而持久的快乐。

尽管没有锦衣华服,珍馐佳肴,没有电视音响,电脑媒体,但我的童年有山野美味,有收音机里的小喇叭广播,有那么多值得我回味与留恋的情节,让我的童年生活丰富而愉悦。

在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有多少孩子可以体味到我儿时的快乐?而我,又可以到哪里去找回我的童年?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是内蒙古察右中旗人,80后,现为中旗职业中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