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海蛟龙:记参加“两山轮战”的老兵王龙奎(一)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陈旭升


1

邂逅老同学

2019年4月13日,我们定居在大同的四个中旗老乡结伴回科镇参加李俊孩子的婚礼,第二天中午在饭桌上,我遇见了帮助操办新娘子回门事宴的代东者之一王龙奎。

王龙奎和我是同年参军的,但我俩不在一个部队服役。我的老部队是原69军坦克7师第25团,驻山西省怀仁县;他所在的部队是原24军70师侦察连,驻河北省丰宁县。王龙奎是我在三道沟中学上学时的初中同学,初二那年,我从元山子中学转学去了三道沟中学就读,被分配到了七班,王龙奎在一墙之隔的八班。他是三道沟乡四兴庄村人,因为当时我们不在一个班,只是认识,没有过交往。82年初中毕业后,我回户籍所在地元山子中学参加了中考,之后去苏勒图中学上了高中,王龙奎留在三道沟中学复读,从此我们各奔东西,再没有见过面。

作者和王龙奎(左)合影

战友关系是所有朋友当中最亲密的,即使原来没有在一个部队当过兵,没有在一个锅里吃过饭,没有一起抗枪打过仗,但只要互相说起曾经当过兵就有一种天然的亲密联系,距离马上拉近了许多。我和王龙奎分别三十七年后再见面,因为我俩是校友加战友关系,共同语言就比较多一些,所以很快就熟悉了。我们互相聊着分别后这些年各自的情况,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参加“两山轮战”的事。大家边吃饭边问边听他的讲述,同桌的人被他的英雄事迹和奉献精神所感动着,我随之萌发了写写他的想法。当年参加对越作战的官兵们浴血奋战,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铸就了“艰苦奋战、无私奉献”鼓舞全国人民士气的“老山精神”,这是包括王龙奎同志在内的这些亲自参加对越作战军人的骄傲。我们察右中旗为家乡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

王龙奎留影于老山前线

1984年10月,身高一米七三的王龙奎成为同龄应征青年中为数不多的壮小伙子,凭着强健的体魄被征召入伍,到了驻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街北沟的步兵第70师208团2营6连。到了部队,他觉得要想在众多的新兵当中出人头地干出点名堂,就得有比别人更多的本领才行。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要做甚务甚”,当兵的没有过硬的军事本领不行,于是每一个训练课目,他都比别人多流一些汗水,再加上他先前就有很好的体育基础,新兵训练三个多月,他取得了全新兵营军事训练第一名的好成绩,直接被选拔到了驻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六间房的师教导队,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侦察兵集训(全团只挑选了五名)。

颁发领章帽徽后和战友合影(左后是王龙奎)

侦察兵是特种兵,是从部队优秀的训练尖子中挑选出来的,要求具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侦察兵的行动较一般的兵更为迅速、灵活,对单兵的体能、技能、敏捷度和综合作战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现在的陆军、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军和武装警察部队都有特种兵。特种兵的训练都是相当严酷的,只有经过特别严格的训练,才能锻造出特别强的战斗力。特种兵享有“军中之军、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之称。

训练就是战备,军种与兵种不一样,训练的内容和重点就不一样。王龙奎他们学习的是步兵侦察专业,步兵侦察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前沿获取敌方部队的番号、人员数量、火力配系以及在敌后对敌方重要军事或交通、通讯设施等进行破坏打击等。像王龙奎他们准备赴中越边境执行任务的陆军侦察兵的训练科目有:军事越语、5公里武装越野、400米障碍、野外生存、投弹、武装泅渡、侦察战术(开辟观察所,架设器材等)、拳术(捕俘拳、捕俘刀、军体拳、散打、擒拿、捆绑等)、攀登、手语、旗语、军事地形学、汽车驾驶、心理学、特种技术侦察(雷达侦察、摄照像侦察等)、审讯与反审讯、侦察与反侦察等。侦察部(分)队是各级指挥员的耳目,他们所提供的情报为首长下定作战决心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新选送的侦察兵骨干,王龙奎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训练中。当时王龙奎在70师教导队是拔尖儿的训练标兵,所有课目的训练成绩都是优秀,尤其是难度最大的单杠八练习大回环,全教导队只有他一个人能完成,是独一无二的。6个月的训练结束后,被他70师教导队评为这一期唯一的一名“全优学员”,教导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70师侦察连。

王龙奎在用望远镜观察

经历过苦难的人最懂得奋斗。他回想起当初因为家庭贫穷缴不起学费,被班主任王某某两次赶回家,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到部队后他没有放弃文化知识的学习,当兵走的时候带了很多课本,训练间隙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学习。在教导队时,他遇到了一个叫高志安的分队长(相当于排长),非常关心和支持他的学习,经常给他辅导文化课,他学习的收获很大,感觉比在学校时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虽然后来由于参加了教导队集训,集训完了又上了前线,把学习停了一段时间,但他对学习始终没有彻底放弃,退伍后,1992年还考入了中央党校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每周末上两天课,两年半后取得了大专文凭。

2

负义的越南

越南自古以来就是华人华侨聚集的国家。历史上越南和中国一衣带水,有的村庄和我们中国的村庄紧挨着,山对山,村对村,水连水,这个村大声喊话,那个村就能听得到。所以边境地区异国通婚的人比较多,中国边民的亲戚是越南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地村民的地方土语和生活习惯和就近的越南人也一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越南也一直是逃难的中国人最后的归宿,尤其是在明末清初,一大批不愿受满清王朝统治的中国人逃往越南生活,越南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以至于有人将越南称作“小中华”。越南和中国过去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是中越两国所仰仗的对象,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间,中国进行了无私的援助。随着中苏关系的交恶,越南逐渐疏远了中国。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因为苏联比中国强大,背信弃义的越南决定与苏联发展更为亲密的外交关系,长征、武元甲等越南党中央的亲华派不再被重用,其党章里的“毛泽东思想”也被取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越南人民被煽动去仇视华人,这里再也不是华人的避难所,而是变成了华人的地狱。越南国内开始疯狂地排华,打压华侨的正常生活,导致大量华侨返回中国。

越南排华

当时的在越华人大多处于富裕阶层,刚刚经历了内战的越南,为了团结赤贫的民众,越南政府将华人当成靶子,将华人说成是压迫剥削穷苦人民的资本家。排华高潮出现在1977年,越南政府对华人的驱逐范围扩展到全国,华人们被冠以“中国间谍”的罪名,每个华人都要交出12两黄金并限期离开越南,如果交不出就要被送往“改造营”做苦力或者就地被活活打死。交纳了12两黄金后的华人又被赶上了破旧的渔船,任凭他们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漂泊,自生自灭。这些华人难民们当时可谓才出狼群又入虎口,闻风而至的海盗们蜂拥而至,将难民们洗劫一空。有时候一艘船要受到好几波不同海盗的洗劫,后面来晚的海盗抢不到钱就肆意杀人、强奸妇女,有许多华人就死在那片“怒海”之中。据联合国难民事务处估计,从1975年到1984年间,越南政府共驱赶了超过150万的华人,掠夺华侨难民的财产达30亿美元,约有近50%至70%的难民葬身海底。

越南残害华侨

很巧,就在9月27日,王龙奎所在的呼市回民区贝尔路社区热情地邀请他给讲一讲他参加对越作战的亲身经历,当他讲到越南粗暴地驱赶华人华侨的时候,突然台下一位八十多岁的白发老太太站起来说:“小伙子讲的完全对!当时就是那么回事。每天有人到我们家强行赶我们走。我们一家人刚过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大桥时,桥墩就被越军炸毁了。桥踏了,彻底断了我们回家的路。”当人们好奇地问她怎么知道这个事时,她说:“我叫梁学梅,祖籍广东东莞,今年84岁了,从爷爷那一辈就去越南河内经营金店,两代人共在河内最繁华的地段购置下九栋楼。我先于家人回国上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农牧局工作。1978年全家老小几十口人都被越南政府强行赶回中国,从广州辗转去了北京。我的老公是通辽人,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共生了三个儿子,1979年我光荣地入了党。我出生在河内,这些年,两国关系彻底恢复正常后,我经常回越南探亲。我家越南的房产由我姑姑给照看,因为在越南要交房产税,这么多年了,把房子卖掉正好够交税,所以越南的房子我们也不要了。”

王龙奎与越南华侨梁学梅老人合影

越南还在中越边境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侵扰中国,打伤边民,推倒界碑,蚕食边境,制造了“浦念岭”、“庭毫山”等事件,造成了我边民无法按时耕作,不能安居,不能生产,学生不能上学,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越南不但忘记了中国此前对其进行的无偿援助,野心恣意增长,萌发了借助苏联打垮中国,进而称霸东南亚的野心,还让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入驻金兰湾,通过武力控制中国的近邻柬埔寨和老挝,给中国的和平崛起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中国不得不对其出手还击,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进而使国家顺利地完成战略转型,创造有利于国家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被越军破毁的中越界碑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在越南北部边境进行了还击作战,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占领了越南北部二十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我军撤走后,越军顺势返回来把中越两国原来传统国界线上的一线制高点等有利地形都占领了。本来按照国际惯例,相邻两国边界两侧各15公里内禁止屯兵和进行军事演习,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骑线点双方都不驻军,互不占领,否则就视为敌对行为。因此在1979年,中越两国兵戎相见之后,我们中国政府为了表示最大的善意,将边防部队全部撤回国内,并没有占领边境上的骑线点,越军却尾随而来,蚕食了包括老山、者阴山、法卡山、扣林山等在内的中越边界线上的一些重要山头,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后,宣布自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到1984年,在老山主峰等高地精心构筑了环形铁丝网、弧形防步兵壕和削壁等工事,形成以战壕、暗堡、坑道、地雷、毒签密布,火力远近明暗、层层交叉配置的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体系。越军仗着苏联支援的精良武器,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其所占领的地势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所以直到1984年,我军才强行收回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的老山等重要军事要点。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至最低点。

出征的大部队

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的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王龙奎和他所在的连队参加的就是“两山轮战”。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结束后,为继续保持对越南的压力,抵制苏联对越南的军事支持,也为了锻炼部队,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决定分批次从各大军区抽调部分部队前往老山、者阴山地区轮流作战。“两山轮战”对于我们中国军队来说,是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战争,需要打的时候就打,不需要打的时候就先停下来对峙,所以它持续了十年之久。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越南所仰仗的对象没有了,中越两国的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通过持续十年的边境战争,中国打击了越南的膨胀信心,维护了西南边疆的稳定,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并为柬埔寨问题的最终解决打开了通道。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66年出生于察右中旗元山子乡,1984年参军,转业前为陆军某装甲旅副政委,现在大同税务局工作。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敏敏

校对:安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