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故乡70年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李占彪


窗外春光明媚,偶尔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我们期待的春天姗姗来迟,却从未缺席。工厂店铺开始复工复产,冠状病毒的阴霾终将散去。一副热气腾腾的生活市井图,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浏览朋友圈时,突然发现乌盟察右中旗土城乡天兴隆村“抗击病毒捐款名单”的信息,我把手机屏幕晃了晃,以为自己老眼昏花,抑或是思乡心切,揉揉眼睛,没错,是天兴隆老家!一下子,我思绪飘荡,仿佛在广袤而宽阔的远方路口,我与家乡的故人不期而遇,是喜悦还是意外……

见字如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跃然纸上,一张张朴实的面孔生动呈现,脑海中是一幅辉腾锡勒高原上黄风黑土的群像。有70、80后中年小伙;有李海宽、贺根、李日晨、李观音、岳俊敏、陆升、赵毅、皇利;也有生与斯,长于斯的同龄人赵守清、董林山、郝文荣、陈月有、郭永胜、刘凤英、葛美、张后生、范生旺、岳四毛蛋、贾兰柱;还有比我年长的陈月喜、邢培荣。他们都参加了捐赠,多则一千,少则五十。

君从故乡来,必知故乡事。老家的信息总是带着感人的温度,泥土的芬芳。曾经滋养我的地方天兴隆,我离开你已经整整三十三年了。如今因为捐款,往事再次在我胸膛中汹涌澎湃,拍打着、翻滚着、激荡着,急切地推搡着我,让我把他们写出来。原来沿着河槽那片父母兄弟的故宅,春天的风沙从西北沟滚滚而来,南坡上草芽儿开始泛黄,向东30步左右那口老井,也是村里闲聊新闻的聚集地。离开村口的必经之地,庙滩南相对的小路,村东尾的小学是否依然是养老院、村支部、村委会三位一体的地方。从东沟的路上回家,首先望到的是悬挂在小学操场的红旗。

我一下子掀开了珍藏了60多年的画卷,看着她五味杂陈,想着她感慨良多;为什么眼里常含着泪花?因为我对那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爱。

回看童年,故乡是一个美丽而辽阔的梦。1955年,我刚刚6岁,随着长辈走西口,记忆里都是饥饿、劳累、灰色的画面。母亲总是善意地欺骗我们哥三个说,快了,快了,快到口外了,前面有个村庄,可以吃馒头和大饼了。天兴隆是行走的动力。远方的天兴隆有吃有穿,而且有牛羊,是孩子们的伊甸园。妈妈带领着三个儿子,开始了漫漫的走西口。那天,在绝望中,终于看了天兴隆,黑黝黝的土地,圆圆的山包,风吹着麦浪,起起伏伏。躺在麦垄下,可以仰望蓝天白云。我也认识了许多的同龄的小伙伴,孔万生、董林山、郝文荣、陈月有等。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何况我们是走西口的外乡人。很快我有自己的专属工作:放猪、照顾弟弟。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8年,我终于有机会上学了,书本里有更奇妙的魔力,未来的世界愈加遥远而美丽。1964年,我是村里第二个上铁沙盖中学的学生。困难的日子里,我渴望走出这片土地,能出人头地、找个糊口度日的营生,逃离那个日复一日的贫穷农村,摆脱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然而事与愿违,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铁中学生开始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我是校文革的骨干分子,在这场泥沙俱下的时代洪流中,我们荒诞而疯狂。抛下书本离开校园,参加呼市北京的大串联活动。1968年,美丽的泡沫破碎。伟大领袖又号召年轻人上山下乡,回到农村,叫“广阔农村,大有作为”。我们这些红卫兵曾被命运之神高高擎起,妄图再次革命,建功立业,却被命运重重摔倒在地,接纳我的依然是——实实在在的天兴隆村。

20岁的我,返回到农村,故乡是一瓶没有标签度数的烈酒。回村务农时,我没有高加林式哭天顿地的悲伤。渐渐深入生活,这里居住着父母和兄长,也有国家分配下来的知识青年。那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贴革命标签斗私批修的年代,人是黑白照片中的主角。

我开始熟悉天兴隆的土地,去认知大西沟、小西沟、春地沟、瓦窑沟、骆驼沟。村民们把每一个地方都亲切地命名。我去了解每片土地的性格和脾气,去熟悉和学习小队的工作,跟着小队长学习处理基层问题,也学会了喝酒。

我全身心地投入农业学大寨,两个黑洞洞,一个紧绷绷,寻找自我价值,渴望在农村改天换地。我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小队开始做会计、队长。在派系家族复杂的农村里,学习与人相处,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利。在中国最小的行政单元——村里,开始了上看天文地理,下管婚丧嫁娶的基层事务。酒是一个好东西,在过去那个年代,酒是比较纯情的东西,酒愈烈,心中温度愈高,梦想的东西太遥远,在酒中可以寻找新的感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包产到户,我有幸参加乌兰察布盟的“两户一体先进代表会”。组建家庭后三个孩子也相继到来,致富的冲动促使我以顽强的毅力耕种着七八十亩土地,改革开放后迅速成为乡里第一个万元户,开了村里第一家小卖部,喝酒不受制约,也杀过牛、榨过油、倒卖过煤炭、买卖过牛羊肉。内心秉承营生做遍,穷死没怨。在普遍没电的情况下,1984年我还购买了乡里的第一台风力发电机。那段时间我是过着路遥笔下孙少安热气腾腾的农村生活。酒也是个坏东西,因为喝酒,我也弄出不少笑话,醉过、吐过、也哭过。因为喝酒醉后,摔倒碰掉一颗门牙,右耳发炎喝酒后复发,造成终生轻度耳聋。

每个人都是一个标签,当代人也叫品牌或者人设。出生的故乡是永远的出厂标签,撕不掉、忘不了。嗜酒如命也成为我另一个标签,酣畅淋漓、不亦乐乎。酒桌上不论职位贵贱、酒量大小,没有桃园论酒结金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东坡举杯邀婵娟,李白醉酒诗百篇的情境,而是一场场交流学习、沟通心灵、加深感情的聚会。酒让我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有时也是以酒消愁而荒废时光。

1985年后,改革开放继续深入,三个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学习都很好,我依然在故乡这片贫困土地上,像老黄牛一样辛苦,像黄土地一样奉献。

40岁的我,搬离农村,故乡是一剂身心良药。1987年我搬家了,义无反顾举家迁徙回山西省朔州地区。人到中年,搬家意味把熟悉的关系和血脉连根拔起。当我带着父母离开村里,38年的熟悉的生活告一段落,当搬家的汽车从东沟的山路上蜿蜒离去,尘土飞扬,我的眼睛模糊了,耳边响起孙国庆沙哑而悲情的歌,“就是这一溜溜沟沟,就是这一道道坎坎,就是这一片片黄土,就是这一座座秃山,就是这一声声嘶喊,攥住我的心,扯着我的肝,壮着我的胆,壮着我的胆……”我揉着眼睛,强忍着泪离开我挚爱挚亲的天兴隆。我也告别了酒,告别了那段讨厌管理计划生育的日子。

父亲随我回到祖籍山阴县,三个月后去世了,享年79岁,也算落叶归根。在山西人眼里我又成了外来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己只有攒足力气,绷紧了劲,只为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在最艰难的日子,万般无奈下我用路遥《平凡的世界》来激励自己。90年代初,山西雁北的集体乡镇煤矿盛行,我和孙少平一样,每天在最黑暗的地下掘金,下煤面作业,用汗水和意念整整坚持了六七个年头。每天我们赶着骡子从煤窑口爬出,宛如一群从地狱爬出的冤魂,家人们看到健康的我们进门,才把一个个悬着的心放下。从矿山回家有3公里的路程,路上沟沟弯弯,拉煤车呼啸而过。边走边拾掉在路上的大炭块,日积月累,每隔半年,我总能捡到满满一大卡车大炭块,卖掉后添补孩子们上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亲入土为安后,我总想起困难时候老父亲碹窑的往事。大炼钢铁时代,全村人都一贫如洗,父亲规划要碹几间窑,这比愚公移山还难。每天收工时父亲总是背着大青石头回来。1962年,正好粮食大丰收,父亲完成了他的壮举,碹起了自己的两间土皮窑。随后两年,无论多累多苦,我们兄弟总是跟着老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轻活,不误集体出工的同时又碹起四间窑。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那个冬天天气特别好,我把两头大黑骡子放养在山坡野地,以节省些购草钱,从窗口可以看到它们,心情大好。随手抄起本《平凡的世界》大快朵颐。当天黑时未见骡子回来,骡子不翼而走。一瞬间,我从田晓霞去世的恶噩中跳出来,天色渐晚,我骤然出了一身冷汗,拔腿向外,企图顺着山沟向东找骡子。哪儿能找到我家的两头骡子,任凭我呼唤,茫茫天地,我又折身爬上南山,反反复复,天气变寒,鸦雀低吟,两个大黑骡子仍然没有现身。我一夜未归,央求亲朋好友帮忙寻找,仍然失望而返。

身处故乡山西心却如隔千里,假如我在天兴隆丢了一只鸡,也能找到。何况过去,我无论干什么农活,岳父总能照顾家里的牲畜,如今岳父去世也一年有余。想起这些,悲从中来,真想大哭一场,想回老家。虽然不是锦衣玉食,起码不用受这份人间的阳罪。另一种声音却响起:李占彪你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想起你离开故乡的誓言,对比父亲和岳父走西口时历经的千难万险。哪里跌倒哪里爬,你怎能轻言放弃?况且我的三个孩子,个个都成绩优秀,是别人眼中出类拔萃的孩子。旧社会的骆驼祥子能拼命拥有自己的车,我一定能买一头大骡子。可是古话说一分钱逼倒英雄汉。我年初刚刚碹起四间石头砌窑,欠亲朋好友一屁股债。想在山西买一头年轻力壮的好骡子,至少需要2600元。真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啊。

故乡,故乡,只有回到真正的故乡,我才能解决难题,你恰是一剂抚平创伤的云南白药。说干就干,我和另一个山西妻家表弟,在1994年后正月初三,结伴而行,徒步穿越过漫漫的杀虎口、古长城、蛮罕山、牛家川、辉腾梁,开始从中旗四子王旗的二十多个乡镇,一百多个村落,每天行五六十公里倒腾骡子。30多岁表弟也是条汉子,他感叹我吃苦耐劳的劲头。心疼地说:“姐夫,你少受点吧,别把身体弄坏了。”整整半个月没脱衣服,住宿都是和衣而睡,在亲身体验和饱尝了走西口的艰难和酸楚后,那首拉骆驼、赶牲灵的歌,总在激荡回旋,不绝于耳。开春,我终于通过倒腾得到一头6岁正当年、全身乌黑瓦亮的大黑骡子,它又陪伴我开始经营这个风雨欲倒的家。正月十六,三个孩子们要开学,妻子东抓西借凑够学费,我当时还在出行的路上,回家处理完倒腾的牲口,开始和大黑下煤窑,过上了两班倒的矿工生活。

1992年国运亨通,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彩虹总在风雨后,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三个孩子都进入高考和中考的冲刺阶段。首先7月初是山西中考放榜,姑娘李静和二儿子李冰,分数线双双超出师范线,在镇中学排名榜首。更加惊喜的是在内蒙察右中旗高考的李震,7月24日放榜超出本科线30多分。

正是苍天不负有心人,24年前,我被迫卷了行李,无可奈何回村种地,我的三个孩子却能凭着自己的寒窗苦读,鲤鱼跳出龙门,将来有望成为国家的人才,也算是命运对我的眷顾。作为出生异乡的内蒙人,之前平时破衣烂衫赶着骡子下窑,穿过马路都没人认识我,甚至不愿多看我一眼,这之后街道上的人们纷纷和我打招呼,更有甚者,给我孩子提亲。

60岁回看故乡,是在品味一份浓茶。故乡的事纷纷扰扰,传到我耳边也有好有坏。1999年,山西煤矿调整,煤矿兼并关闭,往日繁华的小镇迅速衰败下来。老大李震已进了包钢工作,姑娘回镇任教几年了,老三李冰入学内农大。我被迫再次从山西赶回包头,我的老父亲一生遗憾,不能进入呼包两市。这次我却再出发,开始在包头昆区的生态园打工,同时筹备在北沙梁养猪。历经千难万难,我心不改。开始我骑三轮车,去收破烂、收泔水养猪。历时六年,我在2005年,又通过自己的拼命,在包头和平村买下住房。无论生活如何流离颠沛,痛苦考验,我宛如故乡的一朵山花一株小草,总在寻找一切机会,迸发出生命的绿色。

与故乡天兴隆认识70年,兜兜转转,坎坎坷坷。你离我并不遥远,因为有远方的温饱,我们才有梦想,因为有贫穷而踏实的故乡,我的心才踏实有了依靠。60多年以梦为马,马槽就是存满温情的故乡;70多年回望故乡:少年时,你是一幅美丽的画;青年时,你是难以入喉的烈酒;中年时,你是缝补创伤的良药,受伤后学会自愈强大;如今,你是一杯茶,看风起云涌,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我奔波千里,内心依然不老,只因心儿常常栖息在故乡大地。只愿百年以后,我化为一尊坟茔,躺在天兴隆的向阳坡地,日夜与你相伴。牌文上写着:李占彪,内蒙古察右中旗天兴隆人。

附:自叙小诗

农耕嗜饮塞外边,人生七十今不稀。

田园邈翁独留我,百战归来读圣贤。


封面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生于1949年,察右中旗布连河天兴隆人,祖籍山西山阴,于1954年出口外,1987年回迁山西,现常居包头。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小娟

校对:安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