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荆条书吧(上)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李建平


今天晚上要为女儿的班级坐班看晚自习,一中自高一开始便有这个传统。由于我家距离学校足有20公里远,所以在高一和高二的时候没有安排我们这些家在远处的家长值班。其他班级也有安排的,据说是每个人一天,不论远近,轮流值班。我女儿的班级只是学校附近县城里的家长值班,我也一直想去值几次班,拖了两年多了,还没有成行。十月份女儿月考成绩不理想,再加上女儿也说班里安排好了我们的值班时间,正好是在今天,周末晚上也挺好的。

下班回家,一家人精神上早就准备好去值班了,这个状态不亚于一次重大的活动,全家人一起出发到学校为女儿值班。按时做饭吃饭,儿子带着课外书和台灯,还带着零食、水和一床小被子,好像是旅游一般。七点钟从家里出发,经过镇上的圣豪超市为女儿买了点熟牛肉和面包。高三学习累,要及时为孩子补充能量。驱车会仙一路,经焦临路向南过济青高速,然后从鹤伴二路向西直奔一中。一路车辆不多,几乎没有红绿灯,所以不到半小时便到了一中门口。

这是本地高中的最高学府,这几年学校教学成绩蒸蒸日上,高考成绩连续几年居全市第一,在省里也是名列前茅。学校地理位置位于印台山东黛西河畔,鹤伴山北,县城的西南方,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鹤伴二路北是教学区和体育场,路南是宿舍区和足球场。南北校区之间除横穿鹤伴二路之外,东边有西王天桥,西边有地道通过,所以来往南北校区很方便。

学校修建时设计一百个教学班,后来又经过扩建,现在每个年级大约有40个教学班,全校高中有120个左右的教学班,将近6000名学生。安保特别严格,每个家长都要验证家长出入证、班主任姓名、班主任手机号,甚至于给班主任老师打通电话,保安才让进入校园值班。

快步进入学校大门后,首先来到主教学楼楼下。抬头仰望楼顶校训:先忧后乐,唯真唯实。八个大字映红了楼前广场。先忧后乐是宋代名相范仲淹的名言,唯真唯实是近代大师梁漱溟的写照。因为范仲淹曾经在古长山县成长,在邹平县西的醴泉寺苦读,有划粥断齑的故事。梁漱溟先生在这里发起乡村建设研究院,校园里有山东梁漱溟纪念馆。有许多家长在看宣传栏上的光荣榜,是今年高考的优秀学子照片。我们都希望到明年自己家孩子的姓名和照片也出现在这里,翘首以待!

这是值班家长进入教室值班之前签字读书等候的地方,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红荆条书吧!图书室的名字起得很有色调,富有生命力,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不由得想起了“最有书香能致远”这句话。来晚了,一种相见恨晚的心绪油然而生。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服务于学生,更是使家长收益!

签字时间是八点十分,家长签字后可以进入书吧读书等候,休息饮水。晚上九点整,正式上晚自习,家长才可以进入教学楼内的班级值班。家长学校、家长听课评课、晚自习家长值班、家长委员会建设,这是一中家校共育绘就美好明天的几项举措。家长科学陪伴,爱心共同成长。


红荆条书吧是学校与县新华书店联合创办的,目的是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积极打造人文校园。等于把书香的新华书店复制到了弥香的校园。

红荆条是我最熟悉的灌木,也叫红柳条,是一种可以生长在贫瘠盐碱地中的高原树种。树皮是红色的,夏天开着粉红色的花,那一抹红色和粉红,格外引人注目。红荆条和柳条一样,可以编制成箩筐、背篓、笊篱、篓子、簸箕等好多日用品。我不免想起老家院子里那着了火一样的红荆条。童年时代,父亲用一双灵巧的手,一根根绷紧的荆条,撑着贫寒的家不停止的梦想。父亲一样的红荆条,把贫寒燃烧成苦风涩雨里的温柔、贫瘠苍凉里的生动。父母亲对我们兄弟几人的读书非常重视,鼓励我们读书上进的话至今记忆犹新,现在也让我们做了家长的人来陪伴学子,这个要比给零花钱、买衣物更重要。

书吧很大,百十多名家长在里面看书,还显得很空旷。以后要多来几次。

我进去时,已经有许多家长在书桌前或者椅子上安静地读书了。第一次来到这个叫红荆条书吧的地方,我要慢慢地转一圈,全方位地欣赏一下。我发现和县里新华书店的格局几乎一模一样。

各式各样的书架把书吧分隔成许多独立的小空间,点缀了许多大大小小盆栽的花草树木,书本边上恰到好处地摆放了布艺、陶艺、盆景、摆件等小工艺品,另外还有大的花池、草木、绿色的墙幕。让读书成为真正的艺术享受。

一个人在书吧内转了一圈,各种书籍及文化用品尽收眼底。走出书吧活动一下,北面是高三年级的教学楼,远望灯火辉煌。

时间还早,校园内一片寂静,我又返回红荆条书吧。这些文史方面的书籍,有几本我认真读过,比如岳南的《南渡北归》全文和注释。

在一个长的书架前我停了下来,梁实秋、钱钟书、梁漱溟、季羡林等人的大名闪现在眼前,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注疏书籍整齐排列,杨伯峻老先生译注了许多典籍。都想看,可惜时间有限。于是随手拿起余秋雨的《北大授课》读了起来。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倚于书架前浏览,可靠于长椅上细读,可坐于木地板精读,也可边读边做笔记,还可以写写随笔。书吧环境固然美好,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勤劳和坚持不懈是成功的路径。

阅读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食粮。阅读,改变学生的命运,改变家长的眼界,改变师者的高度。一个诗意栖居的世界,一个书香萦绕的圣地,这就是红荆条书吧!

八点五十分,家长们都放下书,陆续走出红荆条书吧,向北走向教学楼。穿过几排高大的梧桐树,踩着夜幕下清脆作响的落叶,便到了高三年级教学楼。刚下课,学子们纷纷走出教学楼,自由活动。很自然地想到当年自己大学时光的教学楼,因为高中三年生活是在农村的土坯平房教室里度过的。顺手拍下了西边的楼头,仅仅占全部教学楼的三分之一不到!今夜灯火辉煌,明朝更加灿烂。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现在定居于山东。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楚楚

校对:安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