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印象中的科布尔:告别灰色记忆,走进美丽科镇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李志强


儿时的我,一直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活动范围很小,恐怕也就方圆十里地大小的一个小圈圈,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偶尔听到村里人聚在一起,饶有兴趣地谈论起中旗,说那里有电灯、有马路、还有自来水时,我会感到特别神秘,充满向往。小时候嘴边经常唱的一首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说到中旗,我自然会联想到天安门,仿佛中旗就是心驰神往的天安门。至于什么时候也能去这样的地方看看,连奢望都不敢有。

上了小学,看到哥哥去中旗参加运动会在电影院前的合影留念,我羡慕死了。我曾好几天爱不释手,抚摸着照片,端详着照片背景中的电影院以及神采奕奕的哥哥,觉得哥哥真了不起,太幸福了。从此,我也有个心愿,等长大后一定去一次中旗。

高考那年,我终于来到了中旗。只因忙于高考,除了对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电影院、十字街,还有我们集体住宿的机动车旅社有些许印象,别的地方因无暇顾及,并没留下多少记忆。但有一个地方——汽车站,让我永志不忘。

原来的汽车站大院早已被改造 摄影:岑堃(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五:汽车站

高考结束后,由于自己考得一塌糊涂,只想长上翅膀飞回家,然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

来到汽车站,我在售票厅窗口前长长的队后排了起来。我那沮丧的头几乎要钻到地缝里,根本无心注意周围的环境和人群。好不容易挨到窗口,一摸裤兜,我愕然了,裤兜里买车票的钱早不翼而飞了,我马上意识到一定是让人掏了。我以前听说过小偷,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小偷长什么模样,据说他们神通广大,在你毫无觉察中,能将你身上的财物洗劫一空。看来,这次真的让我“邂逅”了。当时我五味杂陈,犹如雪上加霜,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我做梦都没想到我魂牵梦萦、期待已久的中旗竟然是这样一个是非之地,我也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来中旗就遇到这么糟糕的事。多亏当时大哥就在中旗工作,要不然我如何回家?

后来,我去中旗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也知道中旗就是过去的陶林县,还知道了中旗与科布尔的关系。但由于第一次去中旗就遭遇了不愉快的事,给我心里留下了阴影。自此,只要来到车站,我就心有余悸,感到十分恐慌和不安。虽然我特别谨慎小心,但事实依然让我感到失望。

有一次,我和弟弟来中旗办完事要乘车回广益隆。我俩早早买好了票,运气还不错,车票排号一个7号,一个8号。这样我们就可以早一点儿上车,抢个好位子,因为上晚了经常连座位也没有。买好车票我们哪也没敢去,就老老实实地站在一个角落等发车。这时看到一位同学的父亲,正急匆匆赶来。问询后得悉他要买票和我们坐同一辆班车回五号乡。估计等他买好票,他的排号一定很靠后。发车时间快到了,人们自觉地按顺序号站成一排,我紧紧贴在弟弟身后。不一会儿,车站一位工作人员向我们这边走来,后面不远不近地跟着我同学的父亲。工作人员从前面开始检票,并不住地吆喊道:“不要挤,按号排队!”在检弟弟票的同时,他抬头斜视了一眼旁边同学的父亲。同学的父亲心领神会,赶快向前靠了几步。工作人员指着同学的父亲问道,“你几号?”同学父亲又赶快把车票递到他手里,工作人员连看也没仔细看,就把他拥在我和弟弟之间,还理直气壮地冲我喊道:“往后,挤什么?按号排队!

天啊,这也太不讲理了吧!一个简短、破绽百出的双簧表演,就把我和弟弟活生生地分开了。当时我又气又急,真想和他理论一番,讲个是非曲直,我感觉他比小偷更可恶,小偷是暗地里盗窃,他简直是明目张胆地欺骗人。但想了想插队的是同学父亲,我便忍了。我只能哑巴吃黄连——苦在心。

这两件事诚然都发生在我身上,但在别人身上又何尝没有呢?那个年代像这样欺骗、伤害老百姓的事屡见不鲜。

比如,在车站,卖水果有缺斤少两的,卖食品有过了期的,有小痞子打架斗殴、调戏乡下姑娘的。这些我都亲眼所见,而且,我还目睹了一桩诈骗老人的扑克游戏。

在售票厅,一个留着长发的小伙子,在地面上铺了一块红布,就玩起了扑克游戏。他手里共有三张牌,两黑一红,两只手将三张牌熟练地倒过来倒过去,然后并排放在红布上,让围观的人押了钱来猜红牌。我仔细观察过了,玩家手里的扑克牌,哪张红,哪张黑,其实显露得一清二楚。开始,有几个小伙子,很慷慨地押了钱,而且都毫无悬念地赢了回来。这时,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看得实在眼馋,他摩拳擦掌,好几次想上前试一把,但因犹豫不决,失去了机会。不一会儿,大爷硬是从人缝里挤到了最前面,他眼盯着玩家手里的牌,等牌刚刚落地,大爷就胸有成竹地押了十块。大爷赢了钱有些洋洋自得,还抬头向周围的人们示意炫耀。又一把开始了,在几个小伙子的怂恿下,大爷把身上装的八十块钱全部押了上去。当玩家翻起牌,大爷一下子目瞪口呆了。大爷知道上了当,就发疯似地和小伙子纠缠在一起。这一闹不要紧,忽然间从人群中冲出三四个小伙子,把大爷连拉带拖地揍了一顿,扬长而去了。大爷绝望地看着几个年轻人离去,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大爷一边哭一边和围观的人诉说。原来大爷后大滩的一个亲戚家里娶媳妇,所以他今天一早从七苏木路过车站,准备去搭礼。老伴把家里所有的八十块钱全给他带上,计划搭完礼,剩下的买点猪饲料,没想到输得一干二净。

这件事让我很痛心,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遭遇了这样的事。尤其想到老人当时悲愤激动的情绪,我感到十分怜悯。我思前想后,一个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怎么会是这样一个让人不寒而栗、恐惧失望的地方呢?

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一家照相馆,我的一些想法才改变了。

在原电影院后面一个胡同里,有一家“杨东来照相馆”,照相的是姐妹俩。天,我和我的同学慕名来到这家照相馆,一进门就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两个姐姐给我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她俩青春靓丽,端庄典雅,笑容可掬,长得眉清目秀,特别好看。她们知道我们是学生,更是态度和蔼、热情周到,一边询问我们的上学情况,一边有条不紊地做照相准备。那时我们连一件像样的衬衣都没有,两位姐姐急忙给我们每人找了一件得体的白衬衣,又帮我们整理了头发。照相的时候,两位姐姐更是用心至极,既要帮我们摆正身姿,又要提醒我们的表情,让我们以最美的形象聚焦在闪光灯下的镜头里。   

随着相机“咔嚓”一声响,那一刻,我们彼此间流露出来的会心的微笑都交融在一起。同时,两位姐姐美丽的身影以及这个温馨小屋都注入我们心间,并将我们当时当刻那种美丽的心情永久地映射于胶片上,最后拍下了今天这张情与景、心与心交融一体的照片。自此,科布尔一隅的美也永远定格在我心灵深处,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冲淡了我心底沉积已久的阴影与烦恼,让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合影留念(左:李志强;右:侯志强)

那是我记忆中照得最成功的一张照片,至今我还珍藏着。这张照片不仅见证了我和同学的友情,也寄托着我们对两位姐姐美好的记忆和无限的感激之情。看到这张照片,我自然会想起“杨东来照相馆”,想起两位可亲、可敬、可爱的姐姐。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曾经去寻觅那温馨小屋的遗址,想升华那段美好的回忆,但随着科布尔的城镇建设,它已不复存在了。我不知道两位姐姐是否还生活在科布尔,但我深信她们曾经为科布尔以及科布尔人的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无限的生机。科布尔以及科布尔人也因她们的奉献而更加光彩夺目。我由衷地祝福两位姐姐和我们科布尔一样健康美丽。

这个文明、美丽、温馨的窗口,从此让我滋生了对科布尔的美好印象。从前,不是科布尔不美,而是让一小撮灵魂丑恶的人给玷污了,但他们的假、恶、丑必将会被真、善、美所取代,他们邪恶的踪影也终将会随着科布尔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而销声匿迹。

今年暑假,在从呼市回中旗的公共汽车上,我又遇到以前车站的那位工作人员,他头发花白稀落,感觉老了许多。看到他,我自然想起了过去那一幕,但我对他并没有什么怨恨,毕竟过去好多年了,再说那个年代像这样不尽人意的事比比皆是。好在他还是个很敬业的员工,年龄这么大了,还整日随车奔波。而且眼前的他态度温和,服务周到,一上车就提醒旅客戴好口罩,系好安全带。到了中旗,有位七十来岁的老大爷,腿脚不好使,他主动搀扶老人下车,并帮老人提东西,还询问老人的去向,嘱咐老人路上要慢点,注意安全。目睹他的言行,我的心底蓦然泛起一阵涟漪,它不仅触碰了我那脆弱的心弦,还让我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够平静下来……

这次回来,随同有妻子和三弟。在中旗车站下了车,我琢磨如何回大哥家,正在路边犹豫着,过来一位出租车小伙子。小伙子满面春风,干净利落,他很有礼貌地问我们“叔叔阿姨,去哪呀?我送你们过去吧。”小伙子看我们还在犹豫便解释道:“叔叔,我开的是出租车,如果您坐小公交,每人两块,三人就得六块钱,我总共收您五块,挺合算的。再说您带这么多箱子,我可以把车直接开到楼下,这样您可以省点儿力气。”我们听了感觉很在理,就答应了。小伙子马上从我们手里接过行李箱,小心翼翼地放在车的后备箱。我们想协助他,小伙子却都要自己来完成。路上,小伙子彬彬有礼,有说有笑,知道我们是从淄博路经呼市回来的,就和我们介绍起中旗这些年的变化。小伙子在介绍的时候,听得出很动情,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很受感动:“叔叔,等您退了休,就回咱中旗住吧,中旗是个好地方。”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旗才是我的家。

到了大哥居住的福兴楼,小伙子下车主动帮我们拎箱子拿包,还要帮我们提到楼上。我向他再三表示感谢,他却说:“叔叔,不要客气,咱们中旗人就这么实在。

是的,从小伙子身上,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科布尔人的热情,还有纯朴、善良和文明。想想过去我在车站经历的事,再看看今天车上、车下的见闻,我心里有一种无限的感慨:科布尔,真的今非昔比了。

这次暑假回来,正值我们家乡一年四季最好的季节。大哥大嫂以及同学朋友,陪我们走遍了科布尔的大街小巷,还去了大海滩,上了梁(黄花沟)。看到科布尔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那林立如峰的高楼,宽敞平整的马路,琳琅满目的街灯,风景如画的公园,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回来的这些天,受到了家人和亲朋好友盛情的款待。那丰盛的佳肴,醇香的美酒,圣洁的哈达,悠扬的歌声,常常让我如痴如醉,心潮澎湃。更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勤劳、朴实、善良的科布尔人,时时处处都洋溢着文明向上、扬眉吐气的精神与风采。

离开科布尔的那天,我坐在车上,深情地望着窗外掠过的一幕幕景象,心情异常激动。当即将离开小镇时,我心中突然涌动出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愫,以至于一股热泪模糊了我的视线……是啊,这里有我难舍的亲人,这里也有我眷恋的故土。今日一别,何时重返?

近年来,淄博我的不少同事、朋友也络绎不绝地去我们内蒙古旅游观光,而且慕名走进我们的黄花沟,吃住于我们的科布尔。

他们回来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家乡好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