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善祥 | 马祥根:为马家争光

 丁中广祥 2020-12-10


【往期回读】

有客南方来   桑煜先生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为马家争光”

——《中流击水》引言
小纪镇   花善祥

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著有《竹墩史话》《杨树庄风情录》《中流击水》。

马家荣告诉儿子,“我们马氏家族是从苏州阊门迁徙过来的,祖上家大业大。你要好好读书,为马家争光”。马祥根小小年纪,并不懂祖上为何要从苏州迁来小纪,但他把父亲的那句“争光”牢牢记在了心里。

1947 年 12 月 12 日,马祥根出生于江苏苏北小纪镇。

小纪这个镇名颇奇特。一万多人的小纪镇竟然没有一个姓纪的,那小纪这个名称从何而来?

民间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很久之前,小纪是个小渔村,村北面有条大河,河上没有桥,也没有渡,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等待过往的行船捎带过河,极为不便。河的南岸有个小舍子, 住着一个健壮的青年,姓纪,人们都叫他小纪。小纪纯朴善良,用平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打造了一条小船,为来往行人义务摆渡。沧海桑田,小渔村后来成为繁荣的小集镇了。人们为了纪 念这位慈航义渡的艄公,遂将这个小镇称为“小纪”了。

人心向善,传说都是美好的。然而,历史不等于传说。

坐落于小纪镇中心花园内的“小纪”艄公石雕

《千年古镇的记忆》告诉我们,小纪属海阳地。海阳地在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历史上文人雅士称小纪为“楚泽”。这里的楚泽,并非指“吴头楚尾”的江西,也不是李商隐《楚泽》诗中所展现的场景:“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集鸟翻渔艇,残虹拂马鞍”,而是指苏北水乡千年古镇小纪。据典籍记载,楚,古时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江淮里下河地区,楚的另一种解释为“丛木”。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小纪一带是一片沼泽之地,“芳 草萋萋丛木生”。小纪是江淮冲积的荒岛。它的西面与西南面基本上是陆地;它的北面、东面是海诸之陵相望或相接,露出海面的海滩,可供开垦,具有鱼盐之利。当时的小纪是封建统治阶级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并且远离大国兼并战争的战场,所以滕国有一户滕氏贵族带领全家及其农奴与仆人到小纪落户,建立滕氏渔村,从此小纪才有人定居。

小纪南街有一组建筑:四面是小屋子,中间是个大院子。正门顶上嵌有石刻“滕氏宗祠”门额一块,小纪人称它是滕氏南祠堂。在小纪南面的垛子上还有座建筑:前后两进,大门顶上嵌有“滕氏宗祠”石刻门额一块,小纪人称它是滕氏野祠堂。另外还有些滕姓人家没有祠堂,每逢清明时节在一家较大的草屋里祭祖。“小纪千百余人,八百姓滕。”摆渡的小纪只能是滕氏贵族家的仆人。纪,《辞海》《辞源》均解释为仆人。小纪便是仆人中的 一个。主人唤仆人叫小纪,仆人对客人自称小纪。来往过河之客, 随他们的叫法而称小纪。人们用仆人的谦称,定为渔村渡口的名称,有两层意思:一是承认渡口是滕氏渔村的,因为仆人就是滕氏贵族家的,这样简明。二是赞赏仆人接待热情,服务周到。这种合二为一的名称,是滕氏贵族与周围的民众心中共认的并通过他们的口头喊出来,在滕氏贵族看来,小纪放摆渡是他家安排的,谁也不可否认;在周围民众看来,放摆渡的主人是小纪,渡口叫小纪也是理所当然。历史往往是无情的,封建领主的“大滕”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却让人们记住了一个无名氏的奴仆——“小纪”,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1999 年,小纪镇人民政府在镇中心花园内为“小纪”塑造了慈航义渡的石雕像,供人们景仰、缅怀。

据说是建于唐代的小纪石桥(摄于1951年)

现在的小纪石桥(摄于2020年)

小纪镇除了滕氏两家宗祠外,其实还有马氏宗祠。只是小纪人好像对马氏宗祠没有什么印象。好在《千年古镇的记忆》一书中有记载。

马氏宗祠的名称叫“宝善堂”,位于小纪北街与南街交界处西南侧(现在的利民小吃部位置),是一座七架梁、前后两进各五间的古祠堂。这座祠堂建造于何年,由何人所建,没有文字记载,只有一些不太完整的口头传说,现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清代到小纪定居的没有一家建立宗祠,由此可以推断,马氏是清代之前到小纪定居的,至于是清代以前哪一朝代,目前没有可靠的历史依据。马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人口约 1900 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1.15% 左右。马姓的主要堂号有多个,“宝善堂”是其中之一。据小纪镇镇志办资料,目前小纪马姓人口有 500 多人。

马氏老一辈人说,他们的祖籍在苏州。祖先是“洪武大赶散”时迁徙到小纪来的。文化学者韦明铧先生收藏的《维扬江都马氏家谱》,系光绪辛卯年(1891 年)重修,赫然记载着马氏从北方 “徙居江南阊门数百余年”,“迨及明初,燕王南下,兵戈扰攘,子孙星散,或居江北”。由此,可以推断:马祥根的祖辈是“洪武大赶散”时从苏州迁徙到苏北小纪安家落户的。至今,小纪的马姓人氏的语言中还保留着吴语的成分,喊妈妈为“姆妈”。为 了纪念故乡苏州,马姓人氏称睡觉为“上苏州”。

马氏宗祠大门上的对联是“夫人卖饼;贤后含饴”。7 岁的马祥根跟随着父亲马家荣走进祠堂东张西望,好奇地问爸爸:“大门上的对子怎么读?”马家荣一字一句读了一遍。“那是什么意思?”面对儿子的发问,马家荣并没有回答,只是又认真地读了一遍后说:“待你进了学堂,读过书自然就晓得了。”他不是敷衍儿子,也许他自己对那副对联的含义并不十分清楚。其实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马周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罡说:“京城里有个卖大饼的女人,以后有大富贵。”后来果然应验。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马家荣告诉儿子,“我们马氏家族是从苏州阊门迁徙过来的,祖上家大业大。你要好好读书,为马家争光”。马祥根小小年纪,并不懂祖上为何要从苏州迁来小纪,但他把父亲的那句“为马家争光”牢牢记在了心里。

马总

马氏家族十分重视家谱,马氏祖孙视之为家族里的圣物,神圣不可侵犯,一直予以郑重地保管。据马家荣说,马氏家族修谱一般是 60 年或 30 年一修。宝善堂在晚清年间修过一次,后来时值战乱,机会错失。战乱年代,东躲西藏,马氏家谱也散失了。宝善堂小纪的马氏家族班辈排到“祥”字辈就中断了。现任英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马祥根就是小纪宝善堂马氏家族最后一个班辈。马祥根曾先后两次去苏州阊门寻根,意欲重修家谱,皆因种种原因而未果。

马氏宗祠在1958年“大跃进”中被拆除。农村的大多数老房子,本来就是土蟿墙,毛竹、杂树梁,十分简陋,拆起来毫不费劲。单单这座马氏宗祠显然费了大功夫,小砖青灰墙,结实得很,非得用榔头夯,弄得一片狼藉。拆下来有用的东西被公社派来的人运走,那些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木梁、木柱、木窗、木门,已经看不出往日的神采。不过,大门楣两端雕刻的龙凤装饰还是留下了当年的风采,似乎告诉人们,一处宗祠保留了上百年,可见马氏当年在小镇上是一户殷实之家。当时小纪人民公社曾派人通知马家荣去领取断砖碎瓦,表示他们还是尊重这所宗祠的后人的。马家荣气得一句话也没说,百年的马氏宗祠毁于一旦,让他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但在那场风暴面前,小小的个人又能怎样?伤心的泪水只好往心里流。他没有拿回马氏宗祠的一块断砖、一 片碎瓦,这是他无声的抗议。

花主席新著《中流击水》已经出版,该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生动再现了英泰集团马总传奇而有趣的人生轨迹。欲购此著者,请提供收件地址、手机号码,由作者花主席快递奉寄。单价58元。可与我(“丁中广祥”公众号小编张广祥)联系,微信号jddzzgx。如欲作者签名,也可满足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