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有座孤独佛塔,曾是宁波地标建筑,名称来源与武则天有关

 远方的国度 2020-12-10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宁波海曙区的解放南路大沙泥街口处,有座佛塔,被人们称为“孤独佛塔”。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来,不断传播演化,进而形成了充满我国特色的佛教,寺庙梵宇的建筑形态也不断被本土建筑所影响,最终拥有了一定的形制。

在我国,佛塔一般立于寺庙里面,或者寺庙周围,有佛塔的地方基本都有寺庙。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佛塔却与其他佛塔不同,它只有一座佛塔,周围并没有寺庙,这座孤零零的塔被人们称为“孤独佛塔”。

其实,这座佛塔在最开始并非是一座单塔。它始建于公元695——696年,也就是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天册万岁”与“万岁登封”年间,并取其“天”“封”二字,叫做“天封塔”。天封塔建设完成,又据此建设寺庙,唤做“天封院”。

而在南宋期间,宁波被金兵攻下,天封院及天封塔皆毁于战火,后各朝代多次重建又多次被毁。清顺治年间曾大修天封塔,却被乾隆年间的一场台风摧毁塔顶,后又重修。嘉庆年间,塔内塔灯失火,塔内木结构多被烧毁,只剩砖砌墙体。

天封塔历经多难,终于在1984年,全国文物专家在宁波进行论述证明,宁波政府决定按南宋出土的天封塔模型对天封塔进行重建,且在1989年完工。

除得塔本身之外,专家在原塔地宫发掘出来的文物也值得一说。宁波考古研究所在1984年的6月份对天封寺的地宫进行了发掘考古,其出土文物有盒装观音佛像、佛经,唐代的钱币及刻有铭文的砖石等。

目前的天封塔为仿宋的六角阁楼式,砖木结构,造型精巧古朴,塔高一十八仗,差不多51米,明七暗七,共14层。

在建筑高度普遍都低的古代,天封塔一度成为宁波地标级建筑。宁波相邻东海,三江交流相汇,聚集在此。天高气爽之时,登临天封塔,驻足远眺定别有一番风味。美景固然好,登塔却没有那么容易。大多塔内空间都较之狭小,木质小楼梯不仅陡峭更是仅能容一人通过,且因为塔的特殊结构,越往上空间越小,只能轻扶栏杆慢慢往上走。或许正是因为登高过程的不易,才使得登临塔顶后的风景更具风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