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青松丨舞笛印象

 新用户6981V1ce 2020-12-10

一笔一划写人生

       于是,我就下意识的和作者加了微信好友,也许是机缘凑巧吧,几经交谈,原来舞笛老师同我的老家相毗邻,而且工作的单位又同属一个企业集团,更凭添了丝丝亲近感。约见过之后,发现舞笛老师低调而谦和,对于我这个还徘徊在文学大门口探头探脑的末学后进的晚生亦是以诚相待。他坦诚地告诉我,要写好文章,一定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研究老师们的写作技巧、行文方法,更要博览群书,历史、文学、哲学、地理都要学习,才能逐步提高,知识不丰富也能写文章,但往往很苍白,难以吸引人震撼人。感谢舞笛老师厚爱,他送给我一部他新近出版的«借题发挥»,感动之余,唯有细品慢读、仔细领悟方能无愧于老师厚爱。这本书是舞笛老师几十年来于文洋学海中寻寻觅觅淘来的动人美文,顿觉荣幸之至。对于这本著作,正如他在前言自序中开篇所言:“我始终相信,那些曾深深地感动过我、感染过我、激励过我、启迪过我的经久难忘的好文章,也会感动、感染、激励、感悟、启迪更多的人。”“人的心灵永远是相同的。这是人类思想智慧的魅力,是文学的魅力,更是文字无穷的魅力!”

      这本书置评的60篇佳作,只不过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所读到的一些优秀文章中的极少一部分,是可谓“沧海一粟”,但认真读过,顿时感觉眼前亮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色彩斑斓、光焰夺目!

     有道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进黄沙始到金。”感谢舞笛老师从茫茫沙海中淘出珍异奇宝,更不吝于广布交流。舞笛老师告诉我们,任何一篇艺术作品,一经公开传播,就具备了“公众性”,应该属于社会乃至全人类,是共有的众享知识财富,任何读者可以对其“评头论足”,阐述不同观点,甚至进行批判。但是,读者更有义务将好作品给予客观的褒扬,并推荐给更多人,于更大范围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学之教育功能,温润心灵化育社会的积极意义。

      这本书可以说是篇篇精华,句句经典。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养个好孩子足矣》这篇文章,促使舞笛写这篇文章原始动因,是源于网络上盛传的一篇《我的二十三号女儿》,该文章我也曾读到过,感触理解都没有老师分析解说得到位,其娓娓道来的条分缕析,会令家长们情不自禁的来点赞,频频点头称是。我家也是个宝贝女儿,诚如该文所说,作者的所有想法我都有,希望女儿成绩好;希望女儿将来成为钢琴家、舞蹈家、明星、政界要人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特别是女儿近期小学五年级的几次期末数学测试成绩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告诫自己不要给女儿施加无谓的压力。该文里孩子的话给所有盼望子女成才的父母敲响了警钟“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孩子的话已经当头棒喝,舞笛老师又结合自己的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子的成长历程,再次让读者产生共鸣。“当初我儿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个二十三号式的中等生,可我压根就没灰心过,我并没有一味的给他恶补,而是坚持我的立体教育观点,只要培养出个好孩子就是我的最高育儿梦想。”“儿子走入社会后,他在工作和处事上的适应性,为我的教育方法做出了很好的证明——他有着积极肯干的踏实工作态度,他知道怎样和亲戚朋友邻居恰当相处,晓得在领导、长辈、老师、同事跟前把握说话分寸,懂得如何处理工作和个人事务以及生活和节俭方面的关系。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家教方法,正是因为我把态度放的现实了,把期望值放得低了,才教出一个比较好的孩子来。”在此向舞笛老师提出感谢,毫不保留、一点不少的把自己的教育宝典告诉读者,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一个作家的责任感,是为文者的信仰和态度,是我们每一个作者擎之于心的榜样和力量!

          用舞笛老师所强调的话来激励自己:“你有个女孩,她长大成人后,是个贤惠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漫长的生活岁月里,她都能安然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美好的未来呢?”

         总是不忍合卷,总想一口气读完,又怕简单浏览不能真正吸取书中精华,每每是慢品细读,争取更大收获。舞笛老师用作家的良知和真情给我们读者煲了一顿“心灵大餐”,我们有责任把汤之鲜香、味之甘美、营养之全与众人共享。用舞笛老师在前言中所讲的“吾愿于余生残岁,把大半生的一些经历、阅读、思考等些微求索积淀,以书文形式奉献给社会。不求声名远扬,但求没有白来世上一趟,有一份热发一点光就行了。”

写下如是读后感言,权作与众位读者朋友共勉之言。

作 者 简 介

李青松,河南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公司工人,中国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爱文字,爱摄影,偶有拙作发表,对文字一直痴心不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