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少咏丨裘约克先生《清风明月》读后感

 新用户6981V1ce 2020-12-10

作者;李少咏

诵读乔仁卯

画出一代人心中的光荣与梦想 

一卷《清风明月》书稿在手,于浏览美丽的纸上风景的同时,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八旬老人书写历史的努力。

在英语中,书写历史(Writing History)的内在意涵是“重建过去”,是一种构建与重新构建。它以隐喻的方式告诉我们,过去并没有完全终结,还在不停地进入现在,影响现在。

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说的:“创造历史的最好办法是写历史。”我们书写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因为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或者直接可以说现实就是历史造成的,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对现实状况的说明,这种认识必然要影响到人们的现实活动,并且通过现实进而影响未来。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一位关心人类现实命运和未来走向的人都会对认识历史发生兴趣。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我们每一个人书写自己历史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我们自己的记忆。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生命的记忆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的一组组集体记忆。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的说法,一组记忆就像是一座大厦的墙壁,这座大厦被整体框架支撑着,并受到相邻大厦的支持和巩固。我们的集体记忆就是这样一座大厦的墙壁,它们的存在形态是一个个独立个体的记忆的相互依存,这种相互依存的个体记忆组合起来,构成集体记忆,同时也就构成了我们的社会记忆的宏大框架。记忆需要来自集体源泉的养料持续不断地滋养,并且是由社会和道德的支柱来维持的。只有把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定位在相应的群体思想之中,记忆的被唤醒并且最终对我们带来影响和启迪才是可能的,换句话说,正是一些记忆首先被唤醒,我们的集体记忆才能真正得以重建。

裘约克先生的这本《清风明月》在以书写历史的方式建构自己光荣与梦想的世界方面的努力,让我感觉到了一颗永远不老的美丽女性心灵的十分强健有力的跳动。

《清风明月》是裘约克先生晚近诗作的比较集中的展示,表面看来,似乎只是一个时段的老年人吟风弄月之记录,而究其底里,在精神气韵上,却明显有着迥异于他人的地方。与时下一些年长者编辑出版个人诗文集以年代分辑不同,它以题材分辑,由“小桥流水”、“湖心波光”、 “霞光四溢”、“小草细语”、“叶笛短歌”等五章构成一个流光溢彩的整体。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在更为本质的意义上,让这本书从时下众多个人著作中超拔出来的,是灌注在每一章、每一首诗,甚至每一节、每一个诗行当中的内在精神指向。这内在的精神指向,按裘约克先生自己的说法,就是“在自己心里装一个细细密密的筛子,反复思索曾经走过的人生,消化在匆匆忙忙中来不及咀嚼的所有细节,摇晃岁月的积淀,提炼升华。”更明白一点说,这些诗歌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息息相关的老知识分子,在自己的心目中对于他们那一代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的集体记忆的回顾与再现。

具体来说,裘约克先生在每一首诗中,甚至包括表面上纯粹描绘自然景观的小诗中,都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她自己,还有与她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经历的那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的回顾与瞻望。

比如全书开篇第一首诗《心愿》:“一棵树的心愿/盼着枝繁叶茂挺拔健壮/能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或绿茵如伞给人奉献一片凉爽//一树花的心愿/开怀地绽放一树妖娆/把自己打扮得娇艳俏丽/给人一个好心情增添爱岗敬业的情操//一幢高楼大厦的心愿/供人们享受现代住宅的舒适/在那宽大明亮雅致时尚的环境中/洗去匆匆脚步带来的辛苦与疲惫/给居室的主人送去甜甜的梦/让每一个清晨都充满阳光/以轻松欢愉的情绪/精神抖擞地收获每一天的希望//美丽动人的心愿/总想让自己的辛勤拼搏/对人生对自己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既有绚丽的过程也有喜人的收获//万物都以各自彩色的心愿/跳跃的心愿就想锁定一个方向/生命中灵动着那么多互动互惠的梦想/人世间怎能不显得如此壮丽和辉煌” 。

一棵树、一树花、一幢高楼大厦,这样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总会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那一代人伴随着共和国的新生与壮大的成长过程。曾几何时,在他们那一代人的生命词典中,树、花、高楼大厦还有砖瓦、螺丝钉、脚手架这些类似的语汇,都是被他们运用最频繁的语汇,他们的生命历程,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祖国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再如《溪旁小草》:“溪旁小草自孤芳/跟浅茎细少人赏/只因雨露时滋润/满心欣喜往上长//溪旁小草无奢想/不死名园留馨香/草绿草黄心坦然/自娱自乐已神往//低头看水鱼儿乐/抬头望天天眨眼/山歌水笑就心欢/白云悠悠话自勉”。

客观的说,大自然事实上原本很难说是有自己的个性的,只有在进入人的视野以后,尤其是被人融入了自己的精神判断并且赋予了某种可以独立存在的形式因素以后,它才真正具有了风景的意味,也才开始具有了能够启迪人的这些思索,激励人们昂扬奋进的形而上的精神力量。换句话说,自然风景在有心人眼中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形象,它是实际景物与我们的内心世界巧妙融合的产物。在裘约克先生这首小诗中,溪旁小草这一意象,正是因为被诗人赋予了诸如感激雨露滋润因而欣喜成长、自娱自乐心坦然、山歌水笑就心欢这样的精神意味,才有了打动我们心灵的力量。而这些思想元素的源头所在,同样是诗人那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的形象外化。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的商品化时代,一个典型的后平民化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既是凶手也是英雄神话的创造者。我们一方面有意无意地扼杀着思想的浪漫,另一方面,也在夜以继日地制造着一些世俗的平民化的浪漫。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类似于天上掉馅饼的成功美梦,并且借一些也许我们喜欢也许十分讨厌的所谓文化人的手或者口,把这种梦想投注到文化艺术的产品营造之中去。于是,有关机会、梦想、欲望、野心、成功(当然也可能是失败)等的叙述,便如洪水漫过以后留下的小水洼里的鱼鳖虾蟹一样,纷纷露出来自己或者美丽无俦或者丑陋不堪的脊背。

这一点,显然极大地吻合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们的心理需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末路英雄”,同时当然也可以宣称“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和马丁·路德金一样有一个梦想”,“我的希望永远不会被时代彻底抹去,我的成功就是另一种诗意的向往”。而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还在心中真正保留着自己那一份光荣与梦想呢。我们今天最需要的,是那些能够真正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的精神食粮,那些以勇敢无畏、恬淡安适、慷慨大度、富于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宴飨。

读裘约克先生的这部以《清风明月》命名的诗歌集,我们就如一个流浪汉在无边无际的月夜旷野上独自行走,突然间看到一点绿莹莹的光点闪烁,不由自主的会心为之颤,情为之动,血流疾速加快,一种潜藏在心中的无形的力量也开始勃发。这是理想的光耀的结果,也是对于莫名的危机的出于原始本能的应变反应。更重要的,这是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的有点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的惊异与狂喜。

《女人的圣经》一书的作者凯茜·雷恩女士认为:我们孤独地来到人世,也将孤独地离去。我们必须选择如何填满生死之间的空白。我们应该尽情释放无可限量的创造力和生命潜能,寻求生命的喜乐,活出生命的精彩!我们需要新的生命地图。我们可以成为我们生命地图的绘制者和领航者,无论我们来自社会哪一个角落。

凯茜·雷恩女士真是一位伟大的智者,她在远离我们万里之外的地方已经看到了我们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神奇的画笔,把我们内心对于“让清风明月的清辉,拂去眼前的雾霭,打造一个清纯明媚、快乐热情,甚至有点童稚童趣的心态,拂落现代人际之间的冷漠和冰寒,归还人性的本真质朴”的追寻细致准确地描绘了出来。

八十岁的身体中包裹着一颗八岁的纯真心灵,以这样一颗最纯真最明净的心灵画出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借以拂去生命中的所有不如意,这就是裘约克先生这部诗歌集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作者简介;李少咏,逍遥镇人,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