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林绪丨灯

 新用户6981V1ce 2020-12-10

      直到如今,在白鹿原地区,只要谁家老人去世了,定会在他灵柩的一侧点亮一盏清油灯。取名,长明灯,意喻:灯在人在,也可理解为:故人是晚辈心中不灭的灯。这是亲人们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好向往,是一种寄托,一种升华到了极致的爱。

    灯,有多个理解。在我很小的时候,村子里没有电,每到夜晚,家里的几个屋子仅靠一盏煤油灯轮流作照明。尽管它发出的光亮是那样的微弱和灰暗,可全家人的一切缝缝补补的活却都是母亲在这盏油灯下一针一线完成的。漆黑的夜,母亲在灯下,我也在灯下,母亲去干别的,我就跟在身后。渐渐的,我便把母亲当做了一盏灯,一盏指路的灯。

      在还不到七岁时,我便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学会了扫地,学会了割草,学会在夏收时节每天就早早起床到田间拾麦子……

      后来我上了学,渐渐的和母亲在一块的时候少了,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习惯,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有一种夜幕下没有了灯的茫然。知子莫如母,更何况母亲是一位十分聪明而又非常贤达的女人。一天晚上,她特意把要做的针线活放到身旁的小竹篮子里,用针头拨亮了灯芯,笑盈盈拉我到身边和她紧挨在坐在那盏油灯下,满怀深情的说:你都长大了,是学生了,要好好的看书认字,好好的跟着老师学做人,要记住,老师就是你的一盏灯,有了他,你的心里就会亮堂起来的……我诧异的望着母亲,我不知道她怎么也和我小时候有同样的想法。我对着她默默的点着头,相信妈妈说的一定是对的。

       上中学后,我遇到了一位我十分敬佩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特级教师,是省级语文教学标兵老师。在他的熏陶下,我如饥似渴的爱上了语文,尤其是写作文,到高中时,我几乎的每一篇作文,都成为全年级作文课的必读范文一。因此在我心里,我语文老师便是我人生中的第二盏灯。

       高中毕业后,我参军来到了部队。半年后被调到政治处做新闻报道工作,不久,我被师政治部抽调,前往湖南怀化的另一个团学习新闻写作,在那里,我有幸遇见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三盏灯。师从我所遇到过的最有文学才华的老师,原团政治处新闻干事,现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先生。

     见到何建明老师时,他已经是军报界一位很有名气的新闻写作人物了 。 相遇何建明老师是我成年后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使我从此彻底的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紧张忙碌却又快乐祥和的三个月学习生活里里,老师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从新闻稿的题材审定,采访的角度,素材的提炼甚至到每一个字词的推敲运用,都给予了全方位的一丝不苟的把关和真诚耐心的指点。他工作中对我像个严父,但闲暇时,我俩却亲如兄弟无话不谈,常常步行于机关后面的大山里,或静卧于沐浴着阳光的草坪上,嗅着野花的清香,看鸟儿从空中飞过,蓝蓝的天空下仿佛只有我们俩自己的。他曾经鼓励我:好好努力,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学生,我相信你能够成功。在他的关怀,指导和呵护下,仅用了二十多天时间,我的第一篇新闻稿就见诸于报端了。

     三个月后的初夏季节,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我的老师,告别了满目清翠陪伴我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大山,回到了四川我的部队,开始了我专业的新闻报道采写之路,因为名师的全身心指导,就在那年年底,我便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多篇稿件而荣获兵种报颁发的二等奖……

      而今,那些风风雨雨的年代已经远去,屈指数来,我已经离开部队几十年了,虽然我没有能再见上我那大哥一样的老师,战友一面,但他在我心目中的那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将和我的母亲,我的语文老师一样,是我人生征程上一盏永远也不会熄灭的灯。

       二零一七年九月六日.白鹿原

作 者 简 介

魏林绪,曾经的部队新闻报道员,军旅作者。共在各类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包括通讯,消息,报告文学以及小说,散文等作品一百七十多篇。曾获军区报新闻写作二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