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文萃】读《项羽之死》有感前言

 关中物语 2020-12-10

☆ 子午文苑 ☆   

平台总监:赵会宁

文字编辑:冯雪兰  

美工编辑:冯雪兰

【作者简介】靳琳彦,网名云中燕、文馨若兰,七十年代生于甘肃静宁,高中语文教师。热爱工作,喜欢读书,闲暇时间喜欢涂抹文字,唱歌,朗诵并旅行,希望为生命歌唱,为性情为文,诗意生活。

读《项羽之死》有感前言

     《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本篇叙述的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由垓下被围,到乌江自刎,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其故事内容可以用以下五首诗来概括:

            (一)别姬                      (二)溃围

四面楚歌音凄婉,兵少粮绝时维艰。    忍泪含悲突围去,昼夜兼程未解鞍。

悲歌诉与虞姬别,一唱一和泪满衫。    田父挥手左向指,兵陷大泽泥淖间。

           ( 三 )鏖战                      (四)拒渡

盖世雄风今尚在,策马横刀犹向前。    乌江谁说无渡船,只因兵败失面颜。

拼尽剩勇终三胜,霸业难遂本由天。    八千子弟皆战死,岂能蒙耻独自还?

             (五)自刎

身被重创自刭死,血染战袍映寒川。

尸分五体封侯赏,悲情英名世代传。

选文共四段,第一段写垓下被围的困境,主要情节是四面楚歌——慷慨悲歌;第二段写垓下突围、被困东城,主要情节是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第三段写东城溃围之战的三次行动;第四段写了自刎乌江。每一个情节都反映了项羽不同的性格侧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评价历史人物呢?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我给项羽的评价是:英勇骁战知耻而重义,是个英勇豪迈的失败英雄。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转赠忠贞之士。兵败人亡仍豪气干云,大叹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他一定是如我评价的这样吗?同学们是否赞同?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刎,是否值得?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评价: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由“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可知杜牧认为项王自刎失之草率;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见王认为项羽自刎是最正确的做法;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其诗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学习了这篇文章,结合前面学过的《鸿门宴》,同学们究竟如何来认识项羽?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你们对这位历史上颇受争义的人物的看法。

☆  ☆  ☆

投稿须知:凡原创之小说散文、民俗故事、语录随笔、诗词歌赋、国学经典、诗画艺术均可投稿,以正文、作者简介和近照的形式发至1042267322@qq.com;729939847@qq.com邮箱。

稿费发放:在文章发布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将周内赞赏金额之50%结算给作者。限于人力,赞赏金额为8元(不含8元)以下者,其稿费恕不发放,但均会以手机截图之形式明告作者。

编委QQ:巍巍子午:1042267322;风清:729939847

商务合作微信:180934938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